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中国动画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浅析当代中国动画发展

杨矞婷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621700)

摘要:我国动画经历了艰难而又漫长的发展历史,有过许多的光辉时刻;但在“文革”的影响下我国动画开始发展缓慢,近年又遭受到外来动画的冲击,中国动画应该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出路。

关键词:中国动画;民族元素;日本动画;发展启示

一引言

从第一部中国动画诞生开始,中国动画就不断突破,不断前进,但是在80年代后期中国动画进入了低谷,但是在外来动画逐渐占据中国市场时,中国动画开始崛起,中国动画人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前进。中国动画又可以借鉴哪些因素,又要突破什么制约发展的因素,这成为了近几年动画人关注的焦点,对比,我们可以学习近年来动画发展较快且取得较多成就的日本,突破发展道路上的难关,找到前进的发展道路。

二中国动画发展

1中国动画的诞生

1926年我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的诞生,揭开了中国动画的起源;《骆驼献舞》是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在1935年制作完成,这两部动画均来自万氏兄弟,但是这都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直到1941年我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这部动画同样是万氏兄弟参与配音的一部黑白动画电影,在抗日战争时期诞生,作品反应的精神也是一清二楚。这是中国动画真正开始受到关注,对亚洲动画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日本动画的创立者之一手塚治虫,也是因为这部动画的感染才投身动画行业。

2中国动画的兴盛

中国动画真正开始兴盛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之后,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提出“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之后他们制作的动画《骄傲的将军》,服装、背景、建筑、图案等等将民族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里边的人物大多是正常打扮,而将军和家丁却一反常态,采用脸谱造型,在配乐上,主角将军逃窜的那一幕用了《十面埋伏》这一古曲,实在充满讽刺意味,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作品实属大胆,看似讽刺一人实则是一个群体,这部作品成为“中国学派”奠基之作。1961-1964年由万籁鸣和唐澄执导的《大闹天宫》呈现在观众面前,这部动画播出时长106分钟,耗资约一百万人民币,并且斩获多项大奖在2012年一月进行3D修复。动画主角孙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对中国动画审美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独具特色的中国风格,成为“中国学派”代表之作,同时这部作品几乎达到当时中国动画制作顶峰。然而,十年文革动乱,创作题材遭到约束,创作人的精神也被摧残,让刚走上巅峰的中国动画坠入深渊。直到文革动乱结束之后,对动漫的态度不再那么强硬,终于在1979年生产出《哪吒闹海》,是中国第一部宽银幕长篇动画。这部动画达到和《大闹天宫》一样的高峰。这两部动画均取材中国古典作品,但不同之处在于《哪吒闹海》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原著,加入了很多的原创元素,再次找到动画的发展方向。后期中国动画题材越来越丰富,角度也越加新颖,少数民族传说故事《阿凡提》、剪纸动画片《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等,甚至出现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这两部水墨动画在当时动画作品中独树一帜,可以说是迈出中国特色动画第一部,还有借鉴敦煌壁画风格产生的民间传说动画《女娲补天》。中国动画这较长一段时间都处于黄金时期,诞生出许多精品佳作。

3中国动画的衰落

时间到了八十年代,中国动画制作开始变得缓慢,国内市场供应不足,于是引进了许多外国动画,例如我们熟悉的《变形金刚》、《蓝精灵》、《聪明的一休》等,制作水平优异,国内少见的故事情节,很快就抓住了中国儿童的眼球,快速占据了中国动画市场。在这艰难的背景下,中国动画人依旧在创作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三毛流浪记》、《葫芦兄弟》、《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和贝塔》等,这些作品依旧给80后带来许多乐趣。但是到了80年代后期,中国动画开始由电影转向了电视,这一转变对中国动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资金注入不足,制作周期缓慢,动画人才流失等等问题,直接从动画画面中暴露出来,中国在动画界的地位一落千丈。

三日本动画占据动画市场

中国动画人很长一段时间处于颓废状态,动画内容幼稚,风格定位低龄化,动画主角多是娇气的孩子,对儿童有着极度不好的引导作用,这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动画画面粗糙,许多内容轻描淡写,甚至出现模仿的情节与人物,在中国动画画面制作及其粗糙国外动画又大量引进的时期,中国动画发展可想而知。与中国千篇一律的动画故事情节相比,这时的日本动画内容则丰富有趣,贴近生活,但是又充满了想象空间,对小孩和大人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其中《哆啦A梦》和《名侦探柯南》在当时的连载动画中有着很高的成就,《哆啦A梦》这部动画几乎满足了童年时期所有幻想,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机器猫”这一形象成为千万儿童心中永恒的经典。中国动画衰落不仅仅在于资金投入和人才流失上,更多在于错误定位与模仿上。中国动画这个时期渐渐出现了一种“动画是给小孩子看”的思想,这一思想的出现,导致中国动画没落,动画成了未成年人专属,出现在电视上的动画剧情平淡,画面普通且充满儿童气息。日本动画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内将动漫做到了极高水准,无论是在画技、情节、构思都取得很大进步,并且在日趋成熟的绘画技法上还在不断地突破与创新。电影《攻壳特工队》就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它与传统动漫不同,将以往动漫轻松愉快的风格改为了压抑抑郁的画风,但同样在快速发展的社会引起了人们的共鸣,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感官体验。在2001年,由宫崎骏制作的动漫《千与千寻》,这部动画简单的看似是对成长的关注与鼓励,实则体现了许多的问题,更有许多的日本文化藏于其中,日本的洗浴文化,神隐文化都在这部动画中体现了出来,将文化在动画中体现出来,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这是宫崎骏动画的主题思想也是他一直以来遵循的原则。宫崎骏动画主题复杂,却能够取得共鸣,他用动画来解说人生的许多道理,思考这个世界,同样来也表达了他看世界的观点与角度。从这我们不难看出一部成功的动画作品不仅仅靠资金和技法更离不开文化渊源,与民族文化相同相结合,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关怀。

四近几年中国动画

1动画初心回归

中国不缺动画,缺的是能够引起共鸣的好作品,一味的模仿成为制约中国动画发展的关键因素,当然也有许多没有走出翻拍的瓶颈,老套的剧情,一看便知发展结果,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近几年中国动画发展的优势逐渐显露出来,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在故事情节、表达方法、特效制作、配音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近年来出现了许多的优秀动画《狐妖小红娘》《镇魂街》《画江湖之不良人》以及前段时间刚播出的《魔道祖师》等,这些动漫都是非常优秀的,故事情节、动画场景制作、人物刻画都很独特,还有许多的中国元素加入其中,当然动画电影也在进步,电影《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护法》等都是近几年的优秀电影作品,《大鱼海棠》画面极具中国特色,取景地是福建的土楼,写意风格的构图,笔法也是运用点染,人物的刻画也是加入了古典的元素,里边的场景色调多以红色为主,出现了许多的中国元素,无不透露出浓浓的中国风格。

2动画发展暴露的问题

2.1生产动画的联合工业相对来说是脱节的。

动画的特殊性使得许多中国年轻的艺术爱好者和电脑制造者对国产动画被无视,并且艺术气息过于浓厚,商业化造型又不够,故事情节也颇为平淡;老一代艺术家放弃原有的艺术追求,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艺术素养不足的观众不能提高观看动画的质量。

2.2对受众群众的误解。

中国动画到现在都存在一种“动画是制作给小孩看”的思想误区存在,逐渐低龄化的国产动画,在制作与故事设计上都没有多大的难度,导致中国动画技法不足,作品质量降低,收视下降,投资也跟着变低,质量也就越来越差。

2.3想法被扼杀在摇篮。

严格的审查制度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当然这个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教育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对于动画来说,越是禁止的不给看的东西越是期待,只有放宽了审核制度才会有更多的想法被制作出来,才会看到中国动画的突破性发展。

2.4观众应该对作品持有正确的态度。

不要有过多的先入为主的思想,中国动画的发展需要靠大家的努力,慢慢的探寻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是缓慢的,希望无论是动画制作人还是观众都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迎难而上,这样中国动画才可以再次走上光辉道路。

2.5难以保持初心。

动画作品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要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和情感,不能只顾票房。优秀的作品对人心、人性、灵魂都有些深入的刻画,动画制作人不仅要对生活进行观察,更加重要的是对人生的关注,从生活中提炼艺术作品。

五结语

中国动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从最开始的艰难起步,到探寻出一条合适的道路走向巅峰,再到重重打击,失去初心落入谷底,再到现在的回归,中国动画人经历了一代又一代,我们需要做的事是支持,提出意见。政府也应该重视,找到合适的制度政策,促进中国动画的发展。相信中国动画人会不忘初心,找到合适的道路,制作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好动画。

参考文献

[1]方化雨.浅析传统文化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J].工业设计,2015(09):81-82+102.

[2]赵卓旭.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与动画创作[D].南京师范大学,2014.

[3]倪琼.从日本动画产业的成功看中国动画发展前景[J].现代装饰(理论),2012(06):167.

[4]李先爽.国产动漫如何突出重围[N].江苏科技报,2006-09-11(012).

[5]娄淑芬,李明.中国动画“民族化”之思考[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6(01):115-118.

作者简介:杨矞婷(1998.7—),女,汉,四川省遂宁市人,当前职务:学生,学历:大专,研究方向:中国当代动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