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中国网络流行语模因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3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中国网络流行语模因探析

高静平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在21世纪,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流行语也随之发展起来,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网民的喜爱。本文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出发,再结合模因论的两个生命周期及模因的感染、复制和传播特征来分析解释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从发音相似、结构相似、语篇相似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得以产生及传播的过程,并运用模因论中模因的两个生命周期—同化过程和表达过程来解释网络流行语,把这两个过程看作是两个概念整合的过程,整合以后即产生了新的模因,即形成概念整合理论中的新创结构。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模因论网络流行语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不断进步,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任何东西也无法替代的。随之而产生的各种网络流行语也应运而生,这些网络流行语是从何而来,怎样来解释这些流行语的产生及传播,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用概念整合理论以及模因论来对这种现象来做进一步的解释和分析。Fauconnier&Turner(1998)的概念整合理论的四个输入空间以及模因的四个生命周期在解释网络流行语现象时是相互补充的。本文主要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下来解释中国网络流行语中的模因复制传播现象。

一、概念整合理论和模因论简介

1.心智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简介

Fauconnier于1985年在MentalSpace一书中提出“心智空间”这一概念,并把它描述为“心理概念包”。心智空间是指人们在思考和交谈时用于指导局部理解和行动而启动的较小的概念包。“概念包”(conceptualpacket)即是人们所激活的某一邻域的部分知识。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BlendingTheory),又叫做融合空间理论(BlendedSpaceTheory)认为最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模式由四个空间构成: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一个合成空间。两个输入空间的共有结构及信息被投射到类属空间里;同时,基于这两个输入空间,通过跨空间的部分映射,对应并有选择地投射到合成空间。在合成空间里,对输入空间里的概念进行整合操作,提取部分结构,形成层创结构(emergentstructure)。这样,四个空间通过投射彼此连接,构成一个概念整合网络(theconceptualintegrationnetwork).(Fauconnier&Turner,1998)通常认知运作主要在合成空间的层创结构中进行。层创结构是概念整合的核心部分,它是一个其他空间所没有的新结构,也是形成新概念的结构。整合空间中的层创结构主要进行三种整合运作(Fauconnier&Turner,1998):组合、完善和扩展。

2.模因及模因论简介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论中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meme).模因理论的核心是:(1)文化的习得与传承是通过模仿而实现的,模仿的基本单位是模因;(2)模因是和基因一样的复制因子,通过不断的模仿感染大脑,并在感染者之间进行复制、传播并最终存活。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两种方式:基因型(memeticgenotype)即内容相同形式各异,表现型(memeticphenotype)即形式相同内容各异。其传播特征是前者直接套用或相同的信息以异性传递,是内容不变,但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复制的模因,后者是指形式不变却以不同的内容加以扩展的模因。模因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1)同化(assimilation):语言输入并被理解的过程;(2)记忆(retention):即显性、隐形知识的内化过程;(3)表达(expression):在与其他个体交流时,模因需从记忆储存模因中出来,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外形这一过程;(4)传播(transmission):即语言的输出过程。其四个生命周期中,前三个阶段是发生在寄主大脑里的思维活动,同化是一个语言输入并被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新的模因与已经寄存在寄主头脑里的旧模因相联系并融合的过程。表达过程被看作是模因从记忆中走出来,但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语境中用不同的模因形式来表达不同的意义。这两个心理过程就是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在线意义构建过程。在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下,这两个认知心理过程就可以被看作是概念整合的过程。位于两个输入空间的模因,其相同的成分被投射到类属空间,两个输入空间的模因有选择性的投入到整合空间,最后在合成空间里,对输入空间里的模因进行整合操作,提取部分结构,从而形成新创结构,即新的模因。

二、概念整合理论与模因论互补下的三种类型的网络流行语分析

三种类型的网络流行语在这里把它分为音相似的流行语、结构相似的流行语、语篇相似的流行语。每一种类型的流行语将会用模因四个生命周期中的两个周期来解释,分别是同化过程和表达过程。在这两个生命周期中,我们将会用到概念整合理论中的一些概念来解释这种网络流行语现象,比如心智空间、跨空间映射、类属空间、合成空间和新创结构。

1.语音相似的网络流行词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语音相似的网络流行词数不胜数,比如“压力”与“鸭梨”,“木有”与“没有”,“妹子”与“妹纸”等。而今年较为流行的是“虾米”。“虾米”是一个闽南词汇,在闽南语中是“什么”的谐音。正字为“啥物”,例如“做虾米(zuoxiami)”“创虾米(创虾米)”是“做什么”的意思,“为虾米(weixiami)”是“为什么”的意思。闽南语的发音“什么”的发音为:xiami.发音:xiamiuoyongyu网络聊天、论坛帖子当中,是对“什么”的一种时尚称呼,在80、90后网民中普遍流行。

1.1同化过程的分析

一个成功的模因必须能够把病毒传染给寄主,也就是进入记忆,也就是说,成功的模因必须得与模因载体有接触,感染新的个体并进入人的记忆。那么什么样的模因才能引起模因载体的注意呢?那就是这个模因必须能够激发寄主的情感,比如:生气、高兴、悲伤、好奇。那么“虾米”究竟是什么意思,这就引起了寄主的注意和兴趣。“虾米”这个模因被成功引起注意之后,寄主就要把这个模因植入个体的认知结构,但是寄主不会把这个模因植入自己的认知系统直到它理解这个模因的意思。但是寄主怎么样来理解这个模因的来源呢?这就是一个认知过程,模因论无法解释这个认知过程,这就需要概念整合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虾米”的正字为“啥物”,在闽南语中“啥物”的发音为“xiami”,所以“虾米”与“啥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有相同的发音结构“xiami”。相同的发音就把这两个词给联系在一起。在网络流行词“虾米:的整合模型有两个输入空间:两个输入空间分别包含了“虾米”和“啥物”的发音和概念意义,类属空间中包含了来个空间共有的成分—汉语拼音“xiami”。这以共有成分激活了跨空间操作,使两个输入空间产生了跨空间映射。在整合空间中,汉语拼音“maimi”,汉语的词汇形式“啥物”和“虾米”一词的概念意义共同构成了新创结构。

1.2表达过程的分析

如果想要成功,模因还必须能够复制自己本身来传染给更多的寄主,一个模因必须从记忆里走出来进入其他寄主。在这一个过程中,当寄主与其他人交流时,模因就被从记忆里提取出来然后以不同的形式传染给其它寄主。在这一过程中,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模因从记忆里提取出来的过程,这是一个心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寄主的认知系统和语境在表达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认知系统和不同的语境将会导致模因的不同变体,而这些变体就是新产生的模因。由于“虾米”的产生,继而出现“为虾米”,“创虾米”这些词语,这些实际就是“虾米”这个模因所在的语境中所衍伸出来的新的模因变体。这一表达过程可以用概念整合理论来解释,其形式如下:

在这个过程中,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两个空间的共同特征就映射到类属空间里共同的模因“虾米”,输入空间2表达的是“为什么”这个概念,因此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整合到整合空间里产生的新创结构就是词语“为虾米”。表达过程与同化过程这两个认知心理过程通过用概念整合理论的解释就更加清晰的明白了网络流行语“虾米”的产生。

3.结构相似的网络流行词分析

结构相似的网络流行语比如文盲与法盲、史盲、网盲,智商与情商、挫折商、财商等。现如今比较流行的是“颜值”,与其有关的比如“价值”、“生产值”、“附加值”、“总产值”“增加值”等。“颜值”是一个网络词语,指人英俊或漂亮的指数。网上比较流行“颜值高”、“颜值对比”、“颜值飙升”等说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颜值爆表”。“爆表”指仪表指针超过表上所示的极限,现在我们从两个过程来分析“颜值”这以网络流行语。

1.同化过程分析

“颜值”这个词语的结构与已经存在的词语“xx值”相类似,比如“价值”、“生产值”、“附加值”等。而“颜值”这一个词语之所以能够引起寄主的注意,就是因为它与“xx值”有着类似的结构。在这个过程汇中,输入空间1为结构“xx值”,输入空间映射到输入空间二即为结构“xx值”,但这个“值”指的是人长得英俊或漂亮的指数,两个输入空间的共同特征为具有类似的结构“xx值”。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整合到整合空间里即产生一个新创结构即“颜值”。“颜值”即为这个新的模因。

2.2表达过程的分析

“颜值”这个模因的产生必须进过复制来传递给其他的寄主,为了能够感染其他的寄主,这个模因必须从寄主的记忆里走出来来感染新的寄主。当寄主在与其它人交流的过程中,“颜值”这个模因就被从记忆里提取出来以不同的形式传染给其它寄主,由于语境和寄主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模因变体,比如“颜值爆表”,“颜值对比”等词语的产生。在表达过程这一认知心理过程中,用概念整合理论的解释如下:“颜值”和“颜值爆表”有两个共同的汉字“颜值”,相同的两个词语把两个语言符号给联系起来,两个输入空间分别包含了“颜值”和“颜值爆表”两个词的发音,结构,和概念意义。类属空间包含了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的成分“颜值”,这一共同成分激活了跨空间映射,在整合空间里,就产生了新创结构“颜值爆表”。“颜值爆表”指人的英俊或靓丽的程度超过了能测量的范围。

3.语篇相似的网络流行词分析

关于语篇相似我们可用“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这一例子来解释。这一网络流行语源于马伊琍与文章的绯闻。在文章首次回应“出轨门”承认了“劈腿”传闻。在文章发布声明三分钟后,马伊琍就在微博以“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切且珍惜”隔空回应。虽然短短的十三个字,但仍然留出了很大的猜想空间。随后便出现了“吃饭虽易,减肥不易,且吃且珍惜”、“花钱虽易,赚钱不易,且赚且珍惜”、“长痘虽易,祛痘不易,且行且珍惜”等句子。这一网络流行语用模因论与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可如下: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具有共同的句子结构“XXXX,且行且珍惜”,这一个共同特征投射到类属空间里,两个输入空间整合到整合空间里就产生了新创结构“花钱容易,赚钱不易,且行且珍惜”。这就是模因生命周期里的表达过程,复制的模因“XXXX,且行且珍惜”在不同的语境下以不同的形式被复制出来,就变为“花钱虽易,赚钱不易,且行且珍惜”。

三、结语

模因论和概念整合理论的相互补充来解释网络流行语充分展示了概念整合理论的优越性。但是本文所给出的例子还不是很充分,还需要运用更多的例子来充分说明这两种理论相结合的优越性。概念整合理论与模因论之间的互补性还可以用来分析更多的语言,如广告语,诗篇等。最后,概念整合理论或者模因论之间也有某种相似性,那就是跨空间映射与模因的复制传播作用,二者都是因为所映射或者所传播的东西之间在某些方面有相似性才得以映射和传播的,或许网络流行语可以从这一角度来分析,更好的发挥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作用。

参考文献

1.孔翔宇.合成空间理论视角下汉语流行语仿拟话语分析[J].语言研究,2012.

2.彭新竹.从“概念整合理论”管窥学科整合趋势[J].外语学刊,2013(5):31-35.

3.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的发展与理论前沿[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2):65-70.

5.尹富林.论概念整合模式下翻译的主题间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

6.于莹.隐喻的认知机制研究—从概念隐喻理论到概念整合理论[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