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理论对游泳教学的启示——渐变与突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2

自组织理论对游泳教学的启示——渐变与突变

陈庆平

陈庆平河海大学

【摘要】与其它学科相比,体育教学的过程更注重身体锻炼,游泳教学也不例外,学生对于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就是教学成绩好坏的评判标准,但是对于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还是跳跃的,如同生物学中的渐变与突变一样存在着争议,在游泳教学中,动作学习的过程前期,多数学生的认知、动作的了解是一个跳跃式的进步过程,因而笔者认为游泳教学是一个渐变与突变交替演化的过程。

【关键词】游泳教学渐变突变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172-02

我国学者沈德立等人曾经提出:在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突跳的质变和不稳定点(高原期)。在实际的游泳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某个技能过程中的突变现象,如对于蛙泳蹬夹腿动作的从不理解到理解,游泳水平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自由泳两脚打水动作的纠正,速度就会突然提高等等,现象都是游泳教学过程中的突变现象,但就整个教学过程来讲,学生逐渐进步,逐一掌握每一个动作等等,都是渐变的过程,自组织视角下,能否掌握好游泳教学过程中的渐变与突变的演化途径,关系着游泳教学的有序化进行。

一、突变论简介

突变论的创始人是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他于1972年发表的《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一书阐述了突变理论,荣获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菲尔兹奖章。突变论的出现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被称之为“是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三百年以来数学上最大的革命”。

突变论认为,系统所处的状态,可用一组参数描述。当系统处于稳定态时,标志该系统状态的某个函数就取唯一的值。当参数在某个范围内变化,该函数值有不止一个极值时,系统必然处于不稳定状态。雷内托姆指出:系统从一种稳定状态进入不稳定状态,随参数的再变化,又使不稳定状态进入另一种稳定状态,那么,系统状态就在这一刹那间发生了突变。突变论给出了系统状态的参数变化区域。学生对于游泳技能的掌握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函数,呈现出多元的演化方式和途径,没有确定的极值,这也是游泳教学的多样性所在

目前,突变论在许多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的应用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它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相信它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游泳教学中的渐变与突变

1.学生心理的渐变与突变

渐变与突变是游泳教学系统质变的两种形式。渐变是连续的变化,而突变这里可以看作是间断的或者跳跃的。学生在选择游泳课时,存在着不同的心理特征,有的对于学习游泳充满了信心,也不排除许多自信不足或者兴趣不足的,那么第一的突变的过程就是学生对于游泳的信心兴趣的提升,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也深刻的体会到了,只有研究了学生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主观能动性发挥好控制参量的作用,这样学生学习游泳的过程就可以看做是一个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函数,其极值可以有多个,但都在教学要求的范围内,呈现出游泳教学的多样性和有序化特征。

曾经有过这样的教学描述:“学生们正在兴致勃勃的观看螃蟹,生物老师走了进来,学生们回到了座位上,螃蟹被放到了一边,因为这节课的内容是青蛙。”笔者认为教育工作者应多考虑学生的多重性和多样性发展,在游泳教学中,如追求游泳速度的可以从自由泳学起,想把游泳当成健身项目长时间游的则以蛙泳开始等等,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从蛙泳学起。当然,学生对于游泳的认识,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干预性,例如,张建横渡渤海湾的实例,提出游泳过程中降低消耗的重要性,或者速度的次要性,从而让学生更多的愿意学习蛙泳。这也是教师在学生心理突变与渐变过程中能够起到的作用,是技能教学的前提。

2.游泳技能学习的渐变与突变

提到游泳技能的渐变与突变我们很容易想到桑代克著名的“猫的迷笼实验”和苛勒的猩猩堆木箱摘香蕉的实验,即“试误式”和“顿悟式”的区别,笔者认为人属于高等动物,对于问题的解决不会盲目的试误,而是渐变与突变同时存在的结果。

在我们的教学中,通常也会出现两种学生:一种是中规中矩,在学习游泳时,依靠大量的练习逐渐掌握教师所示范的动作,自然在其学习过程中,不会存在太大的起伏,当练习的时间足够时,他们会从不会游泳质变到熟练掌握多种泳姿,可以将其学习过程看做是一种渐变的过程,属于试误式;另一种是在游泳学习过程中,经常在思想和行动上有一些惊人之举,如学会蛙泳以后,试探潜到水底蛙泳,而体会到了潜水的一些要领,或者学会自由泳后自己尝试倒着游,体会到了一些仰泳的本体感受等等,这类学生的学习过程则可以看成突变的过程,属于顿悟式。

在游泳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这种渐变与突变整合在一起,提倡学生对不同动作情境联想的活跃思维方式,同时不能忽略大量的练习对于动作掌握的重要作用,没有勤奋练习的渐变过程,再活跃的思维,也无法引发游泳学习的突变过程。

三、小结

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和突变理论的启发,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存在的多元的演化方式和途径,使我们不应一概而论的定义某一些学生,勤奋刻苦中规中矩的就是好学生,而常有惊人之举的则相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对于游泳的兴趣,同时在学生动作学习的过程中,因材施教,这样不同学生的才智才能够得到发挥,也发挥了体育教育的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李云伟、张抒.基于耗散结构的研究生体育社团有序发展的研究[J].青年科学,2009.9

2邵桂华.体育教学的自组织观.[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