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马壮赵珂唐继东

(成都新华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6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归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治疗效果,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跟踪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治疗之后,患者中有效恢复共49例,总有效率为81.7%,其中Ⅰ级恢复26例,占43.3%,Ⅱ级恢复23例,占38.4%,其余11例患者临床恢复效果不理性,无效率为18.3%;结论:通过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患者的踝关节恢复整体良好。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7-0155-01

踝关节是下肢灵活度非常大的一个部位,承担着稳定的重要作用。三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复杂程度较严重的骨折。患者的内踝、外踝及后踝均出现骨折,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周围韧带组织等损伤,手术创伤较大,需要暴露非常大的手术视野。这非常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精确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术后要积极进行恢复锻炼。本文以我院6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了探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5年5月份—2017年1月份诊治的6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归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1]。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患者平均年龄(38.9±2.21)岁。患者骨折类型左踝骨折38例,右踝骨折22例。依据Lauge-Hansen标准对患者骨折进行分类,旋前外展型Ⅲ度有15例,旋前外展型Ⅳ度有20例,旋后外旋型有12例,旋后内收型有13例。患者骨折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25例,高处坠空22例,运动性扭伤13例。患者受伤至进行手术平均时间(4.1±0.25)d。

1.2方法

对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平卧位。以同内踝为标准在内侧切口,外踝处则以外侧纵形腓骨为切口,实施手术[2]。根据术前患者拍摄的X片分析具体骨折情况,制定解剖复位及固定方案。如患者为大后踝骨折、复位之后采用布巾钳进行固定,并利用内踝的骨折块合并构造三角韧带,同时朝下翻转,从而减小彼此之间的空隙;如患者为后踝复位,需要先观察患者关节面的光滑程度,可以采用松质螺钉从后向前加以固定。部分患者的胫腓还出现联合分离,对于该类患者固定采用管桩钢板联合松质骨螺钉固定,先使用管状钢板对腓骨加以固定,再采用松质骨螺钉通过钢板的钢孔对下胫进行贯穿,然后进行固定,对于内踝的固定可采用相对比较细小的克氏针[3]。对骨折稳定之后,需要对切口进行止血、冲洗等处理,对关节腔内进行检查,避免出现遗留物,随后对切口进行逐层缝合,放置引流条。

1.3判定标准

依据Baird-Jackson标准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结合患者的踝关节疼痛程度、稳定性、行走及奔跑效果、运动范围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综合评定。评估结果总分共计100分,96分~100分为优,91~95分为良,81~90分为可,小于80分为差。

2.结果

本次60例患者手术治疗全部顺利进行,手术时间为65~110min,平均手术时间为(85.6+7.5)min。术后3例患者皮肤切口出现边缘坏死,经过处理后于丹时间均好转。对患者进行为期6~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3±4.1)个月。患者中有效恢复共49例,总有效率为81.7%,其中Ⅰ级恢复26例,占43.3%,Ⅱ级恢复23例,占38.4%,其余11例患者临床恢复效果不理性,无效率为18.3%。在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断裂、骨不连、固定物松动以及愈合畸形现象。

3.讨论

踝关节在人体的机构中承载着重要功能,对于人体活动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因此一旦出现三踝关节故障,会对人体的活动造成很大影响。与常规的骨折类型相比,三踝骨折更加复杂。临床上主要是采取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很多学者主张对该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通过实施精确切开复位治疗,能够取得积极治疗效果。但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对患者实施踝关节后外侧、内侧联合入路的方式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患者的术后康复率比以往更高,且手术时间也大大缩短。本次研究患者采用该手术方式治疗,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均缩短。

术前对患者进行诊断分型是成功治疗的重要条件。三踝骨折的临床诊断难度不是很大,一般只需要根据X线片便可进行判断,但部分患者的骨折类型比较复杂,因此只简单根据X线片诊断,并不能准确的进行判断。为了提高临床判断的准确性,可以借助CT平扫或者三维重建的模式重构辅助进行判断[4]。这样可以更加详细的对患者的骨折以为或者粉碎的程度进行评估,更有利于对患者的手术方式制定精确方案,提升手术的针对性。目前虽然对于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案多有讨论,但是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临床上普遍认为,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患者关节面的完整性恢复。对此,只能通过手术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对患者的关节部位进行解剖。我国多位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报道,结果证明效果显著。

在实施手术治疗三踝骨折患者的过程中,手术时机的选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患者踝关节发生扭伤后会出现肿胀现象,如胫距关节脱位时,大约3d左右会引起张立性水泡,不利于患者预后效果。而伤后6~8h骨折部位会发生局部的血肿,由于此时水肿较轻或者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该时机是进行手术的最佳时机[5]。术后患者的预后效果也是最好的。本次医学探究中,多数患者都是在最佳手术时间段进行手术治疗,预后效果较好。本次手术治疗有效恢复共49例,总有效率为81.7%。

综上,应用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便于操作,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效果好,保障了患者生活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1]连乐峰.观察手术加中药外洗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2015,05:124-125.

[2]张家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61:2-3.

[3]胡永武.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04:169-170.

[4]郭永煜.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06:50-51.

[5]罗捷.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骨科,2015,0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