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围手术期的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白内障围手术期的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分析

朱艳花

扬州东方医院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目的:针对围手术期的白内障患者,对其施以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并且探析其护理实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0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名白内障患者作为此次调研对象,对其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不同组别。针对对照组现有的白内障患者,对其施以常规干预以及常规管理模式;针对观察组范围内的白内障患者,对其施以医院感染护理的模式,对比上述白内障患者呈现出来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患有白内障的围手术期患者相比,观察组患有白内障的患者呈现更低的感染率以及更高的满意度,其中差异具备了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于围手术期的患有白内障的患者,如果能推行全方位的医院感染管理,那么将会有助于优化整体上的管理与护理实效性,此项护理举措有助于提升满意度并且杜绝较高的医院感染概率。

【关键词】白内障围手术期;医院感染;护理管理

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白内障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眼科疾病之一,老年人作为白内障的高发人群,患者年龄较大。且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基于此我国白内障患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1]。患者一旦患上了白内障,那么存在较大可能将会表现为视力降低以及病情迅速恶化等。在情况严重时,患者当前现有的整体生活水准也将因此而遭受显著影响。探究其中根源,在于患者本身减弱了原有的免疫功能,或者表现为遗传、代谢异常、眼部遭受外伤以及老化等各种不良现象[2]。受到上述状况带来的影响,患者视网膜将很难接受正常影像的投射,因此呈现晶状体浑浊的状态。针对围手术期的白内障患者而言,应当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护理方式,对此全面探析了医院感染护理具备的实效性,具体展开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0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针对上述患者予以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年龄分布范围为40岁~85岁,平均年龄为(62.50±2.23)岁;观察组(50例):患者年龄分布范围为40岁~80岁,平均年龄为(60.00±2.54)岁。对两组上述围手术期的白内障患者现有的各类资料予以探析,结果呈现出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针对对照组患者

针对对照组患有白内障的围手术期患者,给予白内障的常规护理。患者在入住医院的状态下,对其予以全方位的病情评估、入院介绍以及日常指导。作为医护人员来讲,针对术前检查应当能够协助白内障患者妥善予以完成,确保将健康宣教渗透在手术前期与后期的整个流程中,详细涉及到如下举措:

首先是将风险管理融入术前的白内障护理中。在接受白内障手术以前,针对此类患者需要测定其当前现有的血尿常规、DR、凝血时间与出血时间、肝功能与肾功能、心电图、血压、血糖等各项机体指标[3]。在这之后,针对白内障患者还需测查其现有的角膜曲率、光定位、眼压以及色觉等要素,对此应当能够借助眼部B超等方式予以全面测查。在术前三天这个时间段里,应当局部使用抗生素类的药物或者进行口服抗生不素;在临近手术的两个小时,需要进行散瞳操作并且冲洗患者的结膜囊,确保眼部能够完全覆盖无菌纱布。针对白内障手术必需的各项器材予以灭菌并且施以消毒处理,做好各项体征的随时监测。

其次是密切监控手术中的各类风险。为了全面防控白内障手术给患者眼睫毛带来某种伤害,应当运用常规性的眼周皮肤消毒措施,以便于消除潜在性的手术污染。在每日的时间段里,都要借助紫外线来完成手术间的常规照射。在手术的当日,针对患者眼部有必要多次予以消毒。此外,对于此次手术必需的各类设备以及手术器材,都要指派专人对其给予全方位的消毒管理,运用定期检修与定期保养的方式来全面消除术中风险。

第三是控制术后风险。针对白内障患者在全面完成了白内障手术的前提下,医护人员有必要密切关注患者当前表现出来的眼部卫生状态。具体来讲,应当叮嘱患者对于滴眼药予以适当的滴入处理,瓶口清洁性以及眼部周边的清洁度进行更多的关注。在术后的阶段中,禁止患者表现为急剧运动、揉眼睛、撞击头部或者用力进行排便等行为。通过全面防控上述的行为,使得眼部出血或者伤口裂开等术后现象就能有序加以杜绝。遇到特殊状况时,某些白内障患者将会频繁表现为眼部疼痛或者低烧等状态,对其应当关注患者是否呈现怕光、眼睑充血或者眼睑肿胀、视力降低或者其他不良现象。在遇到伤口感染时,患者存在较大可能将会分泌相对较多的眼部分泌物。此外,针对即将出院的白内障患者而言,医护人员还需将相应的注意事项对其进行告知。

1.2.2针对观察组患者

针对观察组患有白内障的患者,同样需要运用上述举措来开展围手术期的白内障护理。除此以外,针对观察组的白内障患者还需施以如下的护理举措:

首先,对于上述的白内障患者,应当确保其能够入住彻底消毒之后的洁净病房。患者在入住医院的前一天,要求其自身进行洗澡,以此来杜绝患者表现为感染现象。就患者眼部而言,应当凭借泪道冲洗的方式来清除其中的分泌物,同时也要关注泪道的通畅性。通过运用上述的护理举措,能够使某些急性的眼部炎症就能予以全面消除,同时也杜绝了白内障患者表现为急性炎症的可能性。

其次,在正式开始白内障手术以前,应当清洗白内障患者的脸部,对于附着于脸部的细菌予以彻底清除,以便于杜绝眼部感染。在完成白内障手术的整个进程中,应当将关注点集中于室内清洁度,杜绝无关人员进入手术室内。因此可见,保障室内洁净度应当构成核心性与关键性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第三,在完成了白内障手术以后,每隔特定的时间段应当指引白内障患者前来复查眼部,运用定期消毒、开窗通风的举措来保障病房的洁净性和清新的空气,慎防白内障患者呈现二次感染的不良现象。医护人员一旦察觉到某些室内物品具备引发感染的隐患,则需要对此予以消毒或者直接予以清理。家属如果有必要探望白内障患者,限制患者家属探望人员的数量和时间,禁止患有传染类疾病的人员探望,如: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等疾病,有条件则需要叮嘱家属对于专用性的消毒衣进行穿戴,以免引发病房内的感染。

因此在围手术期的整个时间段里,医院感染护理都应当覆盖于患者术前、患者手术中以及患者术后的全过程,运用清洁病房灰尘以及定期清理物品的措施来保障病房应有的洁净度,同时也消除了深层次的感染隐患。

1.3排除标准

针对已经服用了禁忌药物因而遭受相应影响的白内障患者予以排除;针对无法配合此次研究、退出此次研究的白内障患者予以排除;针对具备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以及心脏病史的所有白内障患者予以排除。

1.4统计学方法

凭借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所有当前数据给予了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形式完成X2检验,运用t检验来开展组间对比。以P<0.05为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显著。

2、结果

2.1关于白内障患者表现出来的满意度状况

通过观察处于围手术期的两组白内障患者,观察期自身表现出来的整体满意度,具体可见下表:

3、讨论

3.1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对于白内障患者的重要意义

从当前现状来看,针对白内障疾病可以将其分成核性、皮质性以及后囊下侧的三种典型白内障。患者一旦患有上述某种白内障,那么自身的晶状体将不再清澈,而是迅速呈现出浑浊状态。受到上述现象给其带来的影响,白内障患者自身的视网膜将不再能够正常进行相应的成像处理,进而干扰到了平日工作以及日常学习。针对白内障如果要彻底进行治疗,可以选择手术方式或者预防干预方式。患者在患有白内障的状态下,应当叮嘱其经常进食含有维生素的食品,对于水分进行更多的补充。

然而不应忽视,某些患者由于自身具备特定的遗传因素,因而更易患上白内障。如果选择预防白内障的治疗方式,那么针对此类患者就要叮嘱其补充足量的机体内部水分,佩戴深颜色的眼镜。然而与之相比,针对白内障如果能够予以手术治疗,则可以获得相对更短的康复时间以及更为彻底的手术实效性。这主要是由于,手术治疗白内障并不会长期干扰到日常生活以及正常工作,同时也缩短了患者恢复时间。但要重视白内障手术存在较大可能引起术后感染。如果没能关注全方位的院内护理,那么针对患者恢复自身视力就可能带来干扰性,同时也无益于白内障疗效的提升。

3.2医院感染护理具备的独特优势

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医院感染护理体现为独特的护理以及管理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医院感染护理在客观上有助于杜绝二次感染,让患者病房应有的洁净度进行全面维持。医院在全面完成白内障手术的状态下,白内障患者仍需要予以持续性的护理,对其潜在的眼部感染隐患予以全面消除。具体在开展白内障护理时,医院感染护理更多关注了眼部疾病具备的强烈感染性,护理的侧重点在于保障绝对的眼部洁净。医护人员对于患有白内障并且即将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所有患者而言,都要叮嘱其随时保证脸部以及眼部周边的洁净,运用定期清洗脸部以及适当滴入眼药的方式来避免眼部遭受菌类的感染。

因此经过全面分析可知,相比于患有白内障的对照组患者来讲,观察组的所有白内障患者都呈现相对更低的院内感染概率,患者整体上拥有了更高层次的满意度。因此可见,医院感染护理应当能够全面适用于围手术期的白内障患者,因此上述的优良护理模式也要致力于全方位的适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志红.白内障围手术期的医院感染护理管理(J).医学信息.2016,29(5):128-129

[2]梁艳,曲晓瑜.白内障围手术期的医院感染护理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1):90-91.

[3]周军华.白内障围手术期的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03):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