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颅脑CTA与DSA的比较

/ 2

脑血管病颅脑CTA与DSA的比较

王梅芳1刘连锋2慕廷民1张小杰1胡亚妮1

王梅芳1刘连锋2慕廷民1张小杰1胡亚妮1

(1中铁二十局中心医院脑血管病科陕西咸阳712000)

(2中铁二十局中心医院CT室陕西咸阳712000)

【中图分类号】R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0211-02

颅脑血管的病变是引起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若及早诊断,适时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卒中的发病率或脑卒中的再发率。临床上对脑血管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CT、MRA、CTA、DSA等。本文通过对我院500例脑血管病患者经颅脑CTA与DSA检查的回顾性对照资料分析,以评价各自的临床诊断价值。

1资料与分析

1.1临床资料选取2007年1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CT证实为脑血管病的患者500例。男301例,女199例,年龄41—81岁,平均57岁。临床诊断包括TIA、脑梗塞、脑出血等。

1.2方法由特检科专科医生使用美国GELightspeed16排螺旋CT,美国MEDRAD高压注射器。经静脉留置针注入安射力100毫升,速率3.5—4毫升/秒。用Smant软件适时监测。重组成像,对每根血管进行分析,包括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锁骨下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末端,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及眼动脉,颈内动脉虹吸部等所有血管的变化情况。颅脑CTA诊断颅内外血管狭窄及瘤样扩张及发育异常的诊断指证参照参考文献[1]。

CTA检查后1—2周内做DSA检查,采用西门子数字减影机,从股动脉插管,进入主动脉弓造影,分别从两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插管,进行高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共注入造影剂100ml安射力,“optiray”,即碘佛醇注射液100ml。

1.3结果分析以DSA为标准,比较颅脑CTA发现相应血管病变的数目,并计算出诊断血管异常的特异性(CTA与DSA均阴性的血管数和DSA阴性的血管总数之商),敏感性(CTA与DSA均阳性的血管数和DSA阳性的血管总数之商),假阳性(CTA阳性,但DSA阴性的血管数和CTA阳性的血管总数之商),假阴性(CTA阴性,但DSA阳性的血管数和CTA阴性的血管总数之商)。分析CTA与DSA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2结果

图1女38岁住院号:133931CT号:82884颅脑CTA示烟雾病日期:2009.03.3

检查血管7014条,CTA发现异常血管2525(36%)条,正常4489(64%)条,其中2498条与DSA所见一致,其中27条CTA诊断为异常,DSA检查正常。DSA发现另外41条血管异常,而CTA检查正常。由此计算出CTA诊断血管病变的敏感性是98.4%,特异性达99.4%。假阳性是1.1%,假阴性是0.9%。故CTA检查的特异性、敏感性均高,误诊率低。与DSA检查无显著性差异(P>0.05)。

图2女60岁住院号:149169CT号:71392颅脑CTA与DSA示动脉瘤日期:2010.01.11

3讨论

颅脑CTA能为脑血管病异常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本组资料说明CTA与DSA有很大的一致性。能判断血管的变化情况,且操作简单,方便,无创伤,造价要比DSA低一半。对于急性脑血管病,生命体征较平稳,碘过敏实验阴性,就可及早进行检查[2]。这是CTA相对DSA的优势。但若CTA判断脑血管病变需介入治疗的,还需进一步再行DSA检查治疗[3]。

DSA能直观地判断病变动脉的异常情况,能准确发现血管病变(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管狭窄及闭塞、动静脉瘘和烟雾病等)的程度和部位。在介入治疗中能引导导管进入靶血管进行检查和溶栓治疗,所以DSA优于CTA、MRA等其他影像学检查。

DSA为微创检查,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指标,也是介入治疗的评价标准,CTA仍为病因检查、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的初步选择,对于DSA阴性或较大的动脉瘤不宜介入治疗的,不可忽视CTA的检查,但CTA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检测者的知识技术经验及认识程度,因此CTA也有它的局限性[4]。

总之,CTA与DSA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互补性。CTA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DSA或筛选出有必要做介入治疗的患者,有助于判定造影介入治疗方案和选择手术治疗的方案。二者是检测脑血管病的必要手段。对于可能有颅内动脉病变者,可首选CTA筛选,必要时选择DSA检查。

参考文献

[1]梁长虹,赵振军.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5ISBN978—7—5091—1767—5.

[2]卢洁,李坤成,张苗.64层螺旋CT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8(12):806—809.

[3]高源统,罗敏,李阳,等.脑动脉狭窄的CTA和MRA及DSA对照分析.放射学实践,2009,24(3):255—259.

[4]颜利辉,高耿军,戴峰,等.脑血管CT成像对脑缺血患者willis环形态及代偿潜能评估的价值.现代医学,2009,37(3):21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