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性胆囊炎合并高位阑尾1例

/ 1

结石性胆囊炎合并高位阑尾1例

尹于虎安吉红符世通

(宣威市热水镇卫生院云南宣威655415)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5-0124-01

患者,男,45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10年余,加重伴发热1天”入院。患者10余年来,每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易出现右上腹阵发性绞痛,疼痛常放射至右肩背部。曾做腹部B超,发现胆囊多发结石,大者约1.0cm。右上腹疼痛症状出现时予以解痉抗感染药物治疗时,症状可缓解。但症状仍反复出现,近期由于疲劳及饮食不规律,1天前原有症状加重,伴有发热,最高体温为38.8℃,时有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无腹泻、黄疸症状,大小便尚正常。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无结核等传染病史,未做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查体:T:38.5℃,P:90次/分,R:20次/分,BP:120/84mmHg,急性痛苦面容,对答切题,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查体(-)。腹肌稍紧张,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腹部肿物,莫菲征(+),麦氏点无压痛,肠鸣音4~5次/分。辅助检查B超示:胆囊轻度肿大,壁增厚,毛糙,其内见多发结石,大者约1.2cm,肝外胆管未见异常。血常规示:WBC:16.5×109/L,N:88.2%。C-反应蛋白:108mg/L。血清总胆红素为42umol/L。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入院考虑:结石性胆囊炎,予以抗感染,解痉治疗。入院第二天,患者右上腹疼痛症状未缓解,且腹肌紧张明显、出现轻度反跳痛,体温升至39℃,患者处于烦躁,焦虑状态。考虑患者有反复胆囊炎病史,且感染指标较重,病情较严重。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急诊行胆囊切除并腹部探查术。在硬膜外麻下,取右肋缘下斜切口进行手术。术中探查:肝脏、胃十二指肠,胰腺均正常;胆囊肿大;肝下局部组织水肿,有大网膜包裹粘连,分离大网膜可见少量稀薄脓液聚集其中,味臭;盲肠在肝右叶下间隙,阑尾位于盲肠后位大约9~10点钟方向,阑尾与盲肠粘连,阑尾充血、肿胀,表面有脓性分泌物渗出,阑尾未见坏疽及穿孔。术中分清胆囊结构、结扎胆囊动脉后,予以切除胆囊,同时对阑尾也予以切除。与网膜孔处放一引流管,自右肋缘下出腹腔外。术后取半坐位,持续胃肠减压3天,术后第4天拔除引流管。患者恢复良好,术后第9天拆线,治愈出院。病理报告为慢性胆囊炎及化脓性阑尾炎。

讨论

该患者有10年余胆囊结石病史,右上腹疼痛反复发生,经抗感染及解痉治疗有效,此次症状加重,伴有发热,首先考虑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但结石性胆囊炎,未见胆管堵塞时,血常规感染指标、C-反应蛋白等较少升高明显;且患者入院第二天出现腹肌紧张明显,有轻度反跳痛等腹膜炎表现。这时应考虑腹部有无其它病变。高位阑尾,虽存在情况不多,但阑尾位置多变,一般在右下腹,也可高到肝后下,低至盆腔内,甚至越过中线到腹左侧,故高位阑尾这种诊断上的考虑也不应排外。因患者有肠胀气,阑尾B超检查欠佳,麦氏点压痛(-),给诊断上也带来一定困难。在患者症状加重,病情急的情况下,及时行胆囊切除加腹部探查,能给患者疾病以明确诊断,疾病得到合理治疗。术中的腹部探查应仔细,全面。该患者有单纯结石性胆囊炎不能解释的症状及辅助检查,故行急诊手术时,开腹探查应排除胃十二直肠穿孔、胆囊穿孔、肝脓肿、急性胰腺炎、高位阑尾等疾患。这样对于了解此病例的全面病情,防止误诊、漏诊,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对于临床工作中不能解释的症状及化验等,应提高警惕,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表现,认真研究辅助检查结果,必要时行腹腔穿刺,开腹探查等有创检查。只有仔细、全面了解病情,才能避免治疗中造成不良的后果,最终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和疾病的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