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探索

蒋芝芳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各项学习习惯、学习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时做好学生的教学工作对于他们的当前阶段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的基础性较强,实用性也较强,引导学生学好数学对于他们的基础知识积累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就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以及学习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入手,从教学过程中课堂情境的创设策略谈一下我的一点教学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策略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公式、定理的学习,之后就给学生布置相关作业,数学学习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计算中度过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容易引发学生的“审美疲劳”,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自主性都是极为不利的。这就需要我们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孩子对某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他才会主动、全身心投入的去研究它。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创设一个趣味性较强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使学生快乐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如实的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习惯等各方面特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积极给学生创设趣味情境,引导其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位置与顺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趣味性的活动“猫和老鼠”。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中有一人是“猫”,其余的几个人为“老鼠”,“猫”在抓“老鼠”的时候,“老鼠”要不断的变换位置和调整顺序,在欢快的游戏中使小学生加深对于位置与顺序的理解。通过创设这样趣味情境的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在传授了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率极高。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并极其的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转变为不断提出问题、问题的探索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学生的思维活动也都是随着问题的变化而转变,一个好的、有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能对学生的各方面发展起重要作用。当学生面临有挑战性的问题时,才会引起积极思维,才会情绪激昂,从而释放更多的学习能量。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动爱玩是他们的本性,并且求知欲强,好奇心强。教学过程中,我要充分的把握好小学生的这一显著特点,如实的发挥好课程改革指导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积极的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使其充分经历问题的发现、探究、总结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矛盾冲突:要求圆柱体容器里水的体积该怎么办?(生: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计算。)要求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该怎么办?(生:把它捏成长方体再求。)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生:把它浸入水中,求出排出水的体积。)要求商场门口圆柱体柱子的体积呢?(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这样,有了一连串的问题指引学生思考,学生的思维都是处于高度集中、活跃状态,能有效的促使学生探究、吸收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创设竞争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实现一个人不断进步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在小学时期,学生大多争强好胜,喜欢表现自己。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通过创设一定的竞争情境,来让学生们之间争相追逐、相互协调、共同进步。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四、创设操作情境,丰富学习方式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同时也是要用于生活的,“学以致用”就是最基础的表达。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而缺乏一定的实践操作,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很难得以运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新的时期,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实践操作情境,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进行操作、实践,以便能够使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手动操作,通过对等腰三角形、圆形、长方形以及不规则图形的折叠来判断是否是等腰三角形,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提升学习的效果。另外在教学立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操作,让学生自己做一些立方体,以便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理解、运用。

以上是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点滴体会,“真实性”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数学味”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发展性”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而“吸引力”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只要是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想象、思考、探索的情境就是好的教学情境。总之,教师要不断积累课堂情境知识,才能创设出适宜学生领悟的、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的情境。

参考文献:

[1]马俊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情境创设.陕西煤炭.2010(3).

[2]杜紫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思考.小学教学研究.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