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弹奏的基本“美音”技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1

钢琴弹奏的基本“美音”技巧

刘萍

钢琴音乐依靠演奏技巧来表现,有赖于技巧的发挥来揭示其内涵。因此,树立良好正确而科学的弹奏观念,熟练掌握和运用钢琴的基本技巧,是获得美音的前提。

一、基本触键法

我们知道,没有良好的触键方法就没有良好的声音,没有多变的触键方式就没有多变的音色。触键与声音的关系是互相依赖、互为因果的。钢琴弹奏是通过指间稳定与跳跃感受去体验不同的触健感与不同的声音之间的联系,进而在指感与声音之间建立起对应的信息网络,再以不同的触键方式使琴音音响满足于美音的心理期待。下面就几类基本触键方式加以说明。

1.断奏

断奏即跳音奏法。在钢琴教学中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断奏的弹法上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往往以为断奏就是极短的音,手碰到琴键马上就缩回来。其实断奏不仅仅只有一种触键方式,从发力源来看,它可以分为手指断奏、手腕断奏和手臂断奏;在不同风格、不同音乐牲的作品中,跳音弹奏的时值长短也不同,可分为顿音、跳音、半连音等。在教学中,应从音的时值入手,结合乐曲的速度、力度、风格等要求,先找到要再现的情绪和正确的声音感觉,再把握弹奏的动作和方面等要领,使触键动作与声音的表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断奏的声音要求。

2.连奏

旋律是音乐获得表情性最关键的载体,是音乐美最鲜明的体现。这与人心理活动中的一种自然倾向是相吻合的,人的这种心理倾向的要求决定了音乐形式及旋律安排的连贯性原则。要让琴声能满足于人的心理倾向的要求,使旋律听上去非常自然、连贯和流畅——即在时间顺序上具有保持与延续的特性,是对连奏基本的要求。在实际弹奏中,容易出现由于传力不均匀而使一串音突然冒出一个重音或由于转指时力量转换不当而使音与音之间出现裂痕的情况,进而造成弹奏出的旋律声音不连贯、不流畅。

3.非连奏

即连奏稍做切断,在每弹一个音之间留下很小的空隙,感觉每个音是“放下去”的。大多情况下,非连奏要运用手腕和手臂的动作。

二、踏板

正确运用踏板可以使音乐的旋律更加连续柔美、力度变化更有幅度、为弹奏增加丰富的音响色彩,但因踏板使用的随意性可严重影响对音乐的表现,破坏声音的艺术性。

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教材方法,结合对学生听觉和手指训练的安排,让学生自己比较踩与不踩踏板时弹出的声音的区别,掌握好手脚的配合,逐步树立正确使用踏板的观念,使踏板技术运用无论在弹奏钢琴曲还是歌曲伴奏时都能顺应和声的变化、调性的变化、作品的风格需要及各种旋律线条的需要,从而达到更好地表现音乐的目的。

三、呼吸

在音乐表演艺术中,离开呼吸的音乐是没有生命力的。呼吸往往与音乐的分句法联系在一起。在钢琴的练习或演奏中,没有符合音乐句法要求的呼吸,就没有乐句感的再现,也没有旋律线条的起伏表现,更不会有抑扬顿挫的音乐语言和跌宕起伏的鲜明音乐形象。

在教学中,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让学生划分乐句。乐句实际上就是一口气弹出来的一群音,也可以理解为需要一口气歌唱的旋律就是一个乐句。在钢琴教学中,一般的分句方法是在乐句收尾的地方减少力度把手腕轻轻提起来,留一个气口,然后再重新落手腕进行第二句。

四、歌唱性

在器乐演奏中,歌唱性演奏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由于钢琴是以琴槌击弦发音的乐器,所以给声音的连贯性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而在表现歌唱性的情感和音乐作品内容时就比声乐和其他乐器要困难得多。如果仅仅满足对一首乐曲音符的熟悉,而不去表达乐曲本来所蕴涵的丰富内涵,弹奏者塑造出来的音乐形象就会苍白无力,缺之感染力。

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有必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歌唱性弹奏的作用,用心去体会音乐的旋律和音的倾向性,弹出音的线条,学会用手指来“歌唱”,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内心歌唱能力的目的。

五、音乐层次的合理运用

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培养多声思维能力,加强在弹奏中对旋律与伴奏不同力度的协调和对多声部音乐的不同层次的把握与控制,从而使学生无论在弹奏乐曲还是伴奏时,都能做到音响上的平衡,使整体听觉效果具有和谐均匀之美;使声音达到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