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建设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析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建设技术

刘春举

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对所居城市的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在新时代的发展下生态城市应运而生,生态城市将更加注重人们的居住环境以及生活质量。本文将对生态城市规划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并对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以及建设技术加以阐述。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理论;建设技术

引言

目前,在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之下,“生态城市”一词成为时代的热点。生态城市与普通的城市相比更加具有生态性和人文性,对生态城市的规划也是有效应对全球变暖的主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时,在建设技术方面还有待提升,应当在日后发展给予完善,使我国加快生态城建建设的步伐。

1.生态城市规划理论的主要内容

1.1主要的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对于生态城市的规划方式应本着平衡性与协调性的原则来进行,将城市、居民与自然环境看做成一个大整体,并且综合城市周围的空间、气候以及风土人情等因素,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同存,互利共赢的目标。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指导思想为在生态学和环境学的角度上,严格遵循国家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并且注重在进行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最终实现一个经济、社会、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城市。在生态城市的规划目标方面,同样也是从经济、社会和自然三个主要因素出发,并且注重的是这三者之间的协调性,而不是单一的发展,其根本目标是能够实现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的有效提升,建设出一个自然和谐、健康文明的生态城市[1]。

1.2生态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我国要想快速良好的实现生态城市建设,则必须要遵循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生态城市规划原则属于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中的主要内容,其主要分为限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规划城市布局,调整城市产业结构以及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四个方面。

1.2.1限制城市人口增长

在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对城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有效的控制,清晰明确的认识到目前城市中的人口承载量。所谓的人口承载量是指在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城市中能够容纳最大的人口数量是多少。在对城市的承载量进行准确的确定之后,将会参照目前城市中具体的人口规模,以及城市人口的增长幅度制定出一个最佳人口规模,在制定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目前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增加,人口流动性也相应的提高现象,还有往返于城市与乡村中间的人口流动等问题[2]。

1.2.2合理规划城市

对城市的规划要统筹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效益,要保持经济快读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使三者之间处于平衡协调的状态。在进行经济发展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城市和乡村之间也能够实现和谐发展。在进行具体的城市规划中,应针对城市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设计,对于老城区则进行综合处理,以彰显老城区中特有的文化特色。此外,还应尽量缩小城市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城市各区域的共同发展。

1.2.3调整城市产业结构

城市中的产业结构将对城市的类型具有直接影响,它将决定着城市的内容和分布情况。因此,在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时,应针对不同城市的发展特色,调整城市的产业结构,使城市的各生态系统之间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的和谐相处。

1.2.4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我国针对目前的资源短缺现象提出了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政策方针,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也需要迎合国家的要求,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能源的高效节约等,采用新型的建设技术,使得工业生产中的物资和能耗有效的降低。此外,随着城市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进一步的促进作用,也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

2.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

2.1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

要想建立生态城市,必须要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可以采取加强宣传的方式对公众进行生态城市相关知识的普及,倡导生态价值观念,使公众转变传统的观念,树立新型的生态观念,以此来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2.2完善生态法制体系

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有相应的法律体系作为参考和保障,因此国家和政府应积极完善有关生态法制体系的建设,使生态城市拥有法律化、制度化的保障,婚礼的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活动。同时,加强有关部门的执法力度,严格控制环境污染,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2.3注重生态城市建设技术的研制

生态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相应生态城市建设技术的支持,因此有关部门应鼓励相关的专家和学者积极研发生态城市建设技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应用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建设技术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同时还要保障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得到有效的控制,走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4重视城市之间的合作

事实证明,独立发展的道路是充满着荆棘与困难的,而进行合作发展将会起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在生态城市的建设当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应加强政府、城市以及城市内各区域之间的协调合作关系,在生态学和环境学的角度上,依靠先进的建设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从而建设出一个健康文明、和谐自然的生态城市[3]。

3.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关技术

3.1新能源的利用技术

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肯定少不了对新能源的利用,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其中对太阳能的利用与建筑物的朝向和位置息息相关,太阳能的利用与光伏发电是进行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主要技术。其中在进行中小型生态城市的建设中主要应用太阳能技术中的太阳能空调、热水器以及热发电技术。

3.2水能源的利用技术

水能源的利用技术之一是对雨水资源的利用,将原本直接通过水管排出雨水进行资源的利用,能够有效的解决城市中的内涝问题。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雨水收集技术,雨水收集主要将屋顶作为集水面,并且通过输水管将其输送到蓄水池当中,进行雨水资源的再利用[4]。

3.3绿色建筑的利用技术

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时,绿色建筑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中比较主要的一项技术是绿色湿热环境的控制技术中的热泵技术,热泵技术能够通过管道水对周围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适当的调节,适合城市中居家和办公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不仅是当今时代的热点话题,更是我国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但是由现代城市到生态城市的发展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遵循社会和生态环境发展的规律,并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加强建设的技术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才能尽快的完成生态城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颜欣.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建设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4.

[2]沈清基.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基本理论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13,05:14-22.

[3]姚江春,许锋,肖红娟.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方向与新型规划技术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08:9-15.

[4]卢海军,栾亦波.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发展的理论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2,01: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