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白血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小儿白血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李洪琴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8)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白血病患者3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30例小儿白血病患者,经临床护理干预,护理总满意度高达100.00%,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对小儿白血病患者,降低白血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使患儿顺利进行治疗,缓解病情,延长患儿的生命。

【关键词】小儿白血病;临床观察;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7-0200-02

白血病是一种播散性癌症,白细胞在生长、分化和发育的一定阶段发生恶性变,对全身器官广泛浸润,破坏正常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机体器官衰竭。小儿白血病中,90%以上为急性白血病[1]。发生于整个小儿年龄时期,但以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多见。早期诊断、早期坚持合理治疗可使大多数白血病患儿有望达到长期无病生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白血病患者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2岁,平均年龄9.2±2.5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4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3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

1.2治疗方法

手段是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的原则是及早充分,联合用药[2]。采用VDLP治疗,DA方案治疗和亚砷酸、维A酸诱导缓解治疗。

2.护理措施

2.1护理观察

2.1.1病情观察观察体温变化,体温是反应感染的最初症状,对高热的患儿,要及时寻找感染灶,常见的感染部位有口腔、肛周、肺部等。有时感染存在而找不到感染灶,是因为白细胞数过低,不能在局部形成炎症反应或脓肿。注意观察患儿面色、皮肤、牙龈、大小便等,如有出血,须正确估计出血量,监测生命体征,警惕休克早期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可能,及时通知医师,做好急救工作。有无肝脾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骨及关节疼痛等浸润症状,有无脑膜刺激症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1.2观察鞘注后有无并发症发生(1)头痛:由腰椎穿刺术后脑脊液易从针孔外渗,使脑脊液压力降低引起头痛;(2)发热:鞘内注射阿糖胞苷后部分患儿有发热、畏寒等反应,密切注意体温变化;(3)胃肠反应:恶心、呕吐、食欲差,与应用化疗药物有关;(4)渗血、渗液情况观察:穿刺后24小时内注意局部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局部清洁干燥[3]。

2.2一般护理

对高热、严重贫血、出血、全身衰竭的患儿,应绝对卧床,病情缓解后适当活动,对长期卧床的患儿,加强皮肤护理,定时更换体位,预防压疮发生。

2.3饮食护理

化疗期间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大剂量化疗患儿常有食欲减退,应注意调整食物的色、香、味,忌食刺激性食物,避免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少食多餐,食品多样化,注意饮食卫生,食具应消毒。新鲜水果应洗净、去皮后再食用。避免食用坚硬、油炸食品,以防硬物刺伤口腔黏膜,导致口腔溃疡造成继发感染。胃肠道反应较重者,可静脉输注营养液,补充各种维生素,注意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

2.4预防感染

白血病患儿免疫功能下降,极易发生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因此,防治感染非常重要。限制探视者的人数及次数,感染者禁止探视。接触患儿前认真洗手,必要时以消毒液洗手,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加强病室的清洁消毒,保持空气清新。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消毒液拖地。积极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每日或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预防肛周感染。口腔感染可表现为口腔黏膜糜烂,溃疡疼痛明显,患儿哭闹不休,因此要加强口腔护理。根据患儿的生理特点,年长儿可采用口泰、5%碳酸氢钠等于每次进餐前后、睡前漱口,婴幼儿用棉球擦洗。发生感染后及时采集血样、痰标本、咽试子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2.5静脉护理

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强,药物外渗可引起周围组织坏死,严重者致残,应建立合理的静脉通路,避开关节,易固定。为患儿长期治疗考虑,使用血管从远心端开始,上、下肢或头皮血管交替使用,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选择小号针头,护士技术熟练,减少穿刺次数。应用化疗药前推注少许生理盐水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化疗药物注射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管,避免药物沉积于局部刺激血管发生静脉炎。儿童生性好动,易使针头脱出血管外,静脉输液期间加强巡视,严防药液外漏,一旦发现注射部位肿痛,立即停药,局部红肿给予冷敷,50%硫酸镁湿敷24小时以上,24小时后局部仍有疼痛可使用喜疗妥外敷,必要时理疗。

3.结果

所有患儿均完成2个疗程的治疗,30例患儿中,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经临床护理干预,患儿和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情况,非常满意20例(66.67%),满意10例(33.33%),护理总满意度高达100.00%。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恶心呕吐1例,脱发2例,口腔溃疡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

4.讨论

对家属和患儿给予白血病相关知识宣教。休养期间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避免饲养宠物,减少家庭聚会。患儿中性粒细胞低于正常时,禁止到公共场所或与感染者接触,外出戴口罩,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经常检查皮肤黏膜及口腔,注意安全,避免外伤。指导患儿家长根据医嘱按时按量服药,说明坚持用药及定期化疗的重要性,注意饮食调节,加强营养,定期复查血象与骨髓象,如有异常,及时就诊。由于化疗的不良反应,反复的静脉穿刺,患儿常常产生恐惧的心理。对于有一定认知能力的患儿,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儿,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儿信任并鼓励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接受化疗。对无认知能力的患儿,尽量让家长陪伴,分散患儿对穿刺所致疼痛和化疗所致各种反应的注意力,使其能渡过心理恐惧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学龄期患儿完全缓解后尽早回归学校,调整心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学会自我防护,避免外伤,注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

【参考文献】

[1]吴惠萍.白血病化疗期间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1):33-35.

[2]唐京琴.白血病患儿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1):109-110.

[3]蒋雁玲.32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期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3(19):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