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让探究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

杨佳蓉

四川省盐亭县金孔镇中心小学杨佳蓉

摘要:自主探究法要求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让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文本。当然,小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还比较弱,需要我们多交给方法,需要我们注重阅读技巧的培训。只有这样,学生在慢慢地丢掉拐棍的基础上,才能独立行走。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学习;主旋律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实现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以深知探究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更明白唯有加强探究训练,学生的能力才会有着突飞猛进的变化。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我就此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师生角色互换,激发求知欲望

语文探究性学习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读书,定下心来“潜心为文”,钻研到书的海洋中汲取丰富的知识,让他们“站在巨人的肩上”,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我的教学经验是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加大语文阅读量,领略课本之外的万紫千红,广泛汲取人类文明的精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我充分利用每节语文课的“前十分钟”,三分钟预备铃是“每周一诵(古诗词)”、“成语接龙”时间,接下来的七分钟是“故事时间”。小学生表现欲特强,由于“争强好胜”心理的驱动,他们自主地阅读,到课外书中“采蜜”,阅读课外书成了他们每天乐此不疲的功课。每节语文课的前八分钟讲故事起先按学号轮流讲,不久已不能满足他们强烈要求“倾吐”的欲望,学生争先恐后要求“插队”讲。他们能为上台亮相而欢呼,又为别人精彩的表演而鼓掌,进而“品头论足”,在他们的点评中不时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有时,我会把整节课让给学生,师生进行角色转换,学生一一上台当小老师,一吐为快,而我则坐到课堂里当一回学生,与其他学生一起欣赏、评价,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被激发,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创设探究气氛,学生主动参与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讲解和学习的预习、质疑、讨论等方式揭示教材和学习过程的矛盾,极力的创设探究问题的气氛,激励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如我在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说说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有位学生提出:“我觉的这篇文章与爬山虎没有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有点文不对题的感觉。”另一个学生也说:“语文写到爬山虎的也就那么两个自然段,而主要写的就是叶先生为作者改作文和作者到他家做客,不如取名《叶圣陶爷爷请我做客》好。”我表扬肯定了学生敢于说出与课本不一致想法,并把两个题目并排板书在黑板上,让大家思考:这两个题目哪个更好一些?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与文章思想内容没有联系?从而激起探究的氛围,然后引导学生揣摩“我”的心理活动去理解课文,在读中领悟叶老先生给“我”的感受和作者看到爬山虎时的心情。通过积极阅读、讨论、探究、领悟,学生终于明白“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表示的是叶老的精神,表达出我也要像那爬山虎一样绿绿的,充满生命力。

三、教给探究方法,掌握探究技巧

我们必须从教师教的方法上引导教师运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指导方法来指导小学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我认为教师运用下列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语文探究性学习比较好:

1.问题探究法。让学生对在学习中自己提出的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一方面要求教师尽可能将语文课本练习中设计的问题放在课上完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

2.自主探究法。自主探究法要求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让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文本。当然,小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还比较弱,需要我们多交给方法,需要我们注重阅读技巧的培训。只有这样,学生在慢慢地丢掉拐棍的基础上,才能独立行走。

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具体的、过程性的学习方式,三者间不是孤立的、独立的。就说阅读教学,由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个体结合已有生活经验感知文本的过程,因此,对于要学生思考和理解的、尤其是那些统领全篇或重点段落的疑难问题: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学习方式和方法,自主把握阅读进程,认真自读自悟,并为之提供充足的时间;然后才是根据需要启发学生“合作”“探究”,在“合作”中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矫正各自的认识偏差,在“探究”中争论,统一分歧,想象延伸。如教学《珍珠鸟》一文,就可以先引导学生将课文结尾部分与开头两段相对照,进而生成疑问———“原本那么怕人的珍珠鸟怎么竟然会在‘我’的肩头睡着了”;然后,便启发学生带着这一统领全篇的问题,去进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总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结合三个维度设计的导向,重视课堂的学习形式和学习氛围的形成,及时让学生得到综合能力及素质的锻炼,促使学生的知识素养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总之,独立探究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用心去做的一个话题,也是学生未来能力发展的主体方向。只要我们诚心诚意地让学生在探究中发展,学生的未来一定是光明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