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育与教学模式建构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体验式教育与教学模式建构浅析

查广云

查广云

[摘要]体验式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方式;突出学习者的主动参与,不强求划一认识而尊重个体差异。体验式教学把“学会学习”作为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强调“做中学”,重视和凸现意志、品格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训练和培养,把强化学习者的内在动力置于教学过程的核心位置。

[关键词]体验式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建构

一、体验式教育的内涵

体验式教育在国内的几种观点:

1、.教育,应注重教育活动的形式与过程,更要注重少年儿童这一体验式教育就是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在实践活动之中认识周围的事物,从中受到锻炼,增长知识,得到教育。

2、体验式教育就是教育对象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和发展。这里的“体验”至少应包括两个层面,即行为体验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内心体验则是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体验教育既应注重教育活动的形式与过程,更要重视实践主体的内心体验。它要求学生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引导他们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

3、体验式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为学生精心设置一定的教育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身临其境地做一做”,把能调动起来的感官都调动起来,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探究,感悟出道理、概括出结论来,从而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学生完全处于主动、主体的地位;当然教师也不是旁观者。

4、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体验教育是在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经验、新认识,并由此发展学生适应自然与社会的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个性成长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心理学研究中,体验植根于人的精神世界”[]【4】。

体验式教育本质是通过实践活动,促使学习者不断产生新经验、新认识,并由此发展受教育者适应自然与社会的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个性成长的一种教育方式。

二、体验式教育的环节和主要形式

1、体验式教育的五大环节。体验式教育与学习由既独立又密切关联的五个环节组成,即,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循环往复)。

体验:此乃过程的开端。学习者参入一项活动,并以观察、表达和行动的形式进行。这种初始的体验是整个过程的基础。

分享:有了体验以后,很重要的就是,参加者要与其他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人分享他们的感受或观察结果。这一环节是整个体验式教育最重要的环节,学习者能挖掘到游戏与自身工作间的共同要素,并通过分享交流吸收别人发现的共同要素,大大拓宽了经验有效迁移的范围。

交流:分享个人的感受只是第一步。循环的关键部分则是把这些分享的东西结合起来。与其他参加者探讨、交流以及反映自己的内在感受模式。“每次教学或训练中都安排学员之间的讨论、回顾与交换心得体会,总结经验,共同分析失败与成功的原因,共享体验的成果和成功的经验”[]【5】。

整合:按逻辑的程序,下一步是要从经历中总结出原则或归纳提取出项目活动中的精华。并用某种方式去整合,以帮助参加者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的成果。

应用:最后一步是策划如何将这些体验应用在工作及生活中。而应用本身也成为一种更高一级的体验,有了新的体验,循环又开始了。因此参加者可以不断进步。

2、体验式教育的主要形式。体验式教育形式广泛,比较流行的主要有行为学习法、户外培训、沙盘模拟、教练等方式。其中比较常见的还是行为学习法。行为学习法强调“做中学”。“做中学”决不是“以做代学把体验中的感受加以提升,转化为领悟”[]【6】。“做中学”获取知识的方式上与传授式教学有所不同,在传授式教学中,知识是被“授予”的,而在体验式教学中,知识和信息是被“发现”的。

行为学习法有两个核心要素:一个是“做中学”,一个是建立系统分析的心智模式,其主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任务描述。该训练是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方法,以使工作指令更加明确。

二是目标设置。目标设置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确定任务目标;定义任务的末期结果;设置预先制定的判断是否成功的标准。三是制定计划。计划既包括团队成员的分工和组织,又包括行动程序和时间的规划。制定计划的过程首先是团队成员信息交流的过程,学员通过任务模拟,可以很好地学会如何清晰地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如何倾听他人的观点,最后如何高效地达成共识。四是实施行动。这是行为学习法中最重要的核心阶段,是指团队成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地完成活动设置的计划,实现活动的预期目标。人们个性的差异在这一阶段表现得十分明显。比如有的人行动迅速,在别人还未弄清实际工作时,他们已经开始该项工作了。低估人的能力是致命的弱点,行为学习法提供了最好的机会来证明这一点。五是成果展示。“行为学习法”在培训时,往往要求每个小组提供一个最终作品,这些最终作品包括:展示、模型、海报、报道、方案等,当小组看到自己生产的作品,具有真正的使用价值时,就达到了学习的最佳效果。六是回顾与点评。没有回顾,行为学习法作为技巧发展方法就失去了它所有的价值。为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做某种常规性的考虑。这种考虑应该包括:这次行动的整体结果如何?哪些事情进展顺利?为什么进展顺利?哪些事情做得不好?为什么没做好和如何改进等等。

三、体验式教育基本教学模式的建构

1、教学模式基本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第一步,策划准备。教师根据教学需求进行科学策划、周密安排和认真布置,包括教学场地、道具、音乐和教具等。

第二步,开场破冰,建立团队。体验式教学一般以团队为单位,建立团队会让学生有归属感,更易于全情投入培训,开场破冰是为了从心理和生理上让学生做好准备。

第三步,订立心理契约。体验式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知识皆由体验所得,所以在项目开始前,教师需要和学生订立心理契约,心理契约一般包括以下几条:愿意参加此次课堂;保证遵守行程规则;保证尊重他人隐私;保证决不缺席;保证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决不中途放弃。

第四步,项目操作参与。这一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组织准备;项目参与;分享交流。

第五步,教学总结与反思,整合应用——通常体验式的课程,60%的时间用于进行项目操作,40%的时间用于讨论和思索。需要学员身体的参与和团队合作,突出学生的心理体验,要求思想上的参与;这一环节教师会总结一次教学活动中发生的重点事件,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体验,帮助他们更好的将所感所悟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去。“如果没有教师个体反思意识的充分激活、反思策略的灵活运用,以及反思能力的扎实有效训练与培养,没有教师个体的自我学习、自我体验、自我感悟及自我发展,就难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成效”[]【7】。

2、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要了解受教育对象的基本情况。在每次的上课前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人员结构、年龄层级、受教育程度等,结合项目的安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安排。体验式教学的项目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其教学效果也会不一样。在上课前了解自己的学生,可以帮助教师将课堂进行的更加完美。

其次,要熟悉项目操作流程,重视分享设计。在教学活动中,对项目的介绍应该言简意赅,便于学生理解,体验式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课程的主体,这样可以避免教师与学生因为项目操作规则上的问题发生冲突。在分享上,合理的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全情投入项目后感受是很多的,但有些学生会因为许多原因不愿与人分享。此时熟练的使用心理咨询技巧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使用开放式的提问,“你在这个项目前是怎样想的?项目后又是怎样想的?”适当的使用肢体语言,例如看到欲言又止的学生,用眼神鼓励;遇到滔滔不绝的学生,可以用手心向下的方式暗示他停止等等。

注:

【1】查广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探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9月,77-80

【2】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上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美)马斯洛著,林方主编.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4】徐慧玲、张民堂.公民体验式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探析,中州学刊,2009年7月,27-30

【5】李敦杰.关于“体验式”教学形式的研究,教育探索,2009年第7期,145-146。

【6】林思宁.体验式学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38

【7】孙辉.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法应用探究,教育探索,2010年7月,135-136

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458030

(责任编辑董泽芳)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专项任务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09JDSZK036;本文作者系查广云本课题项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