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房异常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左房异常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的探讨

王崇恒莫芳萍

王崇恒莫芳萍

(西藏民族学院附属医院陕西咸阳712082)

【摘要】目的探讨左房异常患者超声心动图中的特征表现,为临床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90例,根据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表现分为A(持续性房颤)、B(阵发性房颤、房扑)、C(仅有心电图P波增宽)3组,每组各3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量左房腔径大小、二尖瓣返流面积、左室射血分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左房异常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最大94岁,最小43岁,三组中有器质性心脏病者85例,占95%,以冠心病最多,共计36例,占40%。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显示A组左房明显扩大、二尖瓣大面积返流。A组和B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房异常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以冠心病最为多见,发生房颤后具有明显左心功能减退、左房腔扩大和二尖瓣大量返流。

【关键词】左房异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086-02

左房异常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左房扩大,不完全性左房内阻滞或两者并存,其心电图表现是P波增宽≥110ms,切迹明显,峰距≥40ms。但有研究表明,左房异常时,其房颤发生率比正常者增加4.3倍[1]。可见左房异常时与房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为了探讨左房异常时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情况,选择左房异常时常见的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心电图仅P波异常时,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中,经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证实为持续性心房纤颤、阵发性心房纤颤或心房扑动、心电图仅表现为P波增宽,并且同时均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按照住院日期先后排序,根据不同心电图特征,分为A(持续性房颤:指房颤持续时间>7天)、B(阵发性房颤、房扑:指房颤或房扑发作时间<7天,一般<48小时)、C(仅有心电图P波增宽)3组,分别选取每组前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共90例入选。其中,A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在54-94岁,平均年龄73.60±3.70岁;B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在43-90岁,平均年龄71.56±2.60岁;C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在49-83岁,平均年龄64.16±3.10岁。

1.2方法

1.2.1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所有入选患者均统一使用北京福田电子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FCP-7101型心电图机描记12导联心电图,阵发性房颤患者在房颤出现前后心律均为窦性心律或者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动态心电图显示为阵发性房颤和房扑。心电图仅表现为P波异常者,选择II、AVF导联P波比较明显的导联测量。P波时限≥110ms,双峰间距≥40ms,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结果由心电图专业同一名医生分析,标准参照黄宛主编的1998版《临床心电图学》[2]。

1.2.2超声心电图:采用美国GEvivid3pert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1.7-2.5MHz,行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作左心室长轴标准切面,测左房(LA)前后径,二尖瓣返流面积(MR)于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EF)采用Teichhotz法测定,以上各项指标均测3次取其平均值。

1.3统计学处理所测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所测数据以表示,3组研究对象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3组患者的病因构成比(见表1)

3组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94岁,最小者为43岁,其中,女性共计49例,男性41例,性别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平均年龄比C组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85例有器质性心脏病占95%,冠心病36例,占40%,高血压心脏病21例,占23.3%,肺源性心脏病12例,占13.3%,原发性心肌病7例,占7.78%,甲亢性心脏病3例,占3.3%,风湿性心脏病3例,占3.3%,房间隔缺损2例,占2.2%,室间隔缺损1例,占1.1%,原因不明者5例,占5.5%。三组在疾病构成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3组患者的病因构成明细表

注:A组~B组、B组~C组、A组~C组为2组间比较;△为3组间相互比较。

3讨论

左房异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结构改变,在12导联心电图的Ⅱ、AVF及V1导联测量时,若三个导联中的任何一个导联P波间期≥110ms,即可诊断为左房异常[3]。但左房异常心电图不仅仅表现在异常P波增宽这一个类型,有很多资料表明,心房纤颤也是左房异常的一种常见心电图表现。卢全[4]研究发现,房颤的发生随着心房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超声心电图观测发现绝大多数房颤患者可出现左房扩大和心功能的变化[5、6]。江茜[7]等认为左房异常患者易发生房性早搏,反复出现短阵性房速、阵发性房颤和房扑,认为器质性心脏病导致左房异常时房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大部分阵发性房颤随着病情进展、发作时间逐渐延长、发作频率逐渐增加,最终发展为持续性、永久性房颤。LunaB[8]等对16例患者随访30个月结果8例发生了房颤。AgarwalY[9]等对308例住院病人随诊16±23个月而出现房颤者160例。因此心房纤颤也是左房异常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之一。左房异常常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江茜[7]等发现左房异常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占86.7%。作者研究统计占95%,较江茜等研究要高,考虑有两种情况:一是统计样本不同,二是入选病例中住院患者病情相对较重所致。作者研究中,病因以冠心病最为多见,这与我国流行病学特点相一致。患者发生冠心病、高血压病、风心病、心肌病等后,导致心房肌血液供应不丰富,左房压力增大及淤血扩张,长期病理刺激下,左房心肌纤维化、左房不均匀增厚引起心房肌细胞形态及离子通道电生理发生改变,导致心房肌的自律性、兴奋性增加,传导期与不应期不一致易发生房颤[10]。随着年龄的增加,风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具有明显原因导致瓣膜损害以外,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发生率也增高。潘建红[11]等研究258例老年患者检出有退行性瓣膜损害者122例检出率为47.3%。虽然以主动脉瓣损害最常见,但二尖瓣受累也很多,而且是一种增龄相关的瓣膜退行性变。作者研究统计表明,A组和B组患者年龄较C组要大,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瓣膜退行性病变有很大关系。由于有瓣膜退行性病变、心房肌缺血、以及发生心房纤维化以后,心脏发生了重构,心房心肌细胞复极时间不一致,从而导致心脏功能减退[12]。作者研究也证实左房异常发生心房纤颤时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与左房异常时无心房纤颤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器质性心脏病导致心脏瓣膜受损二尖瓣返流面积就会明显增多,导致左心房容积增大,负荷加重,进一步增加了左房压力,引起左房扩大发生电活动异常引起心房纤颤。从作者资料可以看出,病人发生左房异常后一旦发生房颤房扑时,心脏功能就会明显减退。这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针对病因给予积极治疗。

参考文献

[1]KannelWB,AbbottRD,SavageDD,etal.Epidemiologicfeaturesifchronicatrialfibrillation.TheFraminghamstudy.NEnglMed.1982;306:1018.

[2]黄宛,主编.临床心电图学[M]。第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49.

[3]王五一,许春萱等.P波切迹临床意义探讨[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3;11(4):203.

[4]卢全.心房颤动的电生理机制[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2,23(4):218-220.

[5]斯琴高娃,赵兴胜.心房纤颤患者心脏结构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9):815-816.

[6]李诺.超声心动图对房颤患者的观察[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2,3(5):333.

[7]江茜,周勇,王雯雯.左房异常与心房颤动的关系[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7,16(4):277-279.

[8]BayesdeLunaA,CladellasM,OterR,TornerP,Guindo,MartiV,RiveraI,IturraldeP.Interatrialconductionblockandretrogradeactivationofatriumandparoxysmalsupraventriculartachyarrhythmia.EurHeartJ.1988;9:1112-1118.

[9]AgrarwalYK,AronowWsLevyJAetal.Associationofinteratrialblockwithdevelopmentofatrialfibrillation.AmerofCardiol.2003:91(April1)882.

[10]方胜先.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J].广东医学,2002,23(9):944.

[11]潘建红,姚民强.老年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1,16(1):32-33.

[12]SinnoH.DerakhchanK.LibersanDAtrialischemiapromotesatrialfibrillationindogs[J].Circulation,2003,107(14):193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