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安康市法定传染病监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3

2012年度安康市法定传染病监测分析

金华英

金华英(安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25000)

【中图分类号】R18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5-0113-03

【摘要】目的了解安康市2012年法定染病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安康市2012年度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安康市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3种12822例,报告发病率225.39/10万,死亡11例,报告死亡率0.42/10万。无甲类传病疫情,乙丙类传染病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中乙类传染病第1位为肝炎,报告发病率112.25/10万,第2位肺结核,报告发病率79.78/10万,第3位梅毒,报告发病率20.18/10万;丙类传染病第1位为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率104.70/10万,第2位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92.07/10万,第3位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31.49/10万。结论预防和控制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防控乙丙类传染病重点。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EpidemicanalysisonthenotifiableinfectiousdiseasesinthecityofAnkangin2012

JINHua-ying

AnkangCentre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Ankang725000,ShaanxiProvince,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epidemi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incidencetrendofnotifiablediseaseinthecityofAnkangin2012,andprovidescientificbasisforformulatingpreventionandcontrolmensures.MethodsDataaboutreportedincidenceofnotifiableinfectiousdiseaseinthecityofAnkangin2012.ResultIn2012thecityofAnkangreportethylene-propylene23kindsofinfectiousdiseases12822cases,thereportedincidencerateof225.39/10million,11casesofdeath,mortalityrateof0.42/10millionreport.WithouttheclassAinfectiousdiseasesoutbreak.TheclassBandCinfectiousdiseasesmainlyspreadbyinbloodand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andrespiratoryinfectiousdisease.TheclassBinfectiousdiseasesinfirstpatientsofhepatitis,thereportedincidencerateof112.25/10million,secondpulmonarytuberculosis,thereportincidencerateof79.78/10million,thirdsyphilis,reportedincidencerateof20.18/10million.TheclassCinfectiousdiseases,firstforotherinfectiousdiarrhea,reportedincidencerateof104.70/10million,thesecondfootandmouthdisease,reportedincidencerateof92.07/10million,thirdmumps,reportedincidencerateof31.49/10million.Conclusion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bloodand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respiratoryinfectiousdiseasesandintestinalinfectiousdiseasesarethefocusoftheclassBandCinfectiousdiseases,

【Keywords】notifiableinfectiousdiseasesepidemicanalysis

为了了解安康市2012年法定染病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数据,现将2012年度安康市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传染病疫情资料数据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统计规则为“发病日期”、“现住地址”、“临床诊断或者实验室诊断病例”。人口数据来自于国家基本信息系统。

1.2统计分析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安康市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2结果

2.1乙类传染病疫情概况

2012年安康市乙类传染病报告15种: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淋病、乙脑、艾滋病、出血热、猩红热、甲型H1N1流感、疟疾、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狂犬病、伤寒+副伤寒,报告发病数5963例,年报告发病率226.21/10万,发病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4.34%,报告死亡11例,死亡率0.42/10万,发病数位于前5位的依次是肝炎(2959例)、肺结核(2103例)、梅毒(532例)、痢疾(221例)、猩红热(57例),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8.47%。报告死亡11例,其中艾滋病9例、肺结核1例、狂犬病1例。与2011年相比,乙类传染病发病上升的病种是:艾滋病、出血热、痢疾、肺结核、猩红热、梅毒共6种。发病下降的病种是:肝炎、甲型H1N1流感、乙脑、淋病、伤寒+副伤寒、疟疾共6种。

2.1.1时间分布

全年12个月均有发病,2、3月发病较高,与春季呼吸道疾病发病高有关;5、8月份发病增加,与细菌性痢疾、梅毒、猩红热等发病增加有关。见图1

2.1.2地区分布

镇坪、白河、岚皋、汉阴、平利县的报告发病率高于我市平均水平。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最高的是镇坪县362.52/10万,最低的是石泉县106.89/1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石泉、旬阳、平利、汉滨、岚皋、镇坪、汉阴、宁陕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白河、紫阳县呈下降趋势。见图2

2.1.3人群分布

(1)职业分布2012年,我市报告发病数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占发病总数的75.45%,其次是家务及待业和学生,分别占发病总数的3.49%、3.14%。见图3。

(2)性别分布在报告发病数中男性发病4011例,占发病总数的67.26%;女性发病1952例,占发病总数的32.74%;男、女性别之比是2.05:1。男性年度报告发病率为288.93/10万,女性年度报告发病率为156.44/10万,较2011年分别上升了3.72%和5.97%。

(3)年龄分布各年龄组均有发病,2012年我市乙类传染病发病高峰主要分布在40-50岁、55-60岁,发病主要以肝炎、肺结核为主。14岁以下发病272例,占发病数的4.56%;15-39岁发病2127例,占发病数的35.67%;40-59岁发病2378例,占发病数的39.88%;60岁以上报告发病1186例,占发病数的19.89%。

2.2丙类传染病疫情概况

报告丙类传染病报告8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麻风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黑热病)6859例,年报告发病率为260.21/10万,发病率与去年相比上升38.39%,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数位于前5位的是:其它感染性腹泻(2760例)、手足口病(2427例)、流行性腮腺炎(830例)、急性出血结膜炎(478例)、流行性感冒(325例)。与2011年相比,丙类传染病发病上升的病种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其他感染性腹泻共5种。发病下降的病种是:风疹、黑热病、麻风病共3种。

2.3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1)肠道传染病发病312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43%,无死亡病例。

(2)呼吸道传染病发病2168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16.91%,死亡1例,占总死亡数9.09%。

(3)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25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0.20%,死亡1例,占总死亡数9.09%。

(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3457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6.96%,死亡9例,占总死亡数81.82%。

(5)新生儿破伤风发病1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0.01%

(6)丙类传染病发病6859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3.49%,无死亡病例报告。

2.4疫情总体评价

2012年我市发病水平总体平稳,法定管理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较2011年有所上升,死亡率、病死率有所下降,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4.1传染病报告总发病率位居全省第6位,我市发病率(486.42/10万)与全省(542.89/10万)相比低10.48%;其中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位居全省第7位,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位居全省第5位。

2.4.2导致我市传染病发病率较2011年上升的原因:丙类传染病发病数增加,主要由于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数的上升。死亡率、病死率较2011年下降的原因:艾滋病、肺结核报告死亡数下降,导致死亡率、病死率下降。

2.4.3乙类传染病发病前5位的病种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梅毒、猩红热,占发病总数的94.77%,我市乙类传染病发病前4位与全省排序一致;发病前5位丙类传染病是:其中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感冒,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9.43%。

2.4.4发病率在全省排位居前的传染病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发病率位居全省第1位;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甲型H1N1流感、其他感染性腹泻居全省第2位;艾滋病、乙脑、百日咳、黑热病居全省第3位。

2.4.5传染病分类构成变化情况:在传染病分类中,肠道传染病主要因甲肝、戊肝发病减少而呈现下降;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因肺结核、猩红热发病增加呈上升趋势;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因出血热发病增加呈上升趋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主要乙肝发病减少呈下降趋势。

2.4.62012年我市计划免疫相关疾病中乙肝、甲肝、乙脑、风疹发病率分别下降4.35%、23.10%、12.69%、88.53%;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分别上升16.43%、18.47%;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流行性脑膜炎2012年无病例报告。

3重点传染病分析

3.1乙肝:2012年我市乙肝报告病例占肝炎报告病例的91.08%。居我市乙类报告传染病的第1位,其发病构成占乙类传染病45.20%。2012年我市乙肝报告2695例,年报告发病率为102.24/10万,比2011年下降了4.35%,无死亡病例报告。各县均有报告病例,发病人群集中于20-65岁,发病2419例,占发病总数的89.76%,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性发病1875例、女性发病820例,男女之比为2.29:1,职业分布主要是农民,报告发病2071例,占发病总数的76.85%。

3.2肺结核:2012年共报告发病2013例,居我市乙类报告传染病的第2位,占总发病数的18.90%,年报告发病率为79.78/10万,比2011年上升了16.43%,死亡1例,报告死亡率为0.04/10万。各县均有报告病例,发病人群集中于15-75岁,发病2034例,占发病总数的96.72%,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性发病1528例、女性发病575例,男女之比为2.66:1,职业分布主要是农民,报告发病1798例,占发病总数的85.50%。

3.3梅毒:2012年各型梅毒报告发病532例,年报告发病率为20.18/10万,发病率较去年上升了17.43%,我市梅毒从2007年起,呈明显上升趋势。各县均有报告病例,男性发病219例,女性313例,男女之比为0.70:1。年龄主要分布在20-75岁之间,报告发病数439例,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85.52%。我市梅毒的发病数有两个高峰,一是发生在20-40岁之间性活跃的人群中,二是发生在70-75岁的老人,可能与术前检测有关。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报告发病345例,占发病总数的64.85%。

3.4手足口病:本年度共报告手足口病2427例,重症39例,无死亡病例。年报告发病率为92.07/10万,发病率比2011年上升了142.87%。职业报告发病以散居儿童(1635例)、幼托儿童(582例)和学生(202例)为主,占报告发病总数的99.67%。男性报告发病1499例,女性报告发病928例,男女性别比为1.62:1,0-6岁发病2213例,占发病总数的91.18%。

3.5流行性腮腺炎:共报告发病830例,报告发病率31.49/10万,与2011年上升了18.47%。男性507例,女性323例,性别之比1.57:1,年龄分布主要集中2-20岁。职业以学生(461例)、幼托儿童(145例)和散居儿童(112例)为主,占报告发病数的86.51%。

4讨论

安康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177个(市、县、乡、村),实现网络直报的单位有264个(村级无网报条件),其中医疗机构40个,乡镇卫生院199个,疾控、监督机构23个,采供血机构2个,市县疾控中心有专人负责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工作,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畅通。2012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报告12822例(按照发病日期统计),年报告发病率为486.42/10万;报告死亡病例11例,报告死亡率为0.42/10万,病死率为0.09%;发病率与2011年相比上升了20.05%,死亡率与2011年相比上升了37.18%,病死率与2011年相比上升了38.39%。安康市乙类传染病发病略高于全省0.36%,死亡率、病死率低于全省水平。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全省18.05%。报告发病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肝炎、肺结核、梅毒这3个病种尤为突出,农村居住地环境一般相对较差,文化教育程度不高,人群卫生、健康意识淡薄,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流动性强,导致呼吸道、血源性传染病和性病发病比例较高。另外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以学生和儿童居多,极易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引起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提示在各接种单位要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的及时接种率和合格接种率,提高成人健康体检后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疾控机构与教育部门共同做好新入托入学儿童的查验接种证工作,及时对漏种儿童进行补种;指导托幼机构、学校做好校内环境卫生工作,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做到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救治,严防学校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同时,扩大宣传覆盖面,与新闻媒体等部门密切合作,采取通俗易懂的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特别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托幼儿童和学生家长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严重危害和早期症状,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保健意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和卫生防病意识。各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预检分诊,规范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的建设工作,做好报告、宣传、消毒、隔离、治疗和重症患儿的救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