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气象谚语预测天气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浅谈利用气象谚语预测天气变化

秦爽

(河南省安阳市气象局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气象谚语是指民间流传的关于预测天气变化的词语。是用来指示明日天气是天朗气清还是风雨飘移。早在我国古代就有比较系统的气象记载,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积累下了宝贵的经验结晶,唐代的《相雨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气歌谚集。劳作的人们通过长期不断摸索和总结了各种天象、物象反映与天气变化的内在联系,利用常见的天象、物象反映,简单预测未来天气的变化,由于它的语言通俗易懂,简短精练,在指导人们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不管是在山区的农村,还是在繁华都市广为流传,直到气象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在民间仍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气象谚语;预测;天气变化

引言:人类在千百年来一直想制造准确的天气预报。口述与笔记的历史充满韵文、轶事与谚语来指示明日天气是天朗气清还是风雨漂移。不论是要耕地的农民,贸易的商贾还是其他人,能否预知明日的天气已是成败的关键。在水银晴雨表发明以前,收集任何有关天气的预测数据均是极为困难的。尽管有如天气棒般可提供湿度变化预测的工具,但最可靠的预测天气的方法仍是人类的经验。

一、看云测天气

1.1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混合组成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云是天气的招牌,是天气最明显、最直接的标志之一。这里所指的云,是指低气压区域里的低云,是利用云移动方向来预测天气的。低压系统往往是自西方向东北移动,云往西,说明该地处于低压前部,本地将因低气压的移动而降雨,云往东,则说明低气压已经移动过本地,本地处于低压后部,预示天气转晴。云的形状、数量和高度,移动方向、生消变化都能反映出当地大气运动的状态,所以密切注意云状、方向、云速、云色,出现方向和时间,对预测未来天气的变化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1.2在夏季的早晨和上午,若天空出现棉絮云或远望如炮台、城堡状的云,表明中空变化比较激剧,下层的低空对流发展旺盛,水汽丰沛,午后及有可能成庞大的积雨云,形成雷雨天气。还有钩钩云、扫帚云、鱼鳞云、毛玻璃云、飞马云、宝塔云、马鬃云,腰云等都是下雨的征兆。谚语有“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雨凄凄;云往南、水漂船;云往北,晒好麦。”

1.3夏秋季节,我们还可以经常看到天空出现互相重叠,高低不同的云,云块移动迅速,互相穿行,方向极不一致或风向与云向背道而驰,反映了大气中乱流和对流的剧烈运动,将会有雷雨天气出现。我们还经常可以看到天空云有着不同的颜色,根据颜色也能够预测天气,谚语有“先白后黑,大雨猛落,先黑后白,雨不上来;红云变黑云,不必大雨淋;白云骑黑云,当日雨淋淋”等等。

二、看风测天气

2.1风是大气水平运动的表现,风和天气系统是密切相关的。在看风测天气时,要注意看风的方向,风力的大小和出现的季节,时间等。这些都可以预示未来将出现冷暖干湿的不同天气,谚语有“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吹暖北风寒”。

2.2风出现在不同的季节,预兆的天气也大不一样,“春刮南风不由天,夏刮南风井底干”的谚语就说明了这一点。另外,还要特别注意风出现的时间、风的转变与转变的时间点。民间就流传有“南风转北风,不雨天也阴”便作了恰如其分的概括。

三、看日、月、星测天气

3.1在看天空景色报天气中,关键是看日、月、星的变化,看太阳测天,主要是在日出、日落时进行。日出时,如果颜色红紫,呈胭脂状,说明空中水汽饱满,阳光除红色光外,几乎全被散射,预示不久将转阴雨。如果其颜色渗白无光,说明空中尘埃杂质偏多,是大风天气的前兆。

3.2日落时,西方天际升起城墙一样的乌云,最后太阳落进云层,称为“乌云接驾”,说明阴雨天气系统正在移来。这时接驾的云若为中低云层,并且发展旺盛,当夜大雨,若为高云,第二天大雨。久旱情况下,如果日落以后从日落的方向射出数条白、红或青、黄相间的光带,并且色彩明显,直穿天顶,十分奇丽壮观,这种现象称为“海线”(气象学上称为曙目晖线),若持续时间在二十分钟以上,未来三天内将出现大到暴雨。

3.3在晴天有月亮的夜晚,有时月亮周围会出现红、蓝、黄、黑等色的彩色光轮,群众称为“月亮撑伞”,根据光轮的颜色可以预报天气:呈红色,未来有大雨;呈黄色,多为小雨;呈蓝色,阴天或多云;呈黑色,仍未大晴天。晴天夜晚看星星,也可以预测未来天气。如果星星繁密,星光时强时弱,时明时暗,甚为显著,说明大气不稳定,空气上下冷暖悬殊,甚至有明显的垂直方向密度不匀的分界面,预示天气将转阴雨,有“星星跳,大雨到”,“星星眨眼,下雨不远”的说法。这些都是预报天气的较好依据。

四、看动、植物测天气

4.1动物有它本身的活动规律和习性,在不同的天气气候条件下,它们的活动规律和习性往往会发生一些异常的反映。根据这些反映,可以用来判断未来的天气变化。羊守坡、牛长叫、狗泡水、猪衔草、鸡迟宿、燕低飞、鳖盖潮、鱼儿跳、蛇出洞、蚁搬家、蛾扑灯、蚊拦边、蚂蚁叠窝、青蛙群叫,都是阴雨、寒潮来临的前兆。

4.2某些植物在生理上有着特殊的构造和机能,由于气压骤变、温度猛升、湿度变大以及其他某些要素的变化,破坏了这些敏感性强的动植物的正常生活或生长环境和规律而引起的。根据植物这一特点,可以用来预测天气。谚语有“节节草根白、柳树根生须,南瓜藤垂头、古树疤流水”等。除此以外,含羞草测天也是相当灵验的。在晴朗干燥的天气里,含羞草一般不会“害羞”,当用手触动它时,叶片虽然也会很快合拢,但舒展、恢复原状很快。天将下雨时,如果触动叶片,恢复原状相当慢。利用植物测天,趴地草也是一种较好的指标。它是耐旱野生植物。旱天,当它的根部生出许多白芽的时候,说明大气湿度较大,一遇冷空气影响,天气就要转阴雨了。

五、结束语

气象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认识自然的经验,这些经验既有利用自然的一面,又有与自然斗争的一面,并经过长期的实践验证和锤炼,虽然方法简单,易于掌握,但在使用中也有一定的地域和局限性,所以必须注意使用方法的灵活性。才能成为我们农村安排农业生产的真正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朱振全2012.10《天气谚语精选---天气预报小常识》金盾出版社

[2]黄廷勇《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气象谚语》2013年第3期《地理教学》

[3]杨锦青,黄耀波,陆锡青,朱婷婷.农业气象谚语在汛期降水气候预测的应用[J].热带农业科学,2018,38(04):114-118.

[4]施威.汉唐时期农业气象预报研究——以《相雨书》为中心[J].中国农史,2017,36(06):26-33+76.

[5]黄雅芳,黄阳霞.解读气象谚语及根据云的移向认识天气[J].农业与技术,2016,36(04):226.

[6]孙丽娟,秦涛,赵华.天气谚语的气象验证[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1):150-151+169.

[7]周美玲.客家农业气象类谚语中的修辞特点[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9(05):123-126.

[8]白凌燕.气象科普和非遗保护双肩挑——《中华气象谚语大观》介绍[J].气象科技进展,2013,3(03):75.

作者简介:秦爽(1986-),女,汉族,河南省安阳市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气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