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药炮制减毒常用方法及机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探讨中药炮制减毒常用方法及机理

宋荣

宋荣(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221400)

【摘要】在《医学问答》中说到中药最早被人们称为毒药,但是其中的“毒”并不是我们现在说的“毒”,而是指中药的偏性,在古代中药治疗的根本原则就是以毒攻毒,换句话说就是以偏纠偏。中药的应用必须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炮制和合法的服用。本文主要对中药中的“毒”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有毒中药常用的炮制方法以及常见的有毒中药炮制减毒机理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有毒中药;炮制方法;炮制机理【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56-02

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和毒性中药炮制减毒机理不仅多,而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下面主要介绍几种最常见的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和毒性中药炮制减毒机理,希望能够给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

一中药的毒性在古代医药文献中“毒”与“药”是基本不分的,统称为“毒药”。例如《淮南子·修务训》中曾提到“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秦汉时期,提出“毒”为药物的偏盛之性。魏晋之后,毒的含义逐渐专指药性强烈、服用之后易出现毒副作用。中药在临床组方应用当中主要注重的是辨证配伍、合理炮制以及严格的用法用量控制,其中中药的合理炮制是最为重要的环节。炮制能够显著降低中药的毒副作用,提高有效成分的溶出度,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现根据本人多年的中药炮制加工工作经验,对有毒中药常用的炮制方法以及常见的有毒中药炮制减毒机理进行详细分析探讨,为毒性中药在临床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二毒性中药常用的炮制方法(一)水制去毒水制去毒法是指利用水或者其他的液体作为辅料对药物进行处理,具体处理方法:水飞、浸、泡、润、漂等,比如说采用浸漂的方法来处理天南星、采用水飞的方法处理朱砂。水制去毒的原理主要是将药物中的有毒成分溶于水或液体辅料当中,处理过后倒掉处理液而把药物留下,这样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含量,从而减少药物的毒性,水飞法则更容易提高药物细度,降低药物外用时的刺激性。

(二)火制去毒火制去毒法是指采用火来加热的方法处理药物,具体处理方法:直接用火加热药物,使药物中的毒性成分在分解的时候受到破坏,或者是利用添加辅料与药物一起清炒,使药物__________的毒性成分改变,从而达到改变并降低药物毒性的作用。比如说利用清炒的方法去除瓜蒌仁和莱菔子中的臭闷气,降低其对胃肠道的毒性作用;代赭石在高温锻制之前砷的含量为0.03%,利用高温锻制后,砷含量降低为0.01%,毒性显著减少了[1];马钱子沙烫,可以使其毒性较大马钱子碱和士的宁成分改变,从而转变为毒性较小的氮氧化物和其异构体,从而降低马钱子的毒性。

(三)水火共制去毒水火共制去毒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液体辅料和火加热的共同作用处理药物,降低药物的毒性,具体处理方法:利用水或者液体辅料来处理药物,同时用火加热,使药物的毒性成分更快的溶进液体中,或通过加热使药物的毒性成分受热分解和毒性分子结构改变,从而达到降低毒性的作用。比如说利用煮法处理附子、川乌和草乌,或者利用蒸法处理禹白附可以使药物中的有毒成分降低,甚至消失;利用醋煮的方法处理芫花,可以降低芫花中毒性成分芫花酯甲的含量,从而降低芫花的毒性。

(四)净制去毒净制去毒法是指针对药物的定性部位进行处理,达到降低毒性的作用。比如说在使用昆虫或动物类药物时,先取出毒性部位,毒性部位包括头尾足翅,如蕲蛇、乌梢蛇等的毒性部位为头部,红娘子、斑蝥、青娘子的毒性部位为头部、足部和翅膀部位等,去除毒性部位可以使药物的毒性减轻。

(五)制霜去毒制霜去毒法的具体使用过程是将种子类的药物通过压榨去油或者将矿物质的药物通过煎熬成粉、升华或结晶,除去药物的毒性成分。

种子类药物油脂含量较高时,一般都具有润下或导下的作用,毒性较大,但是利用加热或者压榨的方法可以将部分的油脂去除,起到减轻毒性的作用。比如说柏子仁、千金子、瓜蒌仁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控制好油量;将毒砂或砷矿石砸碎,去除其中所含的杂石,并将其放入容器中,用煤、木炭或木柴加热提炼升华,就可以得到信石,采用此炮制方法可以显著降低药物的毒性成分。

三常见的毒性中药炮制减毒机理

(一)去除毒性中药的毒性部位麦门冬内所含的毒性可以使人产生烦躁的心理,在使用前应该用汤水浸泡,将其心抽去,除去它使人烦躁的毒性作用;苦楝皮的外层所含的毒性较大,在入药时应该将其去除,以降低毒性;蕲蛇的毒性主要存在于头部,如果误食其头部毒腺所含的多量抗凝血毒素,可导致内脏大量出血甚至死亡,因此,在入药前应去除去头部,消除毒性;斑蝥的头、足、翅含有大量的有害元素铅,去除后毒性含量降低。

(二)去除毒性中药的毒性成分信石、朱砂、雄黄、芒硝等矿物可以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来将毒性成分的杂质去掉,提高纯净度,降低毒性的含量。例如皮硝(芒硝的粗制品)可以采用鲜萝卜精制析出结晶即称芒硝的方法将粗制品中所含毒性成分铅去除;天然朱砂除了硫化汞主要成分外,还包含大量的毒性杂质:毒性很大的铅、游离的汞和可溶性汞盐,因此在入药前应该采用水飞的方法将毒性杂质去除,减少毒性。

(三)减轻毒性中药的毒性成分斑蝥素为斑蝥的毒性成分,其升华点为110摄氏度,因此,可以加米清炒,将温度保持在128摄氏度左右,可以使斑蝥受热均匀,从而可以加快斑蝥素的升华,减轻斑蝥的毒性;生的巴豆含有大量的毒性,其0.1~0.05克的巴豆油就可以导致腹泻,而生巴豆脂肪油的含量高达34%到37%,如果误食大量的巴豆油到导致严重的呕吐、泄泻,甚至导致机体脱水而死亡,所以在入药前必须降低其毒性成分,避免造成生命危险[2]。

(四)破坏或改变毒性药物的毒性成分结构水蛭素是水蛭的主要毒性成分,可以利用加热或稀酸处理的方法破坏水蛭素的成分结构,从而降低毒性含量;巴豆除了巴豆脂肪油外,还含有一种可溶解红细胞的剧毒成分巴豆毒蛋白,但它在110摄氏度高温下成分结构改变而失活;毒蛋白是一种可以导致强烈的刺激、腐蚀胃肠道,造成大量出血,它主要存在于苍耳子、相思豆、蓖麻子中,毒蛋白不耐热,可以通过高温使其变性失活,降低毒性;川乌所含的乌头碱,内服0.2克就可以导致中毒,误服3~4克就可以造成死亡,由于乌头碱性质的不稳定性,可以采用久煎的方法将其分解为毒性很小且疗效不变的乌头胺和苯甲酰乌头胺。

结束语中药炮制减毒经过长期研究和发展,方法已经多种多样。由于毒性中药炮制减毒机理的复杂性,不同的毒性中药所采用的炮制减毒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哪怕同一种毒性中药用于不同的临床治疗,它的炮制减毒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中药炮制减毒方法的发展过程中还需不断采用先进的技术去研究发现新的中药炮制方法,满足临床治疗对用药的需求。

参考文献[1]蔡宝昌,秦昆明,吴皓等.中药炮制过程化学机理研究[J].化学进展.2012,4(25):114-116.[2]张广平,叶祖光.有毒中药控毒理论和方法概述世界中医药[J].2014,3(1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