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子信息工程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浅谈电子信息工程应用

高猛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应用

1、电子信息工程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即通过计算机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对一些电子信息进行高效的管控与处理,其研究的核心内容为对于海量信息中关键信息的分析以及处理。与此同时,电子信息工程还包括对于综合信息系统的以及优质电子设备的开发,对于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集成管理等一系列与信息电子相关的内容都是电子信息工程的研究范畴。当前社会的生产、人们的正常生活都离不开电子信息工程的支持,例如我们打电话时所需要的通信服务需要电子信息工程的不断升级优化处理、我们使用的一些日常用品由工厂加工,而工厂加工所需要的自动化设备也需要信息程序的嵌入,并随着社会科技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升级以提高工作效率。往国家大方向说,国防战略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以来程度更高,因为目前世界各国都实现了信息化的军事战略部署,所以战略指挥系统更需要一个强大而稳定的技术支持。综上所述,加快电子信息工程在社会大范围内的全面推广以及不断升级更新对于实现国家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接下来我们了解分析电子信息工程几个具体的应用方向。

2、电子信息工程的具体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目前在社会范围内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也在不断地提高社会整体的生产效率与生活质量,接下来我们分析电子信息工程在社会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具体实例。

2.1公路建设项目电子信息工程应用

现代化的公路项目引入和很多信息系统进行项目的高效率概预算以及规划,并且在公路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的工程项目进度以及遇到的各种特殊情况对之前的预算或者计划进行及时的更改,以达到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工程支出、提升工程质量的目的。在进行工程项目变更的同时,海量的数据信息也需要进行及时的更新变化,为了适应并满足这些数据的变化,必须利用电子信息工程处理手段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处理。随着对于公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各种监管项目也越来越多,使得电子信息工程的智能化处理程度也越来越高,与公路建设的方方面面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2.2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

工业自动化的前提是机械必须达到足够的精度控制,以此来保证各种操作工序的正确性,而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射频识别技术则正好满足这一要求,该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的识别零件的各个表面,并自动生成位置信息传送到计算机处理终端,然后根据零件的实际位置做出具体化的机械手操作指令。射频识别技术因其优越的技术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包裹识别认证、汽车生产、大型流水线生产、物流运输等方面,使得相关行业的生产效率有了飞速的提升,并减少了一些由于人力成本造成的企业支出。

2.3电子信息工程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造价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造价管理出现问题则会导致后续的整个施工过程出现各种结算混乱不清的现象,所以在信息化管理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实现电子信息化的造价工程管理十分有必要。

建筑行业针对各种工程项目都有相应的工程造价公式,通过带入一些关键的施工材料价格、施工量、工期等因数实现对于工程造价的较为精确的估算,但是在计算过程中难免由于人的主观因素造成数据的不真实,但是利用电子工程技术则可以很好的避免传统工程造价的诸多弊端,并提高造价管理效率。电子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建筑项目的仿真演示,并明确标明建筑的各个位置所使用的材料数量,以达到对于建筑材料预算的精确管理,电子信息系统完全由系统建模并自动完成核算,体现了客观性以及科学性,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提高造价管理效率。

3、促进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途径

上面我们了解了电子信息工程对于社会的积极作用,可见电子信息工程的全面发展十分重要,促进电子信息工程发展主要需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

3.1加大投入力度

新生力量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要具备宽松的生长环境以及足够的“养料”,因此国家和社会都要加大对于信息工程的研发投入力度,并加快电子信息工程在社会上的发展,以形成产业链结构,继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除了加大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投资、拓宽融资渠道之外,还需要引导与电子信息工程相关的通信行业、电力电子技术行业的发展,为电子信息产业创造生长的沃土。

3.2注重人才的培养

在加大电子信息工程投入的同时,还要进行相关人才的大力培养,在各个高效开设相关的课程,并在中小学普及相关的知识。国家要想办法拓宽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的就业渠道,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待遇,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电子信息工程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3.3建立数据存储交流平台

要加快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数据库的建立,并拓宽网络技术交流平台,为想学习相关知识的人提供最大的便利。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它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了知识面,实现全国信息化发展,作为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研究技术人员,一定要提高自身工作素质,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并向上级部门提出解决措施,确保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研究工程安全运行,从而提高信息化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洋.基于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4,(8):466-466.

[2]杨若蘅.关于对电子信息工程的认识[J].报刊荟萃,2017,(003):159.

[3]朱慧中.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应用研究[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3.

[4]赵明辉.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9):295-295.

[5]闵强.简析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J].移动信息,2016,(7):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