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低压线损精益化管理的有效举措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6
/ 2

对低压线损精益化管理的有效举措浅谈

曹海红

曹海红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朝阳供电公司)

摘要:线损管理贯穿于整个营销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反映供电企业的运行情况,具有长期性与基础性的特征。低压线损管理水平不仅对于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有重要的影响,也是促进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必须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提升低压线损精益化管理水平,实现低压线损率的可控、能控、在控。

关键词:低压线损;精益化管理;有效举措

一、低压线损异常因素分析

1.1营配基础数据出现不一致的问题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供电企业的配网生产管理部门为了提升电网供电可靠性,需要根据电网运行情况开展负荷均衡、电压质量的全面管控,进行馈线与台区的调荷工作。但是,生产运行、电网建设等环节的调荷与施工,涉及多个作业流程与现场施工队伍,需要多个部门、多个班组之间的协作联动,常常会出现现场施工与系统流程不一致、营销与配网数据不同步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线损统计的准确性,有时导致虚增线损率。

1.2用电与业务变更问题

当用户在办理完业扩、变更等业务之后,现场已经能够正常送电,但是营销系统中的实时业务流程未完成或相关参数录入不正确,如未在系统中及时归档、未在第一个抄表周期进行抄表结算、未正确分配台区抄表段等,也会导致馈线、台区线损率异常,出现高损或负损的情况。

1.3抄表差错

抄表是为线损分析工作提供数据支持的重要环节,因此,抄表质量对于线损率统计准确性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如果抄表工作不到位,就很容易出现电量少抄、漏抄、错抄现象,都会影响线损率统计,出现不正常的线损率波动。

1.4终端在线率和采集成功率

就现阶段来看,用电采集系统已成为线损实时管控的重要平台,其主要目标就是通过计量自动化终端,实现电厂、变电站、客户用电数据采集和管理一体化,在功能上,实现厂站电能数据采集、抄表、费控等业务于一体,实现对电量数据的自动归集、结算、统计、发布。因此,计量自动化终端在线率和数据采集的成功率对于线损统计数据的准确率也有着重大的影响。

1.5技术问题

在设计问题与技术问题的影响之下,以往电网局部与结构设计工作也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问题,配电网结构与布局上依然存在很多超供电半径供电线路,线路负荷点多、供电距离长,变压器距离用电负荷中心还有着一定的距离。无功补偿不到位、线路和变压器老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线损率。

1.6电量漏计与窃电问题

电量漏计是一种由于非主观因素造成的电量损失,这种非主观因素包括表计安装错误、表计老化、故障等问题。窃电也是一个屡禁不止的问题,与漏计相比,窃电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指用电客户为了少交或者不交电费对计量装置进行私自改造的一种违法行为。

二、低压线损精益化管理措施分析

2.1对各项基础性工作开展精细化管理

2.1.1正确维护台区户变关系

户变关系准确性是困扰线损管理工作的难题之一。应通过制度明确生产、营销、调控等各个部门在数据贯通、工作协同方面的职责,明确各个业务流转的时限要求。如业务变更导致营销系统中标识、资料、信息发生变更时,变更内容的处理流程、资料传递流程、维护责任人员、办理时限、考核要求。在技术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营销系统与生产配电系统贯通融合,建立完整、准确的低压接线图,让每个台区、每个用户都可以实现挂接准确、脉络清楚。

2.1.2细化线损指标测算

制定科学合理的降损目标对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对每条线路、每个台区的线损指标进行细致的测算,才能保证精细化管理模式有效落地。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需要选择好台区开展线损实测工作,统计好平均线损率;认真分析前阶段各台区线损率完成情况,衡量下降的空间。在这两种项任务完成后,即可按照相应的管理原则,在线损率控制的上限值以内,综合考虑各台区基础条件、用电负荷情况等因素来确定线损考核指标。

2.2保证线损数据的真实性

2.2.1保证计量数据的准确性

计量管理是线损管理的基础。为了提升计量数据准确性,需要强化用电采集系统应用与管理,开展计量采集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误差与故障,做好异常排查工作,提升数据采集成功率。对于电压、电流等参数要进行动态分析与处理,根据客户用电变更情况配置合理的计量装置,避免计量不准。此外,还要做好计量装置改造与轮换,避免超期服役表计的使用,扩大智能电表的覆盖面,提升计量管理的技术水平。

2.2.2提升抄表的工作质量

智能电表的推广让传统的手工抄表方式逐步向自动化远程抄表转变。为了保障抄表数据的准确性,应规范远程抄表、现场抄表的相关流程。做好抄表工作的科学分配,严格执行抄表例日管理、抄表率、抄表正确率、现场复核等工作要求,对抄表过程中的异常实施闭环管理。

2.2.3避免供电与售电量统计因素对于线损的不良影响

低线损实时统计必须坚持供、售电量统计周期一致性原则,为了做好线损控制,需要进行高、低压线损率的同步分析。要确保供、售电量抄表例日一致,并实行台区供、售电量抄表分人管理,避免在数据统计过程中,出现人为错计的现象。

2.3落实整改措施

2.3.1动态分析,解决问题

线损分析是降损管理的关键环节,供电企业要定期开展线损分析会议,对线损升降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确定下一步的降损措施。为了将分析成果应用在后续的管理工作中,要对线损管理工作的主要矛盾与问题进行深入的挖掘,按照严重程度来进行排序,逐步解决线损工作的重点问题,对于线损超标台区,要下达限期整改的工作任务。

2.3.2重点整治,突出成效

分析线损异常问题后,要制定针对性的降损措施。在技术方面,需要做好低压网络规划工作,改造线路过长、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根据低压负荷季节性问题,要做好用电高峰期与换季监测工作,及时调整线路负荷和台区三相不平衡负荷。有针对性地实施无功补偿,优化公用变压器功率因数,降低配电损耗。

在管理方面,要加强反窃查违工作力度,建立常态化的高损台区跟班稽查工作机制,将堵漏、降损、防窃电作为稽查重点,利用线损分析寻找线索,通过现场核查收集证据。对用电秩序恶劣的特殊供电区域,重拳出击,专项整治,维护正常的供用电秩序和供电企业合法权益,保障降损成果。

2.3.3严格考核,持续控制

要做到持续的精益化管理,必须有规范的管理制度。供电企业要建立各级降损责任体系。将上级确定的年度低压线损率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责任部门、责任人,落实到每一线路、台区。要严格遵循流程管事、制度管人的管理模式,将降损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工作进展、成效与绩效管理挂钩,与每个责任单位、责任人的收入挂钩,实时通报工作进度,严格考核兑现,健全激励机制,促进线损控制的常态化。

结语

总之,线损管理贯穿于整个营销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反映供电企业的运行情况,具有长期性与基础性的特征。在降损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技术升级工作,还需要实施科学有效的管控,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动态分析和通报考核,提升降损工作的经济性与技术性,持续提升低压线损精益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建华,闫琴,苏忠德.农网低压线损过大原因及相应管理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23)

[2]贾探喜.刍议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3):39-40.

作者简介:

曹海红,1976年9月15日。女,汉族,工作性质:电力营销抄表与低压台区线损管理。单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朝阳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