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色生态规划建设的理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城市绿色生态规划建设的理念研究

黄华

紫云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摘要】当前,生态环境迫切需要绿色建筑体系为指导各类规划设计提供核心依据。城市生态发展充分融合科学技术,只有将二者与自然系统建立起稳定和谐的协调共生机制,才能进一步推动生态城市规划管理思路和实践的全面创新。

【关键词】城市绿色建筑、生态规划建设、理念

一、绿色建筑体系的特点

(一)绿色建筑体系的特点

绿色建筑包括建筑个体、(内、外)环境建构安全的、健康的、稳定的生态服务与维护功能系统。其四方面特点:①与自然共生的建筑。从自然中吸取能源,成为能源使用的载体。合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提高建筑室内环境和环境质量,使居住者有健康、舒适、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空间。②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建筑从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的过程,延伸至建筑材料的开采、运输、生产过程,直至建筑拆除后垃圾的自然降解或资源回收再利用。③全资源节约的建筑。建筑规划设计、新(改、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应用建筑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建筑技术、工艺、设备、材料、产品、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室内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采暖供热、空调制冷,控制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④适用构造技术的建筑。采用适用技术、材料和产品,合理利用并优化资源。表现在建筑外形设计上,强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获得灵感,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限度的丰富建筑形态外观;在建筑材料使用上,强调推行本地材料,呈现不同的地方历史文化风貌。

(二)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规划建设

目前,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提出创新城市规划工作机制,实行“多规融合”。其中城市生态规划是一门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生态型城市设计或称绿色城市设计,是指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环境与生物气候条件的关系,并应用于系统工程、环境工程和生态工程等现代科学和技术手段协调城镇建筑环境与自然关系的一个综合性学科方向。其最基础和核心的部分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强调能源系统(水环境系统、大气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绿色建材系统参与城市系统与自然系统之间交换。绿色建筑的四大优势引起了城市生态规划师的关注,通过对绿色建筑技术、工艺、设备、材料、产品和再生能源进行研究和设计的同时将其转译成政府控制准则,以此引导城市生态规划建设,发挥绿色建筑优势。反之,城市生态规划管理中形成的城市生态规划格局、生态安全体系、生态建设管理、城市资源保护等模式建立各自评分体系,进而指导并提升绿色建筑体系。同样,城市生态规划格局也需要对建筑单体的节能设计控制以提高能源效率为目标,通过合理的具体控制要素如居住建筑的节能率、公共建筑的节能率、建筑的体型系数、建筑的窗墙比、建筑外墙的隔热、保温及防水性能、建筑外墙的遮阳处理方式、遮阳设计、自然通风系统、空间布局变化的适应性、生态节能设施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减少建筑声、光污染等,提倡生态节能技术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来实现生态技术的风貌化。二者的相辅相成,旨在提高生态人居系统健康的质量。

二、在城市生态规划建设中推广存在的不足

(一)空间思维为主导的城市规划对绿色建筑体系的认识不足

目前,城市生态研究多延续土地空间功能优先的规划方法,绿色建筑体系中如生态安全系统、生态系统容量能力、生态承载分析的科学量化分析无法应用,使得规划编制提供依据往往具有明显的人为性、片面性。

(二)经济至上开发模式的城市规划对绿色建筑的忽视

在城市生态开发建设时,有些地方政府和企业过分强调经济利益,从中心区到副中心区的板结扩散,将城市生态系统结构肢解得支离破碎,导致从中心区域到边缘的城镇体系趋于高密度建设模式,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一个又一个失控的摊大饼式城市规划不断出现,瞄准城区内和城市边缘系统自然生态优化资源的湿地、河岸、湖泊、水库、林地、古寺庙周边以及森林山地,使之成为商业建设项目的抢占目标,对城市周边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维护、生态保护与调控都产生了极其不利的负面作用。这样经济至上的开发建设模式,忽视绿色建筑理念,忽视生态环境,很难想象一个环境质量下降的城市能够持续高速地增长,这样的规划是否能真正的惠民惠国。

(三)技术研究不成熟的绿色建筑体系限制了生态规划建设

生态城市规划编制中需要绿色建筑体系为规划布局、产业定位、建设类型、能源与资源跨地块综合协调方面提供各项生态模拟、分析、预测,量化数据能为生态城市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持,更加有效的融合城市空间、人居环境的改善和生态保护三者关系,但是这些关键技术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的实际应用及实践有限。

三、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

(一)绿色建筑适用技术

促进绿色开放空间网络的形成,生态城市规划绿化空间要求不低于总面积的40%(其中至少50%是公共的、管理良好的、高质量的绿色开放空间网络),这就要求将全设施纳入规划系统中。作为城市能源消耗大户的建筑,可以利用绿色建筑适用技术优势对生态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网络进行全面包装,进一步促进并优化绿色开放空间网络的形成。

(1)充分借鉴中国传统建筑思路,建设尊重自然的建筑。现代城市单体建筑设计需要多借鉴中国传统生态建筑,例如安徽的民居、陕西的窑洞等一大批与地域气候相适应的建筑,考虑其整体性能表现,包括体型系数、维护材料的选择、朝向的定位、主被动技术的合理应用,提升建筑生态性。

(2)实现园林是建筑物的延伸理念,做到园林在建筑中,建筑在园林中。自然缩影至上的园林强调师法自然,常常西墙爬蔓遮烈日、院前辟园调节小气候、冬树透光夏遮阳。现代城市建筑设计应大力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绿色生态技术手法,将园林溶于建筑之用,建筑溶于环境之中。最终,将建筑全空间绿化扩展至建筑外全空间绿化的方式,最终有效促进绿色网络空间的形成。

(二)绿色建筑全面资源节约推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形成

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将绿色建筑资源节约特性全面延伸。

(1)按节能标准强制进行单体建筑设计施工。按建筑节能标准进行建筑设计与施工;屋内配置实时能源监控系统;建筑材料采用高标准的节能性材料。

(2)住宅区规划形成片区生态能源网络:要求将太阳能、风能、电梯下降势能、沼气能等能源聚集形成片区内部可再生能源网络的理念纳入生态规划和控制中,将大电网的能源供给减少到最低程度,使片区从能源消费场所转为生产体。

(3)覆盖城市全范围的综合全节能体系:具体解释为将交通、就业、水资源、服务设施、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纳入生态规划和控制内容其中,编制覆盖全地区的生态规划,要求将提高步行、骑车和使用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作为生态城镇的整体发展目标;要求生态城市内部实现混合的商务和居住功能,减少非可持续的、钟摆式的通勤出行形成;要求建设可持续的社区服务设施,提供为居民的富裕、健康和愉快的生活有所帮助的设施。这些设施必须是高标准和高质量的,并与城市的发展规模相匹配。

(三)绿色建筑生态评估技术加速土地开发模式的发展

绿色建筑评估主要是一种用来综合考察建筑环境表现的工具,当今世界主流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对环境的考察主要依托分项指标评分的方法,通过制定各种评估指标选项,来反映建筑的环境表现,各个指标选项又包括不同层次、不同深度。总的来说,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包括以下方面:能源与资源利用、环境荷载、室内环境质量、建设过程、运行管理、建筑生命周期、建筑的人文特征等。

四、结束语

目前,西方国家关注点已从建筑全过程的资源节约提高到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更广的领域。1982年我国建筑师第一次全面关注生态问题,并开展建筑节能研究。城镇生态化的提出,使绿色建筑理念开始逐步从建筑应用扩展到城市规划中。使得基于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能源有效利用的“绿色建筑”体系开始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