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鉴别经验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冬虫夏草鉴别经验谈

胡旭

胡旭(宝应县中医医院江苏宝应2258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冬虫夏草价格的不断攀升,市场上混伪品层出不穷。通过探讨冬虫夏草药材的品种来源与药材性状特征,掌握和区分正品与混伪品的鉴别要点,并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和积累鉴别经验,从而保证用药准确、安全、有效。

【关键词】冬虫夏草混伪品鉴别

【中图分类号】R93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9-0292-01

冬虫夏草是我国驰名的强壮滋补药材。传统中医药中记载其具有补虚肾、益精气等功效,可治疗腰膝酸痛、肺瘘、久咳痨嗽、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等多种病症。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虫草野生资源逐年减少,并且目前尚未成功进行人工培植,导致虫草供不应求,价格不断攀升,市场上混伪品层出不穷。笔者在多年临床药学工作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掌握这些鉴别方法能够快速鉴别真伪,以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1正品冬虫夏草

本品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得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0.3-0.8cm;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细长圆柱形,长4-7cm,直径约0.3c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总皱纹,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微苦。[1]

质量上乘的正品冬虫夏草的特征包括虫体完整、坚实并且肥壮,子座比较短,外表为亮黄色,没有虫蛀,没有碎裂和折断。断面的颜色应该呈现出淡黄白色,但是断面边缘呈现出深黄色,断面内部应该充实。气微腥香(如同草菇、香菇)。用口尝的方式选择,质量上乘的正品冬虫夏草放入口中咀嚼,绵碎,越嚼越香,满口鸡肉甜香味。另外经过开水浸泡之后,虫体会开始膨胀并且变软,菌座颜色逐渐呈现为黑褐色。[2]

2混伪品

2.1亚香棒虫草整体与正品相似。由虫体和子座组成,虫皮栗褐色。子座单生或有分支。有的亚香棒虫草虫体发白,较好鉴别,也有黄颜色的,较难识别。此类混伪品比较多见,鉴别主要靠味觉,亚香棒虫草腥味较大,按生长环境的不同,味呈咸、苦、酸不等。[3]

2.2新疆虫草虫体外表面红棕色至棕黑色,光亮,质坚硬。一般无子座,只有虫体,与正品容易区别。

2.3凉山虫草虫体肥大,似蚕弯曲,长10-30cm,棕褐色,外表足不明显,虫皮暗红棕色。子座多细长,单一,表面黄棕色至黄褐色。质脆易断,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淡。

2.4古尼虫草虫体体表类白色,足均不明显;背部气门点状,黑色。刮去外层灰白色菌膜,可见褐色或栗褐色虫体角皮。子座较粗,单生,或2-3个,柄多弯曲,直径2-4mm,灰白色或灰黑色,具纵纹;头部短圆柱形,顶端圆钝,长1-1.2cm,直径3-6cm,茶褐色,顶端无不育顶端,气微腥臭,干燥品无菌类特有的香气。

2.5地蚕地蚕为唇形科植物地蚕的干燥块茎。其表面为淡黄色或灰黑色,有环节2-11个,无足、体长2-20cm,形似幼虫体,有跟痕,易折断,断面有层环一圈,类白色,气微、味甜、有黏性。

2.6模压虫草用石膏粉或面粉掺胶用模型压制而成,表面黄色或棕黄色,足8对均匀排列,脊背横纹粗,排列整齐,子座是插入的,多为牛皮纸或黄花菜用手捻成,或以小草棍制成,质硬,断面角质装,嚼之有面粉或石膏味。经开水浸泡后,黄色开始脱落会慢慢显出原色,假菌座也开始脱落与虫体分开。

2.7劣质虫草及掺杂品将提取过有效成分的虫草用黄泥浸泡使虫体浸满了泥糊,然后干燥后返销市场,这种虫草已严重失去药效成分。此种伪品较硬,无弹性,用水或酒精浸泡后使水浑浊呈黄色,有土腥味,虫体干燥后枯瘪,闻之无草菇香气。将断裂或人为折断的虫草,用细铁丝或细竹签连接成完整状。既可以次充好,又可以增加质量。另外还有的沾黏土、浸明矾、浸盐、浸糖或者用硫磺漂白已发霉变质的虫草。对此类掺杂品要把好“称、看、摸、嗅、尝”五关。掂量虫草的质量,异常者必定有问题;看表面有无返潮,有无结晶析出,断面有无异物填充等;触摸虫体是否有发黏和脱色的现象等;提取过的虫草会不同程度的失去香气;明矾、盐、糖等浸过的口尝很容易分辨。[4]

2.8人工虫草人工虫草是把从天然冬虫夏草中分离出的菌种通过“克隆”技术大量复制出来的菌粉,严格意义上这是一种工业产品,它的优势在于产量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尽管它也含有一些与天然虫草相同或类似的成分,可以制成药品或食品,但它缺少了许多成分。功效无法天然虫草相比。

3讨论

冬虫夏草掺杂混假不仅对人们的经济造成损失,更对身体有严重的危害。为了保证群众的身体健康,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临床药学人员必须加强培训,提高对冬虫夏草真伪的鉴别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06.

[2]侯兴建.浅谈中药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别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4(02):47-48.

[3]孙杰,张玉凤.冬虫夏草与其混伪品的鉴别体会[J].中国名族民间医药,2011,(24):45.

[4]姜碧清.冬虫夏草及其混淆品、掺杂品、伪品的性状鉴别[J].中国药业,2009,(08):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