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攻击性强的幼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2

如何对待攻击性强的幼儿

蒋鲜娥

如何对待攻击性强的幼儿

蒋鲜娥

(仁寿县幼儿园四川仁寿6205000)

【摘要】如何对待攻击性强的幼儿?(一)创造机会,培养其自我控制能力。(二)帮助孩子了解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影响。(三)教给孩子多种新的、有效的、能够被别人所接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四)不断强化孩子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五)尊重、欣赏每一个孩子,尤其是那些让老师“头疼”的孩子,努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和特长。

【关键词】自我控制;行为;方法;交往;优点和特长

Howtreatanoffensivenessastrongkid

JiangXian-e

【Abstract】Howtreatanoffensivenessastrongkid?(A)Opportunitytocreate,developmentitsegocontrolability.(Two)Helpkidunderstandingarriveoneselfofthebehaviorwillresultininfluencetotheotherpeople.(Three)Teachisnewforkidvariety,valid,canbeacceptbytheotherpeopleofproblem-solvingmethod.(Four)Continuouslyenhanceakidagoodsocietyassociationbehavior.(Five)Respect,appreciateeachkid,particularlyisthoseletteacher"headache"ofkid,effortlookforthemofadvantageandspecialfeatures.

【Keywords】Egocontrol;Behavior;Method;Association;Advantageandspecialfeatures

【中图分类号】G18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236-3619(2009)05-26-0104

每个幼儿教师,一定都碰到过这种情况,班上有个别孩子每天打小朋友,若得幼儿、家长都来告状,使老师感到非常棘手。

1.分析造成一个孩子攻击性强的主要原因:

1.1是孩子的性格使然。

1.2再一个原因也许是孩子还小,缺乏社会交往的技能与经验。

1.3周围环境对孩子行为的影响。

2.如何对待攻击性强的幼儿

2.1创造机会,培养其自我控制能力。

对于那些个性强、易冲动,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孩子们,教师的责任是为他们创造机会,培养他们自我控制的能力。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教师不是要去改变孩子的个性,也不应当去改变孩子的个性,因为那不是幼儿教育达到的目的,更不属于幼儿教育的责任范畴。换句话说,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不应当以泯灭孩子们的个性为代价。

2.2帮助孩子了解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影响。

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很重要的一步是,要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影响。这种影响也许是积极的,它会使同伴感到开心、快乐,使他们愿意和自己交朋友;这种影响也许是消极的,会让同伴难过、生气从而回避自己,不愿与自己一起玩。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玩伴,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成为一个孩儿的人。这种结交朋友的心理需要便为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打开了一扇门。不过我们知道,不少幼儿受他们思维自我中心性的局限,尚不会从其他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也不能理解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感受有时是和自己的感觉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了。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自我中心性和凡事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的特点,先教孩子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别人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感受,然后再换个角度来看自己同样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将心比心,孩子便能较快地了解到,每个小朋友都有他自己的需要、想法和感受,自己做事情时也要考虑到他人。

2.3教给孩子多种新的、有效的、能够被别人所接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了解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别的小朋友造成影响是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要教孩子怎样去控制自己的行为。一般来说,孩子们总是用自己过去的经验来解决眼前的问题。孩子的行为,好的也好,“不良”的也罢,无非都是为了达到自己的即时目的,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己。只要目的能够达到,问题能够解决,他就心满意足了。所以要想改变孩子的行为,就得教给孩子一些新的、有效的、能够被别人所接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一个孩子想得到另外一个孩子正在玩的玩具时,可供他选择的方法有:1、抢。2、伸手去拿。3、先口头得到别人的同意再拿。4、用别的玩具来换。5、排除等候。这些方法中最简单也最本能的一个便是伸手去拿。这种行为一旦受到对方的拒绝,行为比较冲动的孩子可能就会去抢,而抢的后果呢,往往不是同伴因不满而引起冲突就是被老师批评教育。玩具是肯定玩不成了,孩子的行为目的自然也就没有达到,达不到目的的方法当然不是好方法。但是如果孩子只停留在知道这个方法不好,却不知道应该用别的什么方法来达到目的,下一次再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他也只能再次用自己所知道的方法来解决。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受挫中,孩子的行为却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消极的模式,那时再想打破就需要教师加倍的努力了。

所以,教给孩子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到哪些方法在什么情境中有效,哪些没有效,并教他通过了解行为后果而做出最佳行为选择,是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和良好社会交往能力的关键。当孩子在不同的情境中多次应用储存在自己“行为库”中的不同方法并看到不同的效果以后,孩子就能够越来越有效地作出最佳行为选择了。

2.4不断强化孩子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

教给孩子如何选择和应用解决问题的最佳行为方式以后,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强化孩子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强化的方法不外乎表扬、赞许、奖励等形式。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自己的行为能够被教师和同伴接受,并使孩子为此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孩子学会了有效的社会交往技能,掌握了解社会交往中的矛盾和问题的方法,再伴以积极的情感体验,有了这三个条件以后孩子就会有意识地重复相同的行为,最终因行为内化为习惯而达到了“自动化”。

2.5尊重、欣赏每一个孩子,尤其是那些让老师“头疼”的孩子,努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和特长。

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每一个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能偏爱袒护。很多时候,在遇到那些让老师“头疼”的孩子们时,教师往往很自然地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突出的问题和缺点上,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长。记得我在做实习老师时,我的教育学导师曾让我做的一个练习是:选出班上一个让自己最“头疼”的孩子,然后在纸上列出他的十个优点和特长。开始时我觉得困难极了,说,这孩子哪有那么多的优点?导师让我认真观察、努力寻找。一两个星期下来,我竟然发现,有的时候优点和缺点的差别只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待同一个行为,只是需要做个换位思考!各位同仁,不信您可以试一试,把自己班上最让您伤脑筋的孩子挑出来,试着写出他的十个优点和特长。没准您会发现,即使是一些平时的小“毛病”,如果换个积极的角度来看,它们兴许还是这个孩子的长处呢。只有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欣赏孩子,尊重孩子时,她才能为班上的每一个孩子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成长氛围。

最后,我们还不要忘了做好家园配合工作,让孩子远离暴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尤其要提醒家长的是,绝对不能以暴止暴,要有足够的耐心教导孩子逐渐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