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原发病与中医证型特征研究

/ 2

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原发病与中医证型特征研究

李娜

(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山东济南250031)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原发疾病与中医证型临床特征。方法:对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中医证型、原发疾病类型等。根据所得数据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原发疾病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经专业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原发疾病大多为冠心病及高血压,所占比例分别为30.00%、27.50%;原发疾病为冠心病,则其中医证型多为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证(40.91%);原发疾病为高血压,则其中医证型多为气虚血瘀证(41.67%);原发疾病为风湿性心脏病,则其中医证型多为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证(60.00%);原发疾病为肺源性心脏病,则其中医证型多为心肺气虚证(61.54%);原发疾病为老年性心瓣膜病,则其中医证型多为气虚血瘀证(75.00%);原发疾病为心肌病,则其中医证型多为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证(60.00%)(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原发疾病与中医证型具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此疾病特征,接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后根据其原发疾病准确判断中医证型,提供切实有效的临床对症治疗,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原发疾病;中医证型;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402-02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属于复杂症候群的一种,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本文为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预后,特收取我院于2013-2014年期间诊治的80例此类患者给予临床研究,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原发疾病与中医证型临床特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32至89岁,平均年龄(67.82±2.33)岁,病程6个月至28年,平均病程(13.24±2.16)年,心功能分级[纽约心功能分级法(NYHA)]:I级6例、II级19例、III级37例、IV级18例。

1.2方法

1.2.1纳入与排除标准①经临床检查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制定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②排除恶性肿瘤患者;③排除精神类疾病者;④具有明确的原发疾病;⑤排除肝、肾、脑等重要器官严重病变者;⑥排除处于生理特殊时期(妊娠、产褥、哺乳等)女性人群;⑦患者本人及(或)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

1.2.2研究方法对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中医证型[卫生部于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原发疾病类型等。分析方法为查阅患者本次就诊相关病历资料、向当事接诊医护人员进行必要询问、咨询患者本人或家属等。根据所得数据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原发疾病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经专业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

1.3统计学方法将上述研究所得数据经专业软件包(SPSS)给予相关分析(统计学),以x+_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x(%)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当数据对比显示p<0.05则提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原发疾病类型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原发疾病大多为冠心病及高血压,所占比例分别为30.00%、27.50%,其他原发疾病类型还包括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老年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具体见表1。

表1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原发疾病类型分析

原发疾病例数(例)所占比例(%)

高血压2430.00

冠心病2227.50

肺源性心脏病1316.25

风湿性心脏病1012.50

心肌病56.25

老年性心瓣膜病45.00

先天性心脏病22.50

2.2原发病与中医证型对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知,原发疾病为冠心病,则其中医证型多为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证(40.91%);原发疾病为高血压,则其中医证型多为气虚血瘀证(41.67%);原发疾病为风湿性心脏病,则其中医证型多为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证(60.00%);原发疾病为肺源性心脏病,则其中医证型多为心肺气虚证(61.54%);原发疾病为老年性心瓣膜病,则其中医证型多为气虚血瘀证(75.00%);原发疾病为心肌病,则其中医证型多为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证(60.00%),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不同原发疾病所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具有不同的中医证型,具体见表2。

表2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原发疾病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n(%)]

中医证型高血压(n=24)冠心病(n=22)肺源性心脏病(n=13)风湿性心脏病(n=10)心肌病(n=5)老年性心瓣膜病(n=4)先天性心脏病(n=2)

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证3(12.50)9(40.91)*2(15.38)6(60.00)*0(0.00)0(0.00)0(0.00)

气虚血瘀证10(41.67)*5(22.73)0(0.00)1(10.00)1(20.00)3(75.00)*1(50.00)

心肺气虚证4(16.67)4(18.18)8(61.54)*1(10.00)0(0.00)0(0.00)0(0.00)

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证5(20.83)3(13.64)1(7.69)1(10.00)3(60.00)*0(0.00)1(50.00)

心气阴虚兼血瘀2(8.33)1(4.55)2(15.38)1(10.00)1(20.00)1(25.00)0(0.00)

注:*与同一原发疾病其他中医证型所占比例对比P<0.05。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发病原因为心室射血或充盈的任何功能或结构损伤,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1],慢性心力衰竭易反复发作,患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趋势,将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对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生活习惯、结构、压力、环境等)不断变化,各类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逐年上升,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本文对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知,高血压、冠心病是此类患者最常见的原发疾病,所占比例分别高达30.00%、27.50%,其他原发疾病类型还包括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老年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

祖国中医理论认为[2],慢性心力衰竭属于“胸痹”、“水肿”、“痰饮”、“喘证”、“心悸”等范畴,是一种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症,其中血脉瘀滞、痰浊不化、水饮内停为标,心之阳气虚衰为本。有学者提出[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原发疾病与其中医证型将具有显著相关性,即不同原发疾病所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具有相对应的中医证型。本文研究可知,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原发疾病为冠心病,则多为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证(40.91%);原发疾病为高血压,则多为气虚血瘀证(41.67%);原发疾病为风湿性心脏病,则多为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证(60.00%);原发疾病为肺源性心脏病,则多为心肺气虚证(61.54%);原发疾病为老年性心瓣膜病,则多为气虚血瘀证(75.00%);原发疾病为心肌病,则多为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证(60.00%),与张军[4]研究结论一致。但本文中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仅2例原发疾病为先天性心脏病,入选例数过少则分析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并无显著可比性,需在今后工作中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原发疾病与中医证型具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此疾病特征,接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后根据其原发疾病准确判断中医证型[5],提供切实有效的临床对症治疗,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组.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国心血管病杂志,2013,31(1):3-6.

[2]谢乐.中医分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77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12):899-901.

[3]潘仰中,蔡运昌,邓绍宁.原发性高血压左宝舒张功能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6):436-437.

[4]张军.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14,18(11):47-49.

[5]冼绍祥,周风娇.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8(6):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