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36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4-14
/ 2

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36例临床观察

王琳

王琳(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014医院内科河南洛阳471000)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4-0024-02

【摘要】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较轻微,安全性好。结论通心络胶囊辅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通心络胶囊

不稳定性心绞痛指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类型,若不能得到正确处理、及时改善症状,有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意义重大。通心络胶囊是根据中医络病理论研制的现代中药,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保护内皮、调节血脂、抑制血小板、防止血栓形成等多种作用。本研究应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通心络胶囊辅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72例全部病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有关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并剔除急性心肌梗死,NYHA心功能III、IV级,2级以上高血压,频发与持续性房颤、房扑,频发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肝肾功能不全及重度神经官能症。

1.2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2例,随机按1∶1配对分成两组。观察组36例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57~86岁,平均67.6岁;病程0.5~21年,平均6.9年;初发劳力型心绞痛9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22例,静息心绞痛5例;合并高血脂症17例,1级高血压22例,糖尿病7例,心律失常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对照组36例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53~81岁,平均64.9岁;病程0.5~19年,平均6.6年;初发劳力型心绞痛7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25例,静息心绞痛4例;合并高血脂症20例,1级高血压19例,糖尿病8例,心律失常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程、合并症等具有可比性(P>0.05)。

1.3治疗方法两组住院期间均给予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硝酸甘油静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1/12h,连用7天),口服阿司匹林(300mg/d,3天后改为100mg/d)、硝酸异山梨酯(5~10mg/次,3次/日)、美托洛尔(12.5~25mg/次,2次/日)、辛伐他汀(40mg/d),高血压者给予替米沙坦40~80mg/d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粒/次,3次/日。总观察时间为8周,两组均治疗2周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上药6周,共治疗8周后比较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血尿常规。

1.4疗效判定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标准参照1997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制定。

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发作程度减轻,间歇延长;无效:主要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变。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水平;有效:心电图S—T降低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T波改善;无效:心电图较治疗前表现大致相同。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效果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心电图变化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出院时心电图改变情况(例)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361516586.1﹡

对照组3611151072.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不良反应

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中3例(8.3%)于治疗期间出现上腹不适、反酸,改饭后服用症状消失,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4例、5例有头痛,减少硝酸甘油剂量后头痛减轻至可耐受,两组均无皮肤粘膜出血,无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血常规异常。

3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是由于血管内皮粥样板块形成,破裂出血,血小板聚集与粘附性增加,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冠状动脉官腔不完全闭塞,导致冠脉血流减少的病理过程。其中氧化应激、炎症、免疫反应等可促进这一病理进程的进展。

冠心病心绞痛相当于祖国医学的“胸痹心痛”,其基本机制为气虚血瘀,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虚血脉运行不畅,淤于脉道,瘀而不通则为痛。通心络胶囊主要由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赤芍、冰片、降香、酸枣仁组成。方中人参为君,补益络气;水蛭化瘀通络,全蝎搜风通络共为臣;土鳖虫活血通络,蜈蚣搜风解痉,蝉蜕熄风止痉,赤芍凉血散血,并制人参之温,酸枣仁养血安神以防通瘀伤正,共为佐药;降香、冰片引诸药入络通窍为使药。该方剂不仅活血化瘀,而且补气通络,具有降脂、抗凝、抑制血小板形成、降低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力、抗血栓形成、镇痛、扩张血管和保护内皮功能等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通心络胶囊具有对血液和血管的双重作用,既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又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还可使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降低,从而减轻炎症反应,通过多种机制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本结果显示,通心络胶囊辅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2]肖文良,戴华,姜志安.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