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中的重叠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听听那冷雨》中的重叠式研究

耿君

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汉语缺乏形态变化,重叠是汉语少有的显性语法形式之一,是在别的民族语言中不多见的语法形式,显示出了汉语的特点。

[关键词]构词法法;构形;重叠式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汉语缺乏形态变化,重叠是汉语少有的显性语法形式之一,是在别的民族语言中不多见的语法形式,显示出了汉语的特点。

《听听那冷雨》是诗人余光中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抒发的是深深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情主要是通过对雨声的描绘流露出来的。借冷雨抒情,将自己身在台湾想回大陆而不得的思乡之情绪娓娓道来。在对冷雨的描写中,短短的4000多字的小文章中用了100余处重叠形式。以下我们采用穷尽式的方法把通篇的重叠形式进行以下分类归纳,以期对重叠形式作一下简要分析。

因为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在汉语词汇中尽管构词法和构形法不同,但是有时,它们却往往表现出相同的形式。所以我们必须首先对构词与构形有一个明确的区分才能对诸种重叠形式更好的归纳。

构词:

构词法是研究词干的构成和词汇意义的,所以,凡是词形变化后,词汇意义并未改变或者完全改变着,都是构词问题。【1】

词是由词素组成的,所以变化之前的形式可以是与词的形式相同的可成词词素,也可以只是用以组词的非词词素,而且最重要的是由此变化而出现的新形式都是由词素根据构词方式进行组合后产生出来的新词,这些具有新形式的词都是各自独立的,都具有自己的词汇意义。【2】

构形:

构形法是通过同一个词的不同变化形式,以分析研究词的语法意义和附带的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的,所以凡是词形变化后,词汇意义基本不变,只是改变了语法意义和增加了附带的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者是构形问题。【3】

构形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形式的形态变化问题,所以它变化前的形式都是词。【4】

以下是对《听听那冷雨》中重叠形式的具体分析:

一、AA式

1、听——听听看——看看嗅——嗅嗅闻——闻闻

舔——舔舔挞——挞挞泛——泛泛摇——摇摇

挟——挟挟沸——沸沸腾——腾腾细——细细(此处“细”为“仔细”义)

动词经过AA式重叠后的形式增加了“短暂态”和“尝试态”的语法意义。“听听”、“看看”等,除了表示原有的词汇意义之外,都有“听一听”、“看一看”等“短时间的、一下”的意思,是构形。

2、高——高高细——细细皑——皑皑苍——苍苍

湿——湿湿凉——凉凉轻——轻轻重——重重

徐——徐徐冷——冷冷斜——斜斜沉——沉沉

宽——宽宽深——深深新——新新清——清清

爽——爽爽淡——淡淡冰——冰冰凉——凉凉

纤——纤纤凉——凉凉甜——甜甜潮——潮潮

湿——湿湿

形容词经过AA式重叠后表示了一种“强调的意味”外,此外还夹带着表示了“略微的、适中的”语法意义。在此同时,还蕴含着一种喜爱和赞许的感情色彩,是构形。如“轻轻的”“凉凉的”与“很凉”“很轻”虽然都表示“凉”“轻”的意义,但其表意的意味却不一样。

3、鳞——鳞鳞绵——绵绵纷——纷纷潇——潇潇

霏——霏霏纭——纭纭非——非非

此类AA式重叠形式是由单音形式重叠而成,重叠前后的两种形式,在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上都是相同的,是由双音化造词法造出的词,是构词中的双音法造词,属于构词。

4、冉——冉冉潺——潺潺腾——腾腾蠢——蠢蠢

翩——翩翩

此类AA式重叠形式是用于描绘事物的性状。如“冉冉”“用来描绘炊烟、红旗的上升状态,“翩翩”等用来描绘蝴蝶或人的轻舞状态。是单纯词,属于造词的范畴。

5、哗——哗哗咕——咕咕咯——咯咯唧——唧唧

滴——滴滴啾——啾啾锵——锵锵

此类AA式重叠形式是单纯词,其中的A不能单独成词。部分叠音词模拟自然的声音,这类词是用人类语言中的语音形式,对某种声音加以模拟和改造,创制新词的方法,以描写该事物的性状,是拟声词。属于摹声法造词。以模拟声音来说,“从鸟兽虫豸的鸣叫飞升,风雨的吹拂轰响,到驱车驾马,鸣钟击鼓等等,”【5】皆可模仿。属于造词的范畴。

6、最——最最

此类AA式重叠形式是副词的重叠,汉语中能够重叠的副词非常有限,其后所接的名词或形容词往往是双音节的,才能用这种重叠形式的副词修饰。属于构形。

“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乐从记忆的彼端敲起。”

“瓦是最最低沉的乐器灰蒙蒙的温柔覆盖着听雨的人。”

7、簇——簇簇股——股股张——张张

此类AA式重叠形式是名词、量词的词形变化形式,在词汇意义不变的情况下,只增加了“每”等逐指的附加意义。是构形

如:“落基山簇簇耀目的雪峰上,很少飘云牵雾。”

“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

“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

二、AAB

1、层叠——层层叠

此类AAB重叠形式是动词形态变化,变化后的形式增加了“强调的意味”。是构形。

当然动词AAB重叠后还可以表示“短暂”的语法意义。如谈心——谈谈心。本文虽然没有这种类型,但为了系统总结动词AAB重叠后可以表示的语法意义,这里也一并列出。

2、琐屑——琐屑屑

此类AAB重叠形式是形容词形态变化,变化后表示了“加强态”的语法意义,增加了“强调的意味”是构形。

另外还有一种AAB重叠形式,如:

呱呱叫——呱叫芨芨草——芨草毛毛雨——毛雨哈哈镜——哈镜

这类词在重叠之前的原型都不是词,只是用来构词的非词词素,所以是构词。这与前两点所列的构形形式是不同的。必须区分开来。

三、ABB

1、潮润——潮润润湿黏——湿黏黏湿漓——湿漓漓

这种重叠结构基本上都是形容词的重叠结构。重叠前后词汇意义基本不变,语法意义增加“加强态”的含义。是构形。

2、白茫茫灰蒙蒙湿淋淋

这类BB可以是有实在词汇意义的词素,作用是对前面的A的情况进行描述说明,例如“湿淋淋”中的“淋淋”形容液体连续下滴之貌。如“砧上的铁,闪着血也似的光,照见他额上淋淋的汗,和他裸着的,宽阔的胸膛。”(刘半农《扬鞭集·铁匠》)

有的BB是可成词词素,例如,白茫茫中的“茫茫”具有“.广阔深远”之义。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模糊不清”义如:“十年生死两茫茫”等。

3、绿油油

此类BB只是语言中的虚化成分,没有实在意义,是构词词素

以上2、3两类都是构词。

四、AABB

1、料峭——料料峭峭淋漓——淋淋漓漓淅沥——淅淅沥沥

点滴——点点滴滴清爽——清清爽爽凄切——凄凄切切

滂沱——滂滂沱沱虚幻——虚虚幻幻清醒——清清醒醒

细密——细细密密远近——远远近近淅漓——淅淅漓漓

咀嚼——咀咀嚼嚼间歇——间间歇歇忐忑——忐忐忑忑

潮润——潮潮润润干爽——干干爽爽回旋——回回旋旋

层叠——层层叠叠琐屑——琐琐屑屑

AABB大多数是AB重叠而成。如“料料峭峭”是“料峭”的重叠,“咀咀嚼嚼”是“咀嚼”的分别重叠。它们一旦被拆成AA、BB,如“料料”“峭峭”或“咀咀”“嚼嚼”之类,则两部分大多无义可言,而且现实生活中也不存在这样的说法。

形容词词形变化后增加了“加强态”的语法意义,在意义加强之余还有“赞许和肯定的意味”。是构形。

2、曲曲弯弯滂滂沛沛嘈嘈切切

A、B都单独有义。这时AA、BB都是重叠式复词。其中,A、B意义相同相近最为典型。它们既可以分别叠用为AA、BB,也可以并列为AABB,但这类重叠形式的数量并不是很多。“嘈嘈切切”的AA为“嘈嘈”,BB为“切切”都可单用且有义。例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但是不能单说“嘈切”。这类属于构词。

总之,汉语是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这就决定了一种形式并非只能与一种意义简单对应,我们应当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对于我们语文工作者的科研教学,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都至关重要。

注释:

[1][2][3][4]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修订本)》,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136,140,136,140

[5]伍宗文:《先秦汉语复音词研究》,湖北:巴蜀书社,2001:156

参考文献:

[1]伍宗文:《先秦汉语复音词研究》,巴蜀书社,2001年。

[2]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商务印书馆,1994年。

[3]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修订本)》,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

作者简介:耿君,女,汉族,1982年1月生于山东济南,博士研究生在读。2012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与审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