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教学走进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让朗读教学走进课堂

尹水兰孙媛媛

尹水兰孙媛媛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第三中学,吉林白山135200)

摘要:通过反复朗读,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朗读,使学生加强对文章理解的,从中得知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调高昂;如痴如醉;声情并茂;诗情画意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0-0000-01

钱理群先生曾说过:“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声音是对生命的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用心朗读是我们阅读教学之魂。”这的确说出了作为语文学科教师的心声。新课标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看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什么是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语言手段来完善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如何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课堂充分的读,在朗读中对课文有所理解,在朗读中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呢?我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的范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学生的情绪易受老师感染,特别是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有时加上肢体语言,丰富的表情,优美的声音,正确的呼吸去感染学生,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也很乐意模仿教师言行。这就是一种激发学生的朗读方法教师范读法。范读是让学感生知教材生发情感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在教读曹操的诗歌“观沧海”时,配有汹涌波涛的大海的图片大声朗读,读描写大海的那部分时音调稍低沉,语速稍慢,眼睛稍微合上,头与肩膀有时摇摆着。诵到抒情部分时眼睛睁开,音调高昂,结尾处减慢减弱,学生掌声响起。然后学生被感染了,他们也模仿着老师音调或婉转,或铿锵如痴如醉的朗读,使得学生们对诗歌的很快就理解了诗人统一北方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体会出作者壮阔的胸襟和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诵读朱自清的《春》时,先是范读,吸引学生们,然后逐段诵读,加上配乐朗读。如第一段,让学生们讨论反复句“盼望着,盼望着”怎样读最佳,讨论结果是第二个“盼望着”提高声调,而“春天的脚步近了,”读出急切的语气,学生一下就领悟了,作者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学生反复诵读,童声美的让人听也听不够。接着孩子们自己争抢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读前四幅图时,语气舒缓,读出了对春的喜爱之情,“人迎图”语气家重,读出了春给人以希望和力量。结尾三个比喻句学生用极其热情的语调赞美了春天的蓬勃的生命力,强调了春天的“新”“美”“力”。学生通过这样反复朗读,记住了美妙的语句,很快学生们就把握了全文的情感,也很快背诵下来了,我的教学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往追溯到哪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演说家、文学家、教学家,不受教师朗读的影响呢?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一辈子的,他声情并茂、抑仰顿挫的朗读是点燃学生朗读的火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歌声。

二、分角色朗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出现多个人物时,分角色朗读是我教学中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每次预习这样的课文时,学生们就知道我一定会提出分角色朗读,同学们早已准备充分,争先恐后的举手,场面是极其热烈的。记得我们分角色朗读《羚羊木雕》时,孩子们一个个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顺势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人物,因为这样人物形象把握的准确。有的没挑选着,也不示弱,那就退而求其次,再选其他人物,其实每个人都准备几个人物形象。看到大家的热情如此高涨,我也不能打击他们的兴趣呀!干脆分几轮朗读,然后进行比赛,选出佼佼者。通过几个轮回,学生们读了婉转、持重沉稳、重义轻财的爸爸;态度生硬固执、重财轻义的妈妈;明白事理同情理解却无能为力的奶奶;特别是珍惜友谊、软弱的我和仗义的万芳。这样不断鼓励他们使学生的朗读,再上一个台阶。

三、朗读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初中阶段是人生观形成的黄金阶段,感情容易激发,也容易感染。今年语文教材是新改版,大多数学生充满了鲜明健康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怎样知道朗读课文,能使学生更好的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魏巍的《我的老师》一课中通过反复的朗读,就能深刻感受蔡云芝先生的温柔的性格,爱孩子的美好心灵,学生对蔡老师的敬爱和依恋、以及分别后学生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特别是读到直抒胸臆的句子时更是把感情推向了一个高峰。

四、朗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是在学习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如果说范文创造了“美”,那么教师就应当指导、帮助学生一起对“美”进行创造。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个方向,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美的境界美的情绪氛围中。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要从学生的审美需要出发,用感情线牢牢地牵住学生,以情激情,有效地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指导学生在朗读中逐渐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处于愉快、活跃的气氛中,调动情绪,饱含感情的朗读的朗读,从而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并从中受到感染,得到教育,提高审美情趣与能力。

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言简意赅地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当然培养孩子们的朗读能力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够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的内容、陶冶情操的作用,真正提高学生在朗读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语文网。

[2]初中语文教学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