《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6-16
/ 2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毕秀娟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毕秀娟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传统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本人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的教学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6-0176-02

随着工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飞速发展,液压与气动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工程机械、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众多领域。《液压与气动技术》是机电、机械类专业十分重要的课程,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本文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和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几方面谈谈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明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机电、机械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自动化生产线、机电、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与保养或操纵工作,针对以上实际工作需要来确定《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机械类专业学生,《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课的教学目标应侧重于现场实际应用,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根据教学目标,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编写校本讲义,调整教学内容,打破过去保证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科体系的教材编写思路,删除关于流体力学的相关理论和公式推导、论证等方面的内容,增加液压与气动回路电气控制的基础知识;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打破以往授课顺序,将原理简单、容易动手做实验的、安全性高的气动部分内容调整到前面讲,将具有危险性、比较复杂的液压部分内容放在后面讲授,让学生通过现场操作熟练掌握气动系统的组成、气动元件工作原理,在掌握了气动基本回路和典型回路的基础上,运用对比法学习液压部分的内容。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需放在基本元件的原理、结构、应用和典型回路的分析与调试,典型回路的分析与调试结合自动化生产线和专业设备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以基本典型回路为主线,侧重讲解液压气动元件三要素,即结构、作用和符号。在讲解每一种典型回路时,重点指出该回路中的关键元件,如顺序动作回路中的关键元件有顺序阀或行程开关等,减压回路中的关键元件为减压阀,调速回路中的关键元件有节流阀或调速阀等。对于该回路中所用到的液压、气动元件的图形符号、功用、工作特点、适用场合等要讲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教学重点侧重于现场工作环境中实例的讲解,如在基本回路章节中加入泵、缸、阀等主要元件的实际选用、常用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等内容,使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贴近实际应用的需要。

1.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先整体后部分,由表及里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学生刚接触一门新课时,往往不知道学习这门课的意义以及这门课的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将事先拍摄的液压工程机械设备的工作录像,在绪论课上播放给学生,带领学生到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参观,给学生演示设备工作过程,让学生对于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有整体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液压与气动系统四部分,即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和辅助元件的组成及功用,并让学生多接触各元件的实物。此时仅向学生介绍各元件的功用,让学生识别这些元件,知道有什么功能。以基本典型回路为主线,侧重讲解液压气动元件三要素,即结构、再作用和符号。结合典型实例讲解基本回路,并逐步引出相关元件,在此讲解各元件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在讲完各种液压、气动元件和基本回路后,最后再次学习典型设备,综合分析该设备所用到的元件、基本回路。这样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2.综合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课概念多、结构复杂、原理抽象、理论性强,液压传动的各类元件和工作介质都是处在封闭的状态,使其设备故障具有隐蔽性、多样性、不确定性和因果关系复杂性等特点,这必将增加课程学习难度。为了将典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系统分析讲解和描述清楚,采用多种媒体设备组织教学。讲解液压、气动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时,先通过实物讲解其外部结构,以及与其它部件的连接关系,再采用彩色剖视图讲解内部结构,借助动画生动地展现元件的工作原理、回路的中介质的流动方向和执行元件的动作过程,最后在现场进行实物回路连接。综合运用实物、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来组织教学,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使得学生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3.实施分小组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传统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理论课老师负责讲理论,学期中途安排两周时间实习,由实习课老师负责,由于班级多,各班实习时间必须错开,理论课与实践课内容很难同步。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课堂放在实验室,讲解元件结构、原理时,直接使用实物,并让学生动手拆装,讲解液压与气动基本回路时,采用现场教学法,学生对于回路的组成及工作过程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

在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后,老师再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分小组设计连接回路,各组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分配任务、选择元件、设计回路和控制电路,进行实物连接。学生在实际动手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题,老师结合这些问题进行统一讲解或个别辅导。在学习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使学生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改革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传统考核方式采用笔试,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有些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期末前“死记硬背”老师所给复习提纲,暂时可以获得很好的成绩,考完后不久就什么都不懂了,并没有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很显然,这种考核方法有待改革。

改革考核方式主要是侧重过程考核。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考核包括课堂纪律、考勤、回答问题、小组学习过程中小组工作完成情况和个人在合作中的表现等等。

通过加大平时考核力度,综合考核学生,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注重了平时过程中的学习,对于理论知识较弱、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自信心大大增强,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这样的改革,学生觉得《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课不再难学,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秋容.《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园地,2008(4)

2杨雪荣.“液压传动”课程教学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7)

3陈树梅.《液压传动》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液压与气动,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