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关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探讨

颜非

湛江市森林病虫害防治站524033

摘要:近几年以来,各林业部门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加强对于环境绿化的工作,但是随着森林面积的不断增大,林业有害生物也有了可以繁衍的寄生植物。目前林业有害中生物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现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建议,希望以此来减少有害生物对于林业的破坏,从而快速建立健康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引言: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保护生态建设成果、推进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减轻灾害损失、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保障林业工作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维护林业生态安全,必须切实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工作。

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所面对的困境

(1)有害生物的防治需要引进先进的防治技术,但由于相关部门投入的经费有限,一些必要的防治措施和技术并没有及时被引进,降低了有害生物的防治效。由于经费不足,相关工作人员对有害生物防治相关的注意力和工作积极性就显得比较低,限制了防治技术的进步。

(2)目前我国林业针对有害生物的防治主要采取一站三网的防治体系,但是很多防治单位的预测和报告设备比较陈旧或者是缺乏有效的维修和管理,无法正常发挥出作用,对于有害生物的发生和扩散无法及时有效的发挥出监测的作用。

(3)对于一些新型的病虫灾害防治技术,目前还不是十分的普及。关于有害生物的防治,大多数工作人员还是比较依赖于传统的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比如使用农药。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杀死害虫,但是也会大量杀死有益的昆虫,影响树木生长,并造成环境的污染问题。

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要点

(1)加强使用新型的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技术,首先需要相关单位及工作人员意识到先进技术的优越性,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对有害生物防治进行更加科学的规划。国家相关单位和部门需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和补贴力度,为新型生物防治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

(2)关于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重点在于预防,因此做好前期的监测和预报工作十分重要。这需要各林业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监测预报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引进更新的技术、设备和人才。在使用新型技术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积累监测预报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发现生物灾害和应对生物灾害的能力在一些生物病虫灾害高发的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强检疫工作,依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林业检疫站的设置,对于不同区域运输的苗木,需要重点加强管理和检疫,从源头上防止有害生物的入侵。为了更好的预防生物灾害,种植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培育、筛选具有高抗性的树种,具有这种特性往往具有更强的免疫功能,能够更好的实现病虫害的预防。

(3)相关工作单位需要注意针对生物病虫灾害,需要引进对应的技术和器械设备。近年来,针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施要设备、器械以及防治技术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相关单位需要结合区域内有害生物灾害的特点,引进对应的技术和设备,确保防治技术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4)对于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使用的一些化学药剂,需要尽可能的减少使用的频率和剂量。使用化学药剂时,一定要注意检查药剂是否符合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和标准,尽量较少这部分药物的残留的灾害。

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技术要点

(1)苗木检疫

由于一些森林病虫害分布范围较窄,仅在局部地区造成严重危害。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或地区间的人员往来和产品交流日趋频繁,增加了检疫性病虫害传播的机会。因此,严格贯彻执行我国的检疫法规,在机场、港口和车站等商品进出口的门户抓好苗木病虫害进、出口检疫,在国内抓好苗木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防患于未然,是控制危险性病虫害扩大蔓延的重要措施。

(2)营林技术

营林措施是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根本措施,应贯穿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主要措施有:选育和推广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树种;按不同地条件选择不同树种和密度;营造混交林,避免树种单一化;无病虫害的壮苗造林;采取中耕、除草、施肥、灌水和修枝等措施加强对中幼龄林的管理,促进植物生长;及时清除中的病虫;严禁乱砍滥伐,促进多层次的植被生长。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使植物生长健壮,抗病虫能力增强,使各种天敌昆虫、有益微生物和鸟类等天敌明显增加,从而提高了整个植物系统对病虫害的控制能力;营林环境的改善,也能减少病原物和害虫的种群数量。

(3)生物防治

3.3.1微生物制剂

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昆虫病毒等。我国每年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面积较大。我国的微生物制剂,特别是白僵菌的产量及应用面积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绝大部分微生物制剂为土法生产,全国又没有制定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制剂质量得不到保证,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效果不稳定、成本高等问题,致使近年来白僵菌在一些省份应用面积逐年下降,苏云金杆菌应用面积亦不大。

3.3.2天敌昆虫

我国应用较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赤眼蜂、肿腿蜂、姬小蜂、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捕食性天敌昆虫有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等。利用蒙古光瓢虫防治松干蚧,利用寄生性天敌蒲螨控制隐蔽性害虫,利用肿腿蜂防治粗鞘双条杉天牛、青杨天牛,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利用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利用天牛蛀姬蜂防治青杨天牛等有明显效果。但除赤眼蜂外,其他天敌均因未完全解决繁殖寄主、工厂化生产工艺或防治效果不稳定等问题,未在生产中广泛应用。

3.3.3益鸟

在杨树人工林中利用挂人工鸟巢的方式招引大山雀、啄木鸟和灰喜鹊等益鸟,可以明显降低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的密度。

3.3.4性外激素的应用

我国应用白杨透翅蛾性信息素、舞毒蛾信息素制作的诱捕器,捕杀杨透翅蛾和舞毒蛾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3.5化学防治

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控制病虫害大发生和消灭虫源基地的主要措施。国内常用的杀虫剂有爱福丁、吡虫啉、锐劲特、灭幼脲等;杀菌剂有百菌清、多菌灵、粉锈宁、托布津。主要施药方法有喷雾、喷粉、熏蒸、拌种、放烟等。杀菌剂可分为铲除剂、保护剂和内吸剂。铲除剂直接可杀死病原物,如五氯酚、甲醛等。保护剂可直接施于植物体,保护植物不受侵害,如低浓度的石硫合剂,波尔多液,有机硫、有机磷、有机氯等。内吸剂是指被植物吸入体内,起抑制病原物扩展作用的药剂,如托布津、多菌灵、苯莱特等。化学药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土壤消毒、种实消毒和喷洒植株等。农药不但殃及非防治目标物种如天敌、传粉昆虫和野生动物等,而且严重污染土壤、水域、大气和动植物产品,反过来又造成新的害虫危机。

3.3.5物理防治

在生产上可利用一些害虫的成虫对灯光的趋性,设置黑光灯或高压灭虫灯诱杀成虫。还可采取超声波、热处理、射线照射等方法处理种子和插条,消灭病原物或害虫。

结束语

除了要进行防治技术方面的深入研究以外,还要建立健全林业有害生物检测体系。首先,要对当地的常见树种或引进树种建立树木档案,其中对各树种的易发生物病害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病害特征、防治手段等。根据地区来划分检测责任区,每个责任区中的树木种类档案都要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记录,特别是在每年春季,病害的多发季节,都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对责任区内树木进行病害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录入档案,包括树种名称、分布地点、发现的有害生物种类、发生的时间、危害程度、采用的防治措施以及防治效果等。完善的监测体系与多样化的防治方法相结合,才能够保证林业绿化效果,保护树木免受病虫害滋扰,实现林业资源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春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新技术的应用探究2011.3

(2)张霞爽.中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新进展2014.2

(3)杨燕.如何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2012.9

(4)信林.浅析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进展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