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托养在精神病人康复期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住院托养在精神病人康复期的运用

杨红焦玉芹

杨红焦玉芹(湖北省当阳市疾控中心湖北当阳444100)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托养在精神病人康复期的运用体会。方法对康复期患者实施各种护理和引导的措施。结果经过系统而反复康复护理和训练后,患者病情有明显的好转,并能做到按时的起床,主动洗漱,自觉服药和参加公益活动等。结论通过住院托养能加快精神病人的康复,训练和恢复了病人正常的社会功能,使病人逐渐地、较自然地过渡到社会生活中去,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员。

【关键词】精神病人康复托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6-0039-02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大概为3.8‰-8.4‰,美国的研究,终身患病率高达13‰;我国1994年调查数据,城市地区患病率7.11‰,农村4.26‰[1]。精神分裂症病因复杂,尚末完全阐明。多起病于青壮年,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和内心体验不协调,脱离现实。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可有注意、工作记忆、抽象思维和信息整合等方面认知功能损害[2]。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发生精神活动衰退和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

精神疾病患者经过治疗好转后,做好康复期护理,可帮助病人度过各种难关,使病人逐渐地、较自然地过渡到社会生活中去,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员。

1康复期精神病人的护理存在问题

(1)生活自理能力差;(2)缺乏劳动和工作技能;(3)与外界的沟通存在很大的困难;(4)不良行为多,因患有长期的精神疾病,病人会养成自我孤立和不与外界交往的习惯,并伴有喜怒无常,辱骂,尖叫,自伤或冲动攻击等行为;(5)精神卫生知识不普及和世俗偏见的影响,使精神病人要不仅面对自身疾病,同时还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6)精神病人认为已经痊愈,不重视维持治疗。

2护理措施

2.1改变住院环境创造适宜的托养环境,给予健康的心理支持。精神病人经过治疗,此时期病人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负担是多样而复杂的。首先,由于较长时间的住院,病人已产生依赖医院、依赖医务人员的心理和习惯行为,出院后一时无法适应院外生活;其次由于社会上某些人的偏见,认为精神病不光彩,病人会感到难以见人。因此,康复期病人脱离以前住院环境,由利于病人面对现实,应付现实,走向健康。

2.2工娱活动精神病人在空闲无聊时往往容易陷入沉思、幻想或悲观绝望;或精力过剩,乱管闲事;或疏懒少动,退缩孤独[3-4]。护理一定要积极引导,安排一些有益的活动,以开发其对生活的兴趣。要提高病人的兴趣。兴趣越大,情感的投入越多,愉快感也就越强;其次,要设身处地地体谅和关心他人。理解了别人的情感,才能唤起自己的情感;要充实生活内容。聊天、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等等日常生活中非常简单的小事,都可以充实病人的信息来源。整日呆坐少语、无所事事,自然难以产生丰富的情感。要善于适时、适度地让病人表达情感,让病人有意识地学习和摸索。

2.3生活技能训练可提高病人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应鼓励督促病人进行自我照顾,自我管理,如按时起床,搞好个人卫生,保持床铺整洁,吃饭时行为适宜,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品,自己安排时间等,改变疏懒少动倾向。原则上应逐步过渡、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先从较简单的、安全的事情做起,逐步增加难度和数量。应注重帮病人培养生活能力、交往能力,这对于精神病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康复过程应渗透到病人的一言一行当中。病人需要像小孩学走路一样,重新学习和锻炼。精神病不同于躯体疾病,在恢复期不需要充分的体力休养,适当的活动可以增加病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他的生活独立性,为他进一步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基础。护士应向病人以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让病人主动做家务,自己来安排生活,并要多加督促和鼓励。

2.4音乐疗法可以帮助病人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培养病人注意力。病人由于疾病的原因和社会偏见,极易产生自卑、忧虑等情绪,一定要多加鼓励,音乐优美旋律和舒缓曲调,会使人进入一种优美字根表的境界,心中的烦闷和苦恼就会逐渐缓解[5]。让病人全神贯注地听音乐,也可培养其注意力。每天坚持训练,病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就会逐渐延长。

2.5人际关系的恢复和发展精神病人病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淡漠、行为退缩、依赖性强等不利于人际关系恢复的因素,周围人群也以新的目光看待病人,其中不乏偏见和误解[6]。帮助病人恢复原有的人际关系发展新的人际关系。医护人员和病友给以关心、帮助和热情。

2.6预防复发向病人介绍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要想预防疾病的复发,除做好心理方面的准备外,更重要的是要维持治疗。维持服药时间、剂量、方法应在精神科医师指导下进行。

2.7开展家庭课堂家属应该多学习精神卫生知识,充分理解康复的精神病人,要督促病人忌烟酒,忌浓茶,生活起居有规律[7]。同时细心观察病人的睡眠、情感、行为、药物反应等变化,遇有心理、社会或其他应急事件时应及时防范。

3小结

综上所述,要根据病人康复期的心理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在患者重新回到社会前,其心理需求和日常的生活护理训练是十分重要的,精神病人康复期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生活、劳动等技能训练,来恢复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损害。让精神疾病患者病人得到关爱,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王晓慧,孙家华.现代精神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178-1189.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2版.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68-75.

[3]毛梦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庭康复护理体会[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

[4]史瑞芬.试验护理教育人文化[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4):275-276.

[5]左祥峰.精神病人康复期的管理[J].医学信息,2011,24(8):5201.

[6]陈淑清,刘静芬,宋文良.精神科临床护理[M].2版.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2:25-33.

[7]王超,黄庆元,安克胜.精神病人康复期的护理[J].甘肃医药,2011,30(3):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