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概念建立中培养数感——一年级《6和7的认识》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在概念建立中培养数感——一年级《6和7的认识》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陈萍

陈萍(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二小学,浙江乐清325600)

摘要:本文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对在概念建立中培养数感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感;数形结合;教后反思

1背景分析

《6和7的认识》是较基础的课,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认识和5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这节课“数形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增强对6和7的体验,适时地培养学生的“数感”。大多学生在学前班已会数,会写6和7数,比较大小等,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清楚。数概念的建立,对儿童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教师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更要注重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2教学片段描述

片断一:

(引入)师:我们以前已经学习了哪些数字?生:0、1、2、3、4、5(学生齐数);师:其中最小的是谁?最大的是谁?在过去我们可以用什么表示5的?(引出过去用圆圈表示,点子图以及小棒组成的图形)

主题图教学:(从具象到抽象)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这幅图上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经过数数后,开始汇报........)。师:刚才同学们说有几个同学在打扫清洁?生:(齐说)6个。师:老师想把这6名同学表示到黑板上来,谁来帮我想个办法呢?预设:画简笔画、正方形、圆形、点子图、数字6等等。(教师按学生回答板书)。师:你们觉得上面的哪种方法好呢?为什么?生:6。因为简单,方便(学生齐声说数字“6”,感受数字符号的美)(从抽象到具象)。师:5和6都有图形或者点子图和它一起做伴,7什么都没有。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7呢?预设:小黑点、三角形等等。(教师按学生回答板书)师:现在请看这三组图,你发现了什么?(板书对应虚线)。生1:我发现7比6多一,6比5多一。生2:我发现这里7最多,5最少。生3:我发现从左往右一个比一个大,都多一个。生4:我发现从右往左一个比一个小,都少一个。

片断二:直尺图抽象到数轴

师:现在你们和7交上朋友了吗?以后6和7就是你们的数字朋友了。不幸的是6和7在外面玩耍时忘了回家的路,你们能帮助它们,把它们送回家吗?

出示直尺:

师:现在你们知道它们的家在哪里吗?(学生回答)

师:小朋友老师这里还有一把神奇的尺子呢,想不想看?好,来看看尺子变成了什么?(出示数轴线)

生:有箭头的线。师:现在谁能找找6和7的家在哪里呢?师:象这样5和7好象6左右两边相亲相爱的好邻居,我们就可以这样说5和6是相邻数,6和7也是……现在谁能从1数到7,再从7倒数到1?(学生说完后,顺势引导)师:你有什么发现?生:先是越来越大,后来越来越小。师:是啊,从左往右看,数越来越大;反方向,从右往左看,数越来越小了。那么6和7谁大谁小呢?生1:6比7小。生2:7比6大。师:你能用符号表示7比6大吗?生1:6<7。生2:7>6。师:数字朋友5也想来和它们比一比,怎样表示5、6、7的大小呢?生1::5<6,6<7,…5<7(有其他学生补充)。生2:(很兴奋)我和他们都不一样,我的是5<6<7。师:你们喜欢哪种表示方法?生:我喜欢第二种,因为第二种写起来简单,我一看就知道7最大。

(继续引导)师:请观察这两把尺子,你能给其他小朋友提出个数学问题吗?谁来解决?生1:6后面的一个数?生2:比5多一的数?生3:7和5中间的数?生4:6的邻居是谁?……(学生跃跃欲试)。

3教后反思

课堂教学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它不仅是为了学生们知识的发展,而且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而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应从认数开始。那么,如何在学生已经会的基础上出新意呢?反思本课教学,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3.1丰富扩展教材,体现潜在价值。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拓展和引伸,积极的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挖掘”教材,不是把知识加深加难,而是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不能停留在对数的意义的直观理解上。如片断二的教学中,这一简单而有趣的知识呈现方式,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对直尺图和数轴线的教学让学生重点观察数序,比较大小,感知数学的简洁的魅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2创设问题情境,发展问题意识。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这样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当然,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索空间。在情境教学中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如在片断二中在学生观察直尺图和数轴线后,我提问:“你能给其他小朋友提出个数学问题吗?”,即时“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学生生成问题,学生再解决问题,在生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也得到了适当的发展,这是对人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提供给学生一个表现和相互欣赏的机会。学生能够联系认数经验,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设了愉悦的认数氛围,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一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数感。

3.3优化学习方法,主动构建知识。整个教程让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和方法,这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知识,在建构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同时,彰显出具有个性的数学思维,实现数学知识的主动构建,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