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接力日记-----习作教学的新形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1

师生接力日记-----习作教学的新形式

丁运田

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丁运田

“作文难,作文难,一看作文就心烦。”这道出了学生对作文的无奈情感。为了扭转这种情绪,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采用一种新的习作方式——师生接力日记。这一习作方式,改变了“个人日记”的形式,在小组内每天由一名学生来写日记,进行接力传递,最后由老师写一篇日记,打印后贴在教室的板报栏里。学生日记老师改,老师日记学生评,这种作文形式,学生们感觉新奇有趣,很吸引人,他们兴趣倍增,积极参与,日记越写越好,收到很好的习作教学效果。

一、师生接力日记——形式新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生生互动,兴趣盎然。接力日记促使“生生互动”,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学习同学作文的机会,并使学生保持一种“努力写好自己的日记让同学看”的心态,从而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作文“自主写作、自由表达”。因此,接力日记在内容上不受限制,技巧上不刻意求工,这样使学生消除了对作文的惧怕心理,对这种作文形式产生了兴趣。每次接力日记,全班只有8本,教师携带方便,评改反馈及时;学生很快就看到本组日记的评价结果,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也就容易产生写作兴趣。

2.师生互动,其乐融融。教师和学生一起写日记,共同练笔,共同交流,共同体验作文的甘苦,对学生具有引导作用。这就好像教师做示范动作,直观形象,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学生日记老师改,老师日记学生批”,师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这种互动方式让学生兴趣倍增,也使师生情感交融。

二、师生接力日记——积累素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1.着眼日常生活,练观察力。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之间的闲谈,无拘无束地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与同伴交流,这一部分素材既纯又真。因此,我引导学生留意观察师生、生生之间闲聊话语,见中有感,闻有所思,拾取有新意的思想内容。这样,学生日记的素材不断丰富,观察力逐渐提高。如一位平时作文感到无话可说的学困生,在日记中写出《我讨厌的绰号》《课间餐趣事》等富有情趣的作文。在日记中,学生说心里话,观察也细致。教师也细心留意,把学生平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做而不记”的题材,写进观察日记,如《课堂小动作》《校门外的小摊点》等。这些不起眼的素材,对学生起到启发的作用,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素材,言语成篇是文章”。

2.重视集体活动,学观察方法。学生观察常伴有随意性,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教师要善于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全面地观察。我重视就集体活动素材,引导学生观察活动过程,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如我生动地描述了本班的一次拔河比赛的壮观而热烈的场面,指导学生按比赛的顺序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既观察全场的拔河情况,又重点观察典型的拔河场面,抓住有关人物的神态、动作与声音,写出人物的特点。教师通过“下水文”的实例,指导学生学会和掌握了观察方法,学生作文时观察就比较细致了。

三、师生接力日记——自由表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师生接力日记,有助于实现《语文课程标准》“鼓励自我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一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接力日记,从文体形式上,可以写记叙文、说明文、诗歌或散文等;从具体内容上,可以写纪实作文或想象作文,自由表达。如一位学生在日记《你们别打了》中,还画了一幅插图,用简略的几笔就勾勒出生动的画面,“几位中学生在校门口的停车处争吵,一位戴红领巾的小学生边跑边喊‘别打了,你们别打了!’”妙趣横生,富于创意。学生在接力日记中运用想象、描述、绘画、剪贴等不同方式,尽情地施展个性和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师生接力日记——赏评佳作,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每周,我利用自习时间开展“佳作赏析”活动,请本轮接力日记写得好的学生上台高声朗读自己的佳作,有时教师激情范读“下水文”,然后作者自己谈体会,让同学们评价、赏析。这既是师生体验成功快乐的过程,也是培养学校评价能力的过程。期末,我组织全班学生们把自己最好的一篇作品打印出来,汇编成“书”——《我们在成长》,让学生们感受自己出“书”的滋味,与自己亲友们共享这份快乐,把“苦作”变成了“乐写”。“师生接力日记”已成为我班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风景线,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师生接力日记,风景这边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