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径曲线的养护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小半径曲线的养护分析

陈健

深圳平南铁路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52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小半径曲线的养护,结合小半径曲线存在的诸多问题,明确当前应该采取的合理对策,强化技术的防范及病害的整治措施,实现对多种举措持续的整改和分析。

关键词:小半径曲线;问题;养护

轨道几何尺寸良好是保证机车车辆运行安全的前提,但是长时间受到车辆的碾压和冲击,线路的状态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曲线地段尤其是小半径曲受到的冲击较大,在碾压和推挤的过程中相对突出,这会让线路的状态发生极大改变,轨件的磨损相对严重,所以应该重视小半径曲线的养护和维修,重视病害的整治,并将其视作线路养护维修中的重要环节,保证更好的落实好养护任务。

一、小半径曲线的常见病害分析

(一)钢轨伤损病害

钢轨很容易出现侧磨和波磨等问题,同时也会在接头处出现伤损情况,这是小半径曲线中常见的病害。侧磨作为小半径曲线中非常突出的伤损类型,影响到曲线钢轨的正常使用寿命,这也是一种决定性的因素,会导致小半径曲线轨距逐渐的增大。

(二)轨道几何尺寸易超限

小半径曲线上的高低和轨距等很容易发生变化,整个过程实际保持的周期较短,尤其是轨距扩大的时候很容易产生一系列问题,这种问题虽然较为普遍,但是伴随着钢轨侧磨问题的严重性逐渐提升,相应的损坏情况也逐渐加剧。

(三)联接零件破损率较高

小半径曲线上联接零部件实际承受的垂直冲击力较大,同时也担负着横向的作用力,当面对着相同的扭力矩时,小半径曲线连接零部件极易发生松动情况,相对应的冲击力和横向力达到相应值的时候,会使夹板和接头螺栓迅速折断,轨枕螺栓也容易失效,枕木道钉出现浮离的问题,轨距杆会发生折断问题,轨撑易压裂,尼龙座被挤劈,轨枕挡肩也出现了破损问题。

(四)曲线“鹅头”的出现

若是出现了曲线“鹅头”,可以考虑是拨道方法不当造成的。此外,曲线的头尾如果不固定,标桩的位移会发生位移或者是内移,将直线适当的拨成曲线或者是由曲线拨成直线,由此会产生曲线的“鹅头”。

(五)曲线“支嘴”的产生

曲线上面的钢轨接头“支嘴”多是在小半径曲线上产生,尤其是相对式的接头曲线。曲线的接头处“支嘴”是因为曲线圆弧在钢轨的接头处产生了相应的弹力,但是因为没有采取具体的养护措施,引起了此类问题。此外,接头外道碴不足,再者是捣固不精良,使得接头的轨枕失效,螺栓产生了松动。还有就是受到列车对接头的冲击,使得曲线的方向被破坏,引起了轨距的逐渐扩大,导致曲线“支嘴”出现。

二、小半径曲线病害间相互关系

造成小半径曲线病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任何一种病害也是由多个因素引发的,病害和因素之间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只有主次之分,且绝大部分病害之间互为影响因素。

钢轨波磨的存在,将加剧钢轨系统的剧烈震动,致使轨道及机车车辆各部分承受过大的动荷载,造成扣件松动、轨枕开裂、道床粉化板结等病害。

小半径曲线局部不平顺不但会引发其它曲线病害,而且会使该处不平顺程度加剧。从造成曲线病害的诸多因素分析,实际造成小半径曲线病害多的最直接因素是机车车辆作用在小半径曲线的附加力大小。因此,保持曲线良好的状态,减少机车车辆在轨道上的附加力,是延长曲线维修周期的关键。

三、小半径曲线的养护措施

(一)适当的调整好小半径曲线的各部尺寸

小半径曲线的轨距应该依照《铁路工务维修规程》适当的调整,保证轨距的变化率小于或者是等于1%。对于曲线圆顺度较差的曲线,还是应该及时的采用经纬仪进行精拨,较好的曲线可以利用绳正法精拨,强化曲线圆顺度的检查,合理的控制好曲线的圆顺度,适当缩短检弯的距离,加密曲线本身的控制测量点,具体的办法就是在现有的10米间距中增设相应的副矢,具体的正矢可以在相对缓和的曲线之上取得相邻点的一半距离,更好的做出相应计划。在对小半径进行养护的时候,应该重视缓和曲线的养护,为此超高、轨距递减等是否均匀是养护曲线的关键之处。

(二)强化对小半径曲线的技术防范

小半径曲线往往会受到列车附加力的影响较大,若是采用了与其他线路相同的轨道结构,将无法保证相关的措施及时落实,根据曲线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加设轨距杆,或者是采取轨距杆和支撑的相互配合作用实现强化,但是安装轨撑的时候还是应该充分考虑多种因素,比如冻害情况等。在对小半径曲线的技术性能加以改进的过程中,应该适当的铺设合金轨,这是延长曲线养护的最佳之选。对轨检车检查的病害居多,强度较大时应该注意保持轨距,保证曲线的状态更加稳定,养护维修的工作量有所减少,实际的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三)积极关注病害的整治

轨距的病害属于小半径曲线中相对普遍的病害,可以对轨撑进行调整,其中加宽尼龙座的稳定性较差,很容易发生倾覆问题,若是适当的改造螺栓的尼龙座,可以避免颠覆问题的发生,但是实际的成本较高,调整量也会受到承轨槽长度的控制。经常地调整轨距的挡板,工作量较大,相应的成本也有所增加,为此可以适当的调整轨撑但是不能调整轨距,强化钢轨抵抗横向的能力,效果会更好,但是在高冻害的地区,因为冬季需要垫板,会让轨撑后座高出了挡肩,从而失去了作用,由此减弱了抵抗风向的能力,轨距逐渐失控,所以需要慎重使用。

(四)重点调整“鹅头”与“支嘴”

曲线“鹅头”和钢轨“支嘴”属于小半径曲线的常见病,除了适当的调整轨缝,避免接头顶死,积极采用接头夹板里外口互换的方式,这样的措施更加简便易行,效果相对直接,依靠着“支嘴”接头的夹板变曲,实现了里外口的倒换,相应的弯曲和“支嘴”方向相反,当对夹板上紧之后,使得“支嘴”开始回收,通过多种方式的联合作用,让“支嘴”问题顺利解决。对“波磨”和“肥边”适当打磨,这样可以适当缓冲车辆对小半径曲线的冲击力,对曲线定期涂油,起到良好的减缓效果。

(五)曲线侧磨钢轨调边使用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和车流密度的逐步提高,小半径曲线成段侧磨速度较快,部分地段形成条状脱落,给曲线日常保养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对于不到大修周期但侧磨接近重伤钢轨,直接下道有些浪费,但如果不整治,不仅影响设备质量,也为行车安全带来隐患。在小半径曲线上股钢轨侧磨未达到轻伤标准时,将曲线上股与下股钢轨调边使用或将曲线上股与附近直线钢轨进行调边是整治小半径曲线钢轨磨耗的有效措施,延长钢轨使用寿命,节约维修成本。

结语

在分析小半径曲线相关问题的时候,应该摸索出曲线的变化规律,适当的落实好曲线苗头性病害的预防,这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任一条曲线虽然在运营条件及轨道条件上存在着差异,相应的维护周期各有不同,但是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必不可少,需要积极关注曲线和曲线各部分的变化周期,采取有计划的策略做好预防性修理,减少维修的工作量,避免小半径曲线的状态进一步恶化。应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检查制度落实相关检养修工作,增加小半径曲线钢轨的使用年限。

参考文献

[1]广铁集团公司工务处.广铁集团普铁线路设备维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Z].GZG/GW104-2012.

[2]罗晶,李斌,全健健.基于轮轨动态力测试的小半径曲线车辆运行安全性分析[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5,22(05):32-35.

[3]张武军.小半径曲线侧磨病害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5,44(03):81-83.

[4]王定举.朔黄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探析[J/OL].铁道标准设计,2013,(12):58-62.

[5]刘建利.地铁小半径曲线轨道侧磨病害的研究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3,(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