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3

《管理心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陈鸿雁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管理心理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学习它,除了能为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外,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社会,加深对“以人为本”现代管理理念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观察、思考和分析管理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笔者不断思考、探索该课程的改革问题。本文就《管理心理学》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考试模式等如何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1当前管理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心理学是介于管理科学与心理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管理心理学课程的建设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课时少,内容多。管理心理学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基础性学科,内容包括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领导心理、激励理论、心理健康等多个模块,但从高职院校开设的学时上看,一般为每周4学时。教师如果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教学对象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学生学到的东西就少;教师如果赶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学到的东西虽然多,但囫囵吞枣,消化不良,教学质量就很难保证。

1.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多年来,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高职院校仅能够为学生开设理论课。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教师难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选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版本,没有及时补充21世纪以来的心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同其他教学一样,目前《管理心理学》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站在讲台上当演员,而学生坐在下面当听众,而且单一的书本和PPT教学,内容重复陈旧。这种方式堵塞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渠道,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必要性,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不佳。

1.3教学手段落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缺少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管理心理学理论课教学基本局限于语言描述加黑板画的层面,难免将微观、动态的心理机制的讲授变为言不尽意的描述性介绍,教学内容不直观,显得枯燥、难懂,不仅不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也不利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培养。教师也像个被捆绑住手脚的运动员,即使使出浑身解数,对大脑的结构及其活动原理的描述也是言不尽意。造成教师上课难,学生理解也难的局面。

1.4学生考核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比较突出。考试局限于“教材所述”和“课堂所授”,存在着明显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考试以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记忆为主,考试内容侧重于基本知识掌握程度,注重基本知识的再现水平,忽视了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导致学生“上课记、考试背、考后忘”的局面。另一方面,把卷面分数视为评价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考试以结果性考试为主,每学期课程结束后主要以考试成绩评价来区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高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一锤定音”。结果导致学生只注重考试不注重平时,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

2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基层从事商务或管理等具体的作业活动,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首先必须具有实用性,不能是纯理论的探讨;其次,表达的内容要具有直观性,要考虑高职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摒弃晦涩的论述方式,而用生动活泼、朴素有趣的语言来论述。基于此,管理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可作如下整合和处理:

2.1利用内外课堂,跟踪理论前沿和现实信息,适当介绍最新的发展动态,丰富管理心理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心理科学的发展,新的成果和发现层出不穷,21世纪以前的管理心理学内容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及时补充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新进展,加强内容的前沿性。例如,对抑郁、挫折、意志、逆商、情商等问题的研究,以及关于人的心理机制及其物质基础、大脑功能的研究,传统教材一般写得很少,这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管理心理学的核心理论,而且要适当地把现代心理学的前沿动态特别是脑科学的研究问题以浅显的方式带进课堂,使这门课成为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情绪和健康、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窗口,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教学质量。基于上述情况,我们把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更新教学内容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通过系统参阅国内外优秀教材,我们以趣味性、应用性和前沿性为原则,选择确定了教学内容体系,并且在教学中,还不断征求意见和建议,对内容体系不断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任何枯燥理论化的东西加入了情感、生活化的东西,都会变得让人兴致勃勃,愿意去学”。

2.2结合学生的专业、层次、年级等特点,有侧重、有针对性地整合和拓展教学内容。通过与专业教师讨论及与学生座谈确定不同专业采用不同的教学大纲。如《管理心理学》中的领导理论、组织结构设计这部分内容,对于工商管理类低年级开设管理学基础课程的专业,则可以完全不讲,对于工商管理类高年级开设础课程的专业,则可以简单讲述,而对于非工商管理类不开设管理学基础课程的专业,则应该详细讲述。总之,坚持教学内容少而精,摈弃课程中过分具体的教学内容及相关课程中的重复内容,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的,多学科的知识交叉与渗透的部分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引导学生有侧重地进行学习,以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3注重补充案例资料。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是抽象化的理论和实证化的原理,高职学生运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管理问题,通常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某一基本原理时,必须注重引进一些案例加以说明。如讲授心理健康理论时,可从“我国是否达到健康水平”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列举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使案例和理论相互印证;在每章结束后,还可以选用一些综合案例和学生共同分析等。补充引用的案例,应尽可能采用我国企业管理的资料,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实证分析,同时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日常事情编成适合我们学生讨论的短小案例,以便于学生学以致用,洋为中用。

2.4实现从教给学生“怎样做”到“为何做”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已有知识引伸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判断力、质疑力,鼓励学生具有打破旧概念、原理、经验而独辟蹊径的勇气,把教学内容转向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上。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3.1积极采用问思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作为教学主体,其态度、动机、知识结构和努力程度等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出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教学模式:问思式。通过案例启发呈现悬念,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让其带着问题去听课,使其感到枯燥的心理机制内容实际上就是发生在自己身体里的事件,再以普遍关心的障碍问题的生理基础研究进展结尾。从头到尾都以理论联系实际为主线,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讲解中使用联想、对比、比喻等帮助学生理解。此外,我们还要求学生自选题目完成一份学期论文,以促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对某些问题做深入的思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明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源头支流及结论的内在联系。实践证明,该模式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可以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把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3.2加强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是管理心理学讲授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各类典型案例分析与讲解,可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理解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身体会,克服理论讲解中的空洞与枯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应对、解决各种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有如下三种方式:①穿插式案例教学。在系统讲授原理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使案例与理论相互印证,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②启发式案例教学。以启发提问的方式进行,可以首先介绍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也可以在讲授原理的过程中或讲完原理以后抛出案例,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将理论联系实际。③讨论或辩论式案例教学。在教师进行系统的理论讲解以后,布置相应的案例内容,鼓励学生思考,查阅资料,撰写讨论提纲或辩论要点,再由教师精心组织课堂讨论或辩论,并要求学生写出讨论报告,最后由教师总结讨论或辩论结果,并得出有关结论。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3重视辅导答疑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提高辅导答疑活动的质量,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及每一部分的课后重点练习,都应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与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及时解决学生们的疑难问题,并有针对性、有重点性地向学生介绍前沿理论和企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加强和巩固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基本研究方法和综合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现实管理问题的能力;利用网上聊天系统,直接进行“网上答疑”;灵活开展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如专题讲座、社会调查、建立兴趣小组等,力求收到推动课堂教学,从“要我学”转变到“我想学、我要学”的良好效果。

3.4广泛应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针对《管理心理学》内容繁多、心理测试多、上课学生多等特点,为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形象生动地将最精华的内容介绍给学生,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中要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图片、光盘和教学录像带等技术手段,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不仅加大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和直观性,也建立了一套内容丰富、使用方便、易于更新的管理心理学教学资源系统;在课堂教学中,随着即刻转换的画面流畅自如地讲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何时详细讲解,何时板书,何时使用课件等都做到心中有数,不照“机”宣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由于呈现的信息量加大,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学时数不足和新内容不断增加的矛盾。

4考试模式的改革

考试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学”和“教”的一次客观的评价,科学的考试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使老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中我们积极探索考试模式改革,力争实现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和综合化

4.1改革考试内容,确定考试的能力导向。在考试内容选择方面,既要能够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综合性、创造性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素质,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

4.2采用多种考试方法。尝试采用开卷、小论文、大作业等多种多样的考试方法。改进考试题型,平时考试主要采用主观题型,主要检测学生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在主观题考核中,只要学生观点基本准确,分析思路基本清楚,能够自圆其说即可,不一味强调学生将教材上的原文原话照搬照抄。考试主要采用主观题型和客观题型相结合的形式,主要检测学生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3实行全程性考核。改变目前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平时过程性学习的考核,考核的次数依据课程的性质而定,考核结果既包括到课率、课堂表现等平时成绩,又包括课程设计、单元测试等,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投入到学习的全部过程。

参考文献:

[1]王立新.生理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4,(1):77-80.

[2]郭丽芳.《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1):92—94.

[3]刘星期.管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心理科学.2000,(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