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原材料与施工缝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混凝土原材料与施工缝处理

谢长收1王辉2

1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109;

2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混凝土原料的选用,需结合混凝土工程的设计要求及验标来定;为了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改善混凝土性能,必须要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外加剂达到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目的,另外也可以将一级或二级粉煤灰加入到混凝土中,来改善混凝土性能。同时也应严格控制骨料、外加剂、水泥中的含碱量,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能力和防裂能力。对于混凝土施工缝处理不打砂浆的研究和使用,可以使混凝土的施工程序得到简化,并且也更适应于大型施工机械化的需要,采用在施工缝处第一层使用浇筑二级配混凝土或者浇筑三级配富浆混凝土。不打砂浆虽然从技术层面上将的确实可行,但是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精心的组织,为了保证施工缝的质量可靠提高施工进度,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需要用20-50MPa的高压水冲毛。

关键词:混凝土;原材料;施工缝

为了提高混凝土工程施工缝处理质量,混凝土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严把施工质量关,处理好施工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严格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把控,确保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质量,同时提高施工质量也是工程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建筑事业不断蓬勃发展,保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原材料质量和施工缝处理也显得尤为重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质量、安全、效益、工期等,因为在混凝土工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费用基本占到了工程总投资的60%以上。以下就对混凝土原材料对施工缝处理影响进行分析论述。

1混凝土原材料分析

对混凝土工程的要求而言,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将有更新、更高的要求。通常可以通过对原材料的选用、控制来达到《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所要求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的要求。达到铁路混凝土应满足各项物理性能(抗压、抗冻、抗裂、抗腐蚀、抗渗透、耐磨、抗侵蚀等)的要求。

1.1水泥

根据施工部位、环境条件等因素来确定施工混凝土的水泥品种,且所选用的水泥也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对施工混凝土有抗冲、耐磨、抗冻和降低混凝的发热量时,应选择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

对于每一个工程,所选用的水泥品种应该选择一种或两种,且应该选择固定的厂家。氧化镁在熟料中含量小于5%,最好在3.5~5%之间;三氧化硫在抗硅酸盐水泥品种中含量必须小于2.5%,三氧化硫在矿渣硅酸盐水泥中含量在4-7%之间,三氧化硫在其它水泥品种中含量必须小于3.5%以内。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特别指出当骨料具有碱-硅酸反应活性时,水泥的碱含量不应超过0.60%。C40及以上混凝土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在氯盐环境条件下,混凝土应采用低氯离子的水泥;在硫酸盐化学侵蚀环境条件下,混凝土应采用低C3A含量的水泥,且胶凝材料的抗蚀系数不得小于0.80。施工中,为了提高施工缝的施工质量,应优选选用低碱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1.2骨料

混凝土骨料的选择有人工骨料和天然骨料两大类,对于人工骨料的选择,条件好的地方应该选择石灰岩或玄武岩料源。若骨料的料源发生改变时,要特别注意进行详细的骨料碱活性成分含量的试验,禁止使用碱活性骨料。在施工缝处理过程中,为了提高新旧混凝土的凝结力,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施工缝处理效果,应使用级配良好、洁净的骨料进行施工。

1.3掺合料

粉煤灰、矿渣粉、硅粉等是当前混凝土中使用的主要掺合料。《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指出混凝土中掺合料优先选用Ⅰ级粉煤灰、Ⅱ级粉煤灰。Ⅰ级粉煤灰和Ⅱ级粉煤灰具有显著的减水增强和对混凝土多项性能进行改善的效果,以及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提高混凝土构件的密实性,提高耐久性的效果。

1.4外加剂

混凝土所常用的外加剂主要包括:普通减水剂、引气剂、高效减水剂、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泵送剂等。在施工工程中,应该选择使用一到两个同品种的外加剂,以达到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效果。在工程中,外加剂选用时,应尽量选择生产工艺成熟,技术力量强的大厂的外加剂,进行混凝土的配制和生产。工程中,施工缝质量处理的好坏,外加剂的选用很关键,应在材料选定和配合比试配过程,通过充分的试验确定,以达到施工缝处理质量优,耐久性好的效果。

1.5总含碱量的控制

在混凝土工程中为达到提高混凝土抗冻、抗渗、抗侵蚀等性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使用年限,不仅需要优化混凝土的理论配比,还应注重控制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含碱量。关于单方混凝土中总含碱量的规定,在国内外有很多数据可供参考:美国小于等于3.3千克每方,英日两国小于等于3.0千克每方,澳大利亚小于等于2.0千克每方,对于国内铁路混凝土施工中,也明确规定了混凝土中各原材料的碱含量之和应小于3.0千克每方。为达到混凝土总碱含量的控制范围,就必须控制好,混凝土中各材料的碱含量,尤其是控制好用量大的水泥的碱含量。

经过实验研究表明,为了提高施工缝处理的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原材料选用方面应结合配比优化等综合性措施确定,宜采用性能优良综合性能好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并可结合工程特点适当的加入优质的引气剂和需水量比在90%左右的Ⅰ级粉煤灰。

2施工缝处理

施工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因设计或施工需要分段、分层施工,而在先、后施工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施工缝的产生会降低抗拉、抗剪的强度,并且层间的粘结力将受到一定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施工缝表面水泥浮浆而成的乳皮,导致了混凝土粘结不密实。将施工缝表面采取有力的措施处理好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2.1处理方法

施工缝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包括:高压水冲毛、低压水冲毛、风枪砂冲毛、喷洒缓凝剂、人工凿毛、钢丝刷、机械刷毛,这六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结合施工情况来看高压水冲毛经济性较为合理。

2.2处理标准

“去乳皮、微漏出粗砂,表面粗糙”是处理混凝土表面的执行标准。且在浇筑前必须将缝表面处的污物和积水清理干净。

2.3砂浆铺设问题

铺设砂浆2~3cm是混凝土施工中常用的处理方法,但是由于打砂浆增加了施工环节包括拌和和运输等,而且,铺设砂浆后会由于时间间歇过长导致先施工混凝土表面晒干,从而影响施工缝面的先、后混凝土的结合,可以看出传统的铺设砂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寻求新的工艺是提高施工缝处理效率,保障施工的质量的关键。

目前工程中改进施工缝的处理工艺是:在混凝土表面收光基本无水的情况下,喷洒一层经过调配的缓凝剂,这样就在不损伤内部混凝土质量的情况下,使乳皮层缓凝,在下部混凝土凝固后,表层仍然能够被水冲走,从而节约了表面处理时间,提高施工缝处理功效。

结束语:

建筑企业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中,面临着很多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将面对很多挑战和风险。从项目前期建设到后期的验收,都应统筹考虑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等问题,更要注重原材料的选用和质量控制,原材料质量好坏不仅影响到整工程质量,同时也将影响到工程的交竣工等。原材料的选用和控制是做好施工缝处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工艺革新是提高施工功效,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征征.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理措施[J].中国房地产业,2016,(18):156.

[2]吴庆远.混凝土施工缝处理的问题及控制对策[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