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发展

连霄燕

连霄燕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中图分类号:A84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015-01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的光辉历程中,党的建设理论经历了四次创新性发展: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思想建党的理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新世纪伊始,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宝库。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创新性发展

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是在党的建设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回顾中国共产党这90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党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幼稚到成熟的曲折发展过程。在这一历史发展进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党的几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不断总结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经验,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党建思想。他们的党建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注入了新鲜血液。

一、毛泽东建党学说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里,如何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政党,是一个极其重大且十分艰难的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党理论——毛泽东党建理论,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

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了一套正确的建党学说,才在政治,经济,文化都非常落后的国家里,建立起了一支团结统一、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先锋队,不但确保了党的先进性,而且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这是我党建设史上第一次具有伟大意义的飞跃,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建党学说。

二、邓小平对毛泽东党建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针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他继承了毛泽东党建思想的精华,摒弃了毛泽东晚年党建方面的错误,填补了党建理论中若干空白,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总纲领

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进程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江泽民同志第一次把“三个代表”作为一个整体集中而鲜明地运用于党的建设,并将它确定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上的首创,,从而也成为新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新的理论体系。

四、新时期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新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论述。

第一,在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上,首次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命题。80多年来党的历史可以说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党的三代主要领导人对党的先进性建设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但是在党的历史上,并没有人明确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命题。2005年1月14日,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重大命题。这是胡锦涛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深入分析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党员队伍的现状,经过全面考虑而提出的命题。这一命题对进一步探索并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在新时期推进以执政能力为重点的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第二,以提高领导水平,巩固执政地位为目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自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命题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直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200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强调,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04年5月16日,胡锦涛在吉林考察工作时,深刻论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他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从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的一项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战略任务”①;2004年6月19日,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14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重大意义,并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主要方面。至此,胡锦涛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2004年9月19日,十六届四中全会便水到渠成地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要求全党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久经锻炼和考验的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政党。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中,只要坚持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建党原则,特别是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认识和解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党的建设的问题,就一定能够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更加成熟更加有战斗力的党。有了这种新的建党经验和理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也一定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加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及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3.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1.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2.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8.

[6]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7.

[7]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7-538.

[8]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谈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党建,2004,(8)

作者简介:连霄燕(1980——),女,河北邯郸人,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邓小平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