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历史学生作业类型与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学生作业类型与评价

冯鑫

冯鑫

(河北省青县实验中学,河北青县062650)摘要: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历史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业不仅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训练学生思维与培养能力的一把钥匙,对培养学生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作业评价;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7-0000-01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历史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业不仅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训练学生思维与培养能力的一把钥匙,对培养学生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业是学习重要组成部分,作业结构反映了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但传统的作业形式使用与知识的传授与获得,使学生主动作业意识弱,学生感悟能力欠佳,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业观存在许多弊端:1.作业形式比较单一,多数是书面作业,离不开填空、选择、连线、简答题等。这样的习题遏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2.作业要求统一,不管难易,学生都做一样的习题,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挥。3.作业评价比较呆板、片面,传统的历史作业评价是教师的单向评价,很多教师批改作业,只是对作业结果给予一个正确与否的判断符号,这样学生逐渐丧失对作业的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也降低了。面对这种情况,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呼唤作业结构调整。

新课程评价理念告诉老师,面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评价,对学生起到激励促进作用,作业评价功能将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对传统的历史作业内容、形式等进行改革。另外,在评价方式上应提倡多元化评价,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功能,新课程下的作业必将成为教学与课程发展中间的激活因子,促进教学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发挥作业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功能呢?就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的具体要求作一探讨: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认为初中历史作业评价可采取如下几种方式:

一、巩固型

作业评价改革中提到,作业的指导作用是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因此设计作业的题目形式也应该以开放性的题目为主,但我们认为,在贯穿这一理念的同时,作业的设计不能脱离教程与基础知识,教师设计的作业必须让学生有话可写,所运用的历史知识能在教材上找到依托或间接反映,如果学生连基本的历史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怎么谈得上运用呢?因此布置作业都是一些巩固性的。

(一)课堂作业。

对整理教材知识点这类作业,我们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来进行的,教师在讲完本节课内容时,当堂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上完成,教师及时批改,使教师能很快真实、准确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便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课后作业。

因为有一本与教材相匹配的练习册,要求每节课结束后,学生课下及时完成,然后课代表收上来,教师及时批改,发现共性问题在课堂上集体辅导、讲评。这对学生巩固历史知识起到良好的作用。讲完每一单元教学内容后,有一套单元测试卷作为单元练习,让学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在课上独立完成,然后收上来之后,由老师像考试试卷一样加以批改,然后认真讲评,每一单元都如此,效果非常好,能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调动了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三)课外作业。

就是让学生课外阅读一些内容,让学生课下收集一些历史成语故事,每天上课前让一名学生复述,阅读课堂上尚未讲的自由阅读卡上的内容,每学期要求学生读两本历史故事书,课余时间读一些历史杂志、报刊等,对于课外内容教师自己课余时间进行检查,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这些作业的布置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选择型

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适合不同基础学生需要的多层次作业,供学生自由选择,这样使好中差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三、合作型

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等方面的共同合作来完成某项作业,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积极互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互相提高,促使家长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

四、实践型

主要指调查、访问、参观、制作等活动性的作业,这类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富深刻。例如:在讲东汉张衡与地动仪时,让学生课下亲手制作地动仪,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更牢靠,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拓展型

通过调查发现,传统的作业对学生的发展非产不利,表现为综合创新的题型比较少,学生对作业多应付了事,新课程下作业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会学习,学会表现等。在布置巩固型作业的同时,更注意布置拓展型作业,这类作业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一)自己设计并完成开放性作业:例如在学完《秦朝的统一与灭亡》之后,准备召开一次辩论会《秦始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收集资料,最后写成稿子,在评价这类作业时,依据评价标准分为A、B、C三个等级。

(二)撰写小论文。

写小论文对于初中生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他也是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类作业注重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与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的考察等,例如:在学完新中国的外交之后,让学生写一篇小论文,如何看待中日关系,评价这类作业,应以鼓励为主,只要学生叙述的符合事实就可以了。

通过对历史作业评价的尝试,发现效果还不错,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增强了,使他们体会到历史学习的兴趣,这也是新课程标准评价体系改革所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初中历史教学评价》

[2]《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3]《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