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视角下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困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供需视角下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困境研究

张邮肖辉纪秋

山东英才学院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本文以供需视角下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困境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主要围绕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就业现状,教育经济管理专业就业问题等观念进行研究,针对性的分析了应试模式下造成量多质劣等现象,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的饱和,进一步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供需视角;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比较短,并且结合当前社会形式来看,要想保证这方面人才能够充分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对学生的专业能力严格的要求。但是这样无法全面掩盖学科自身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之处,在当前就业形势比较难的情况下,应该全面分析此专业学生就业难问题,针对性的帮助学习解决一切问题。

一、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就业现状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习其归属学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导致其内涵不够全面,不同院校都是结合自身优势进行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将不同毕业生分配在不同的领域上,比如说经过实践证实北京师范大学的此专业硕士毕业生在前面的工作分配尚未取得良好效果。院校高学历学生进入大企业工作几率为20%,直接从事该行业或者相关行业的人员为40%,剩下的同学则都选择留校,大多数毕业生都不愿意区民办学校或者初等学校,因此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入到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二、教育经济管理专业就业问题

(一)应试模式下造成量多质劣等现象

文科学生是近几年就业的难度局面,但是文科的女生在此项专业中就业情况占据一定的优势,相关教育准则中明确表示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开展的新方向,但是在应试模式逐渐消失的情况下,学生采取考学学习的模式就能够取得良好成绩[1]。但是理科学科内容无法在这种模式下取得良好成绩,但是教育部门为了改善这种现状,为理科学习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就会将将应试模式在学科发展上的地位,改变教学质量不佳的局面。

(二)个人教育需求增多

个人教学需求实质就是指对教育保持支付需求的态度,需要与需求在本质上是不同的,需求是结合限制性条件进行充分考虑之后提出想法,因此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是需求出现的前提。个人教育需求可能分为主动需求,刺激性需求以及隐形需求,在另一个层次上进行分析个人需求还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以及归属性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自身发展需求,对应的进行升级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最终能够实现更高层次的追求[2]。个人对教育主动性的需求主要是代表个人对于知识的渴望,无论是在社会地位还是在经济发展方面,生理需求、情感需求以及其他需求都是得到满足之后才产生的。企业在进行人才的任用就是利用人才对于个性化需求的开展提出条件,企业这种磁极性需求的提出主要是结合人才对经济以及社会地位的需求产生的,在专业中为了满足自身刺激性需求的人才数量庞大,也就是说应试导致的教育入口增多是个人对于教育的隐形需求。

个人要想提升此学科的学习主动性,就必须有一定的兴趣爱好作为支撑,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学科学习的理论知识,采取创新性学习计划。国家政策的发展以及经济理论的差异性可能会造成在不同程度上对影响个人的实际需求,个人需求量增多就会造成存在差异性的单位在供给方面跟风进行。比如在2010年,我国普通高校中一共设定了10个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博士点以及60个硕士点,但是在2015就已经增加到15个博士点以及100个硕士点,经过这5年的发展,博士点增加了5个,硕士点增加了40个[3]。

(三)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的饱和

教育服务模式呈现出比赛进步发展的局面,尚未全面考虑到在劳动力市场上对于人才的供给需求,在专业对口角度上进行分析,学科研究的领域主要是教育,教师是学科研究队形的起源之处,也是学科交叉发展的核心,教育领域中,尤其是在教育行政方面岗位的设置就是对该专业岗位的归属。结合就业率进行分析,从事该专业教育工作的毕业生实际上是少数的,并且很多毕业生更愿意留在海外,这种局面真实的反映出对口岗位对人才需求的饱和。因为教育领域管理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很多时候缺乏一定经验的毕业生无法高效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必须加强自身投资建设,改变这种重视数量但是忽视质量的局面,同时还应该针对性的增加硕士点以及博士点的涉及范围以及招生数量,进一步的完善教育服务产品供应条件,同时实现给学科的发展与进步。

总之,在供应视角下,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人才需求,以及院校所能提供的专业性人才情况,研究相关问题,对应的提出完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能够保证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为相关工作的开展与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王翠翠,侯立春.供需关系视角下产城融合机制与核心问题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9,35(01):47-53.

[2]杨新铭.供需视角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分析[J].人文杂志,2018(09):1-10.

[3]尚利霞.供需视角下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困境探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8,21(03):35-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