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过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3

美哉过程

王芳朱云峰

王芳朱云峰(百色学院)

摘要:诺贝尔奖是灵感+20年周期的结晶。天才思维方式是:先宏观后微观、先整体后局部、先战略后战术、先软件后硬件。人类进化趋势是:情智美。

关键词:天才情商智商美商创造力灵感

1科研成果是随机灵感的结晶

弗莱明发明青霉素、鲁班造锯、凯库勒发现苯分子的六角形环状结构、牛顿的苹果落地、爱因斯坦的跟着光走、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无一不是随机灵感的结晶。所以说科学的创造力源于灵感。

开普勒三定律花费开普勒20年时间;牛顿从苹果落地到写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花费了20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花费28年;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花费20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共计20年;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花费了22年。灵感+20年周期是天才成长为大师的途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正好说明灵感的重要性。

2天才成长为大师的客观条件

天才成长为大师的主观条件:平常心、好奇心,灵感,毅力,中上智商;客观条件:独立、自由、包容、积淀、交流。科技创造力源于灵感,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珠子一样保护民族的灵感。

开普勒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三定律、浮力定律、库仑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稳定地存在了几百亿年,科学家要忠于天,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揭示规律第一客观条件即是独立思考。

浮力定律的发现:叙拉古赫农王让工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假,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

后来,国王请阿基米德来检验。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坐进澡盆里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托起。他突然悟到可以用测定固体在水中排水量的办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他兴奋地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跑了出去,大声喊着“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他把王冠和同等重量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两个盆里,比较两盆溢出来的水,发现放王冠的盆里溢出来的水比另一盆多。这就说明王冠的体积比相同重量的纯金的体积大,所以证明了王冠里掺进了其他金属。

这次试验的意义远远大过查出金匠欺骗国王,阿基米德从中发现了浮力定律:物体在液体中所获得的浮力,等于他所排出液体的重量。

从浮力定律的发现看出:揭示规律第二客观条件是自由思考,自由思考是灵感之源。科研要求科学家:大胆假设,认真求证!牛顿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麦克斯韦假定位移电流存在建立麦克斯韦方程组,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光是电磁波。1888年赫兹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1905年狭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E=mc2,1945年原子弹爆炸之前,都是疯人疯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科研上是不成立的,因为它是消灭灵感的锐利武器,应该修改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第一标准”。

1875年,库伦注意到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相似性,大胆假设静电力服从与万有引力类似的规律,并用“扭秤实验”验证了静电场的库仑定律。从万有引力猜测出静电场的库伦定律,这就是触类旁通得到的灵感!揭示规律第三客观条件是包容,不能容忍万有引力定律就不能触类旁通得出库仑定律。

牛顿名言:“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的成就建立在阿基米德、伽利略、开普勒等前人积淀的基础之上。揭示规律第四客观条件是积淀。诺贝尔奖需要20年的积淀。

军人讲究战斗力,俗人讲究生产力,智者讲究创造力;军人蛮干,俗人苦干,智者巧干。二战后美苏瓜分德国科技成果,美国抢人,苏联抢机器。二十世纪前四十年世界科技中心在德国,诺贝尔奖多为德国科学家所得,爱因斯坦等德国一流科学家抵达美国,也带去了德国的科研传统,世界科技中心也转移到美国,诺贝尔奖多为美国科学家所得。苏联第一个将卫星放上天、载人上天,但美国利用雄厚国力奋起直追,第一个送人上月球。美国里根总统上台,利用星球大战计划拖垮苏联,这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创造力是比生产力、战斗力更持久的竞争力!

思想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广度和深度,文化也需要积淀,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两个武林高手难分胜负,怎样战胜对手?比谁更长寿!评价一个朝代的好坏看其寿命。中国的周朝八百年,文化积淀成就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罗马近1500年,文化积淀奠定西洋基础。二战时,英德协议:德军不轰炸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英军不轰炸德国的海德堡和哥廷根,西方国家保留大学就是为了保留民族发展的希望。而抗战时,日本优先轰炸中国大学,就是为了毁灭一个民族的希望。

两个交叉的圆:一位动物学家在澳洲的巴克利草原研究狼群,他发现每个狼群都有固定的活动范围,他们的活动范围大约是15公里。当他把3个狼群的活动圈微缩在图纸上,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3个圆圈是交叉的。也就是说,这些狼群在划分地盘时,留有一个公共区域。

有一年,他到希腊参加学术会议,发现两千年前的希腊人在社会学领域就发现了这一现象。他们用圆代表城邦,用几个交叉的圆来表示城邦间的融合和独立。在他们的理念中,城邦间既不能隔绝,也不能绝对的融合。只有处于既融合又独立的状态时,城邦才是最有生机的,希腊半岛才是最安全的,因此他们把交叉圆作为图腾刻在神庙上进行祭拜。

交叉的圆真具有神性吗?这位动物学家发现,这种图腾确实具有神性。他发现群体动物的活动圈处于交叉状态时,他们的繁殖能力最强,它们之间的厮杀最少,因为相交部分为他们提供了杂交的可能性,不相交的部分又使他们保存了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如果活动圈重合或相离,则决不会有这种情况,要么因重合而不断厮杀,要么因相离而种族退化。

主体在自己,适当与外界交流,科研最旺盛的。揭示规律第五客观条件是交流。

3天才思维方式

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改革是成功的,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的办学思想,营造出一种独立、自由、包容、积淀、交流的氛围,使北大成为中国新文化的发祥地。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有两个天才型的人物:蒋百里、毛泽东。一个写出《国防论》、一个写出《论持久战》指导中国抗战,最终借助国际形势,打败日本,赢得中华民族的生存与独立。

蒋百里

1901年留学日本,1906年毕业,夺得步兵科毕业第一名,获日本天皇赐刀,跟蔡锷、张孝淮并称“中国士官三杰”。袁世凯当国,任为保定军校校长。

蒋百里的识见、预言几乎是惊人的准确。1923年,蒋百里与龚浩回北京。途经徐州,蒋忽然若有所感:“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对日作战,津浦、京汉两路必被日军占领。我们国防应以三阳为据点,即洛阳、襄阳、衡阳。”

很早的时候,蒋百里就对梁漱溟说:“吾知中日之战,势不能免,胜败之分,一在械,一在人;论械则我不如敌,论人则我多于敌七、八倍。然今日军事在民众总动员,而将士不过十之三。我国系农业社会,凡农民欲以民族主义动之不易明了,惟欲破坏其所据乡村,则彼以生命相搏,故欲君于教育中注重农村……”1937年,他跟梁漱溟谈起中日战争时说,中国军民应“控制山东高地与山西高地”、“坚守一些山区不放”。因为单靠中国自己的力量无法抗得住强敌,大半国土皆要沦陷而不能守,那是没有问题的,抗且抗不了,要战胜它就更有待国际大势的变化不可了,所以需要西撤,待机反攻,合盟国之力以求收复失地。但单是靠他人,而没有“求诸己”的一面,那怎么能行?须知反攻战胜敌人的主要条件仍然在中国人自己。

“七·七”事变后,蒋百里常说:“打不了,也要打;打败了就退,退了还是打;五年、八年、十年总坚持打下去;不论打到什么天地,穷尽输光不要紧,千千万万就是不要向他妥协,最后胜利定规是我们的。你不相信,你可以睁眼看着;我们都会看得见的,除非你是一个短命鬼。”蒋的话几乎是传诵一时,只可惜他成了“短命鬼”。1938年11月蒋百里病逝于广西宜山,年仅五十七岁。

毛泽东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写《论持久战》,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有力地批驳了“亡国论”、“速胜论”。他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他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

“小诸葛”白崇禧总结:“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认为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从蒋百里、毛泽东看出天才的思维方式:先宏观后微观、先整体后局部、先战略后战术、先软件后硬件。

天赋有异秉,从宏观、整体、战略上找到兴趣点——思想软件,这需要在广泛体验的基础上找天赋,体现一个字“广”,此即情商;找准天赋沉潜下去,从微观、局部、战术上找到硬件——行动方法,体现一个字“专”,此即智商;找准方法后,推广到相关领域,享受过程带给自己的快乐,体现一个字“博”,此即美商。将“广、专、博”概括起来即“兀”。

重视智商、轻视情商带来的就是一个民族的衰落,从宋朝到清朝一千年的历史即明证;重视情商、轻视智商又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一个物种的毁灭,恐龙的历史即是明证。恐龙智商很低,它认为只要自己拼命地吃,拼命地长个头,还有哪个物种是自己的对手?它的目的达到了,恐龙的体重增长至三、五十吨重,陆地上的“巨无霸”,6500万年前的一次“彗星撞地球”一锅端,恐龙灭亡了,人算不如天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是智商,天是情商,智商服从于情商。人类进化的趋势:情、智、美。

4天才的实践

有感于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此即从宏观、整体、战略上思想软件的把握: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此后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联合孙权,在赤壁火烧曹军几十万人,占据荆州,吞并益州,取得统一中国的战略优势。但是这种战略优势毁在刘备三兄弟之手。关羽善待兵卒而傲于士大夫,关羽违背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八字诀,和孙权闹僵,在关羽北上攻打襄樊之时荆州被孙权偷袭得手,关羽父子被杀;张飞敬君子而不恤下属,张飞要为关羽报仇,因鞭打部下,被部下“于百万军中取敌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刘备要为关羽、张飞报仇,不听群臣劝谏,执意发动攻吴战争,猇亭一把火,二十余万精锐几乎全军覆没。战术性的失误可以弥补,战略上的失误无可挽回,可以说战略胜战术!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日本国小地狭,人口寡少,中国拖得起,日本拖不起,“兵民是胜利之本”,把日军拖进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这就是毛泽东的持久战——战略考虑,依据战略选择战术,游击战、运动战、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即使中国经历了忻口保卫战、南京保卫战、淞沪保卫战、徐州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等一系列的失败,但最终还是笑到了最后,笑到最后也笑得最甜。毛泽东领导艺术:大局着眼,小处着手,抓大放小。

毛泽东用古诗与父亲的家庭暴力抗争记载:有一次,毛泽东当着客人的面同父亲争论起来。毛泽东一见父亲那副凶神恶煞的样子,便跑到一个池塘边,威胁说如果父亲再向前走一步,他就要跳进水里去。通过这件事,毛泽东意识到当他用公开反抗的办法来保卫自己的“权利”时,父亲就会“妥协”下来;可是如果自己保持温顺的态度,父亲就会更加严厉地打骂他。

毛泽东的一生就是斗争的一生,这是他的情商;钻研军事,用到了抗击日本侵略上,此即智商;毛泽东享受着抗战过程中的快乐,此即美商。

参考文献:

[1]情在智先,朱云峰,王芳,史彩华.《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6期.

[2]两个交叉的圆.刘燕敏.《女子文摘》.2007年第1期.

[3]毛泽东用古诗与父亲的家庭暴力抗争.邸延生.《毛泽东生活记事》.新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