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改革应“去模式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教学模式改革应“去模式化”

王道勋

王道勋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尤其如此。“去模式化”教学是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立足有限的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对师生自身的发展、专业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应该解放思想,“去模式化”,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创新教学模式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模式“去模式化”学科建设

一、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一词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最早提出的,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的课业,选择教材,提高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代教学论中的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其核心是用系统、结构和功能等观点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论的或实践的基础,从而形成一种系统化和多样化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体系。

教学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因素:教学思想。它是教学模式所赖以形成的基础,为教学模式提供理论渊源;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要素,对其他因素起制约作用;教学程序。实质在于处理好师生针对教学内容在时间序列上的实施。师生组合;教学评价等。教学模式研究能加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的联系;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教学模式是一种设计和实施教学的理论,尽管由于各种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不同,但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教学模式具有操作性、整体性、简约性、开放性、针对性等五个特点。

二、教学模式改革“去模式化”的提出

教学模式改革呈现以下几个趋势: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趋向多样化、由以“教”为主向“学教并重”转化、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模式的目标趋向情意化。

从教学模式的定义来看,教学模式是具有一定特征的教学样式,是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框架,是用以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策略体系。那么,我们在既定框架、既定模式下开展的教学活动,能否一劳永逸?答案是否定的。

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那么,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否就适应了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可能当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新教学模式的效用又能持续多久呢?这种综合因素,或者说影响教学模式改革的因素,或者说教学模式改革去除“模式化”的原因和条件,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对象的分众化倾向日益明显

由于教学对象——学生的出身、性别、兴趣、性格、基础、需求等方面的差异,一种教学模式根本无法适应和满足他们自身的发展需要。这就使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及时作出调整,而不能采用模式化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

(二)教学资源配置不均

经济发达的地区一般配有优质的教学资源,包括优秀的教师、现代化的实验技术和设备等,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与之相比则相差甚远。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形成和推广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受益匪浅,而有的只能望洋兴叹。即使在经济发展相似的地区,一种教学模式也不是适合这些地区的所有高校,只有去“模式化”,各高校才能立足自己的实际教学资源,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信息化对高校教育教学提出的挑战

当代社会是一个通讯发达、交通便捷、信息资源极其丰富、交流日益频繁的社会,对高等教育来说,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却又变化万千,“模式化”教学已跟不上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

目前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充分表明:当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是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体制在内的一场及其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文化的继承,信息时代的教学模式在文化继承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人的创造性,由此实现对文化的不断超越,这正是信息时代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素质的基本要求。

三、“去模式化”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去模式化”教学的目的是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立足有限的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去模式化”教学对师生自身的发展、专业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去模式化”教学有利于教师解放思想,立足现实,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自己的特长,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在追求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将自己“模式化”的后果。

其次,“去模式化”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优势,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最终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

再次,“去模式化”教学能进一步突出专业特色,加强学科建设。高校的“去模式化”教学可以使自己不再仿照现有的教学模式,而是根据自身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特点来探索一些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重点打造优势学科和专业,进一步突出专业特色,加强相关学科的建设。

四、“去模式化”教学的实施

自黄河科技学院国际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开设以来,一直在探索着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以中文专业为主到以新闻、广播电视编导并重再到“去模式化”教学,期间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然而,这一切经历却让我们感到欣慰,因为“去模式化”教学让我们看到了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前景和未来。

下面是“去模式化”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问卷调查和心理沟通

为了充分把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动向,有效地制定教学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更好的教学方法,对2012级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这一届学生大多数在专业上偏爱于摄像和编导;对音乐和电影感兴趣;在上课形式上,理论课倾向于师生讨论的方式,实践课倾向于边理论边实践的方式。这样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就有了针对性。

(二)开设《影视制作》高年级研讨课

为了响应学校的教学模式改革,推进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打造学校的优势学科,特此在本学期针对2010级计算机与多媒体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影视制作》高年级研讨课。

《影视制作》研讨课的开设,使得对影视制作感兴趣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影视方面的知识,讨论影视制作等方面的问题,培养他们观赏、制作、分析影片的思维和能力。

(三)开展校园电视台培训工作

为了进一步推动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垂利?国际校园电视台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开展了由指导教师带头,以电视台骨干为主的培训工作,特别是针对所有新加入垂利?国际校园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影摄像实训课程的增加,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专业实践机会。通过实训课程,学生的新闻摄影摄像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为其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好了基础。

(四)开放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设备

本着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设备“为教学使用,为学生服务”的原则,更好地方便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特向本专业学生开放相关实验室(如非线性编辑室、播音室)和教学仪器设备(如DV、单反相机、摄像机)。同时,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加强实验室管理,国际学院特此安排专业老师负责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五)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为了更好地考察本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根据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特点,对相关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尤其是对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调整,采用拍新闻或拍一部影视作品(纪录片、微电影、MV)的形式来作为课程的考核方式,最终根据学生上交作品的质量进行评分。

五、结论

从“去模式化”教学的实施过程来看,“去模式化”教学还在印证实施阶段,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还需要继续改进和完善。从“去模式化”教学成果来看,黄河科技学院国际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待继续提高,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从教学资源来看,国际学院拥有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但数量较少,尤其是仪器设备(如摄像机、单反相机)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集中实践需要。有些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陈旧,需要进一步改造实验室和引进一批新设备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

依托黄河科技学院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去模式化”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在“去模式化”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教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取得更大的进步。

注:

[1]张芹.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新闻界,2007(5).

[2]皮传荣.当前新闻学教育的四大误区[J].编辑之友,2007(5).

[3]刘鸿英.中美两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教育及教材的比较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08(8).

[4]叶锋.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9).

[5]王飞鹏.“开放性”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J].价值工程,2010(25).

[6]陆军荣.新课程下数学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8).

[7]孔祥艳,李波.王学涛基于知识分类理论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4).

作者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邮编:450063

(责任编辑董泽芳)

本文系2012年黄河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影视制作》(编号:JM2012013)、2013年河南省教育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家校协同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研究》(编号:2013-JSJYYB-171)之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