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墓联述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习水墓联述略

龙平久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贵阳550002

摘要:墓联是指刻在墓碑或墓地其他附属物之上的对联,是我国墓葬习俗的一种文化现象。在贵州习水的民间墓葬中,留存有数量极为丰富的从清代至今的墓联。这些墓联内容朴实,书写形态各异,为我们从民间的墓葬文化窗口自下而上地看习水的历史文化演进提供了鲜活的材料。

关键词:墓葬墓联习水

习水是贵州省最北边的一个县,地处黔、川、渝结合部,东连贵州桐梓县、重庆綦江区,西接贵州赤水市,南近贵州仁怀市、四川古蔺县。地理山脉属大娄山系,流经县境的赤水河、习水河在四川省的合江县汇合注入长江。全县总面积3128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区),截止2010年,习水县总人口717534人。

据考古发掘资料文献记载,今习水县境,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春秋战国时期为古鰼国。秦代以来,这一地域一直没有远离中央王朝的辖制,虽然朝代更替所产生的属地归属不一,但并没有影响中央王朝的主流文化在这一地域的传播和发展。特别是明清以来,中央王朝不断加强对这一地域的治理,不仅修筑完善的军事防御屯堡,而且也使这个特殊的地理空间逐渐成为川盐入黔的主要通道之一。如土城,在清代就已形成完善的盐运码头、帮会、商号等,并在四周建立了防御性极强的九龙屯、天赐屯、七宝屯、金子屯等四大军事屯堡。同时,在此云集的官宦、商贾和文人士子等特殊群体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族群聚落,从而也产生了特色鲜明的民众心态和社会记忆。这种多层面的文化事象,我们从存留在这一带的民间碑刻墓联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隐藏于其中关于国家认同的历史记忆、风水信仰的民俗事象和道德教化的家训民风等不同族群的民间文化意蕴。

一、国家认同的历史记忆

从历史时期的地理归属看,习水在清代划归贵州管理以前是四川管辖,明清时期,这里的驻军职责是守望贵州土司和播州土司是否发生叛乱和维护地方秩序。特别是袁氏家族,既有守军将领,也有盐贩巨商。据史料载,袁氏将领曾积极参与清史上著名的“平播”战争,维护了地方的稳定。这样重大的历史记忆,我们不仅在官方的清史中读到,而且在袁氏祖墓的碑刻墓联中也有清晰的民间记忆。如,土城水狮坝修职郎袁氏墓联“浩气照鱼肠千里来龙公真不死;英风余马鬣贰朝跨鹤神气犹生”。墓联充分反应了袁氏家族对于国家认同所作出的贡献。在习水,除了袁氏家族,其他的家族墓联同样也有关于类似的族群记忆。如,同民翻平谌氏墓联“百代芳名德荫千年封马鬣;千秋永固恩垂万载聚牛眠”。民化王占鳌墓联“功著人间古柏苍松不老;唱随地下灵椿萱草长荣”。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展现家族在国家认同上的自豪。又如,二郎上二郎坝李氏墓联“一旦成功父母于兹有寄寓;百年归世儿孙即此是瞻依”、“及早图终英雄胜算;认真得吉地脉钟灵”、“光耀彤茔亲殇极目;辉增玉宇嗣乏容躯”。清代罗汉寺村白家大土袁氏祖墓联“身列清代胶庠溯四世三公祖德宗功承鰼水,名登盛朝国学享千钟万粟兰芳桂秀振黔山”。清三岔河袁桂芳墓联“忠孝两全炽昌有自,水山一色庇荫无穷”、“壮气精英长与山川辉映;丰功伟略且待子孙发扬”。如此等等,不仅彰显祖上荣光,而且也潜移默化地教导后人爱国爱家。同时,从这些墓联也可以深深感受可到,国家认同的历史记忆,既可以在历史的学习中使人们了解自己民族和国家的过去,搭建起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也可以在民间,通过祖墓墓联的方式进行历史学习,可以与自己从未谋面也不可能谋面的古人建立起文化心理上的强烈关联,使现代的人们感受到历史中的事件、历史中的人物曾经和自己拥有某种共同的特质。

二、风水信仰的民俗事象

风水术是我国先民探讨人类事生事死的时空“宜--忌”和判断事物“吉--凶”的一种经验性数术。在传统中国社会,人们普遍相信风水,认为个人的吉凶和家族的兴旺发达都与风水的好坏有关。风水信仰追寻的这些理念,在习水的墓联中,我们均可以清楚地看到。如,关于描述墓穴山环水抱的墓联就有土城水澌坝的罗氏墓联“水抱山环虎踞龙蟠朝吉地,风藏气避牛眠马鬣荫佳城”、“万里螺山收眼底,一川鰼水壮襟怀”;民化的王氏墓联“青山朝若龙蟠势,绿水迎如凤舞祥”、“吉穴祥灵远,真龙护德长”;土城小坝的陈氏墓联“金山叠抱人文蔚,玉水重环富贵长”、“龙势蜿蜒鸿开甲第,牛眠窝突骏发丁财”。关于朝山去水的墓联有马临板栗湾的余氏墓联“高峰后拥钟灵异,秀水前萦产祯祥”、“千山拥出人文发,八仙排銮富贵绵”;习酒甕平的陈氏墓联“山势层峦丹凤舞,水流环绕玉龙盘”、“人杰地灵祥徵鳞趾,山明水秀穴卜牛眠”、“山青兼水秀,子肖并孙贤”、“介石拱佳城水秀山青真福地,贞珉题令德乾刚坤顺洵畸人”、“万里来龙开吉壤,千山翥凤照佳城”。关于福人等福地,福地等福人的墓联有二里钟家湾陈氏墓联“吉星临照吉山到,福地留与福人家”、“青山环抱滋富贵,绿水朝迎润荣华”、“良田作冢福田至,阴地发祥心地培”、“青龙富侥鲤鱼跃,白虎回招上马腾”、清袁氏祖墓联“福地待福人嗣续繁昌长享福,名山兼明水文风振起早成名”。关于科甲考试雄振门风的墓联有清寨坝白骡坝廖氏祖墓联“好地蔚起人文,佳城宏开甲第”、“右飞白鹞上云霄,左现青龙游泮水”。如此等等。由此,我们看到,风水信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有丰富的民俗事象,在广大民众千百年来的社会生活中,意义非同寻常,影响甚为深远。

三、道德教化的家训民风

道德是每个人存在于社会的有价值和意义的土壤,有人重于泰山,有人轻于鸿毛。《易经》说君子以厚德载物,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厚德就是道德的教化和培养,大地以广厚之德,载含万物,容载万物。君子也应该效法大地,厚德容物。综观历史,自人类诞生以来,都在不断总结自己的生存经验,规范自己的行为。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就是因为积极强调人的道德伦理修行,在经历了秦汉的历练,而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林则徐曾说:“存心不善,风水无益。”其意思就是人心在风水中是最重要的变量,再好的风水也护佑不了一颗邪心。道德教化不仅在上流社会提倡,而且在民间也以特有的方式进行。在习水的墓葬习俗中,通过墓联对晚辈进行道德教化尤为明显。如,民化袁氏墓联“须凭心地徵地脉,惟待福人蔚人文”;土城文龙袁氏墓联“勤苦致子孙增感,简朴使云礽兴思”、“雨滴坟前添泪点,风吹竹尾助哀思”、“阴地不如心地美,命天何及性天良”、“树欲静时风不息,子方知年亲何在”、“劬劳莫报营生圹,鞠育难酬筑佳城”等等,教育后辈要以人为善,人的成功不是风水的作用,而是自己的德行,所以,阴地不如心地美,人的第一风水是人心。再如双龙大坝寺李氏墓联“自古积德多积寿,从来福地等福人”、清三岔狮子袁氏祖墓联“满仁心流长源远,翠横山色叶茂根深”、清坭坝清溪沟杨氏祖墓联“德善兼隆受地灵,孝义两全荷真龙”等,教导后人,人的善良、大德,足以改变坏风水的影响。无德者,即便占据天下最好的风水,也不能发挥作用,不能长久。又如清东皇草连坝王氏祖墓联“祖德长垂万古,宗功永享千秋”。清寨坝风岩沟穆氏祖墓联“有道清如玉,无尘淡若仙”、“培阴地乃培心地、顾前人乃顾后人”、“天理包乎地理,子心尽在亲心”、“孝敬前人后人杰,栽培心地阴地灵”;清三岔河虫茶坪袁氏祖墓联“慈范清芳传百世,仁声流播焕千秋”、“仁敬孝慈真今范,温厚和平是德音”。规劝子孙要培植风水,首先修好自己的德行。由此看出,这些墓联非常坦诚地告谏人们,不能盲目崇拜到风水,很多东西不是风水可以无所不能的,而是要靠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最终还是要靠主观的努力把握机遇才可以成功。

参考文献:

1.政协习水县委员会编,《鰼国故地----习水河卷》,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