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眼球震颤手术后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1

先天性眼球震颤手术后护理体会

翁湘潘道文

翁湘潘道文(湖北省三峡大学人民医院五官科443000)

【摘要】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一种病因不明,危害较重难以治疗的眼病。年来,我科眼肌组多采用手术治疗先天眼震,疗效较好。由于手术涉及多条眼肌,手术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现象。这是由于术中牵拉肌肉引起胃肠反应的结果。呕吐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因此,在护理上我们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辅助饮食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减轻病人的痛苦。

【关键词】眼球震颤;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147-01

先天性眼球震颤(Congenitalnystamus)又称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是一种病因不明,危害较重难以治疗的眼病。先天性眼球震颤临床表现复杂,主要有不自主的持续性的较有规律的眼球跳动或摆动,合并弱视,侧视和斜视。先天性眼球震颤治疗的目的有:减轻和停止眼球震颤,纠正代偿头位和改善功能。近年来我科眼肌组多采用手术治疗先天眼震,疗效较好,由于手术涉及多条眼肌手术后患者有不同反应,就其手术后护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在本组病例48例,男31例、女17例,占10%,10-20岁18例占37%,大于20岁者8例占16%。48例中水平眼颤44例、垂直眼颤4例、钟摆型12例占25%、跳动型36例占75%。

1.2手术方法:水平钟摆型眼震行水平直肌减弱术,水平跳动型眼震行慢相侧水平直肌的减弱术,垂直跳动型行慢相垂直直肌的减弱术,合并斜视者先行斜视矫正术。

1.3术后反应: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轻度30例占60%,中度15例占30%,重度3例占6%;术后眩晕2例占4.1%,术后复视3例占6%。

1.4术后护理:

(1)术后恶心呕吐:轻度恶心呕吐者,术后4-6小时进食不处理,一般6小时后可自行缓解;中度恶心呕吐者,口服吗丁啉或维生素B6;重度恶心呕吐者,肌内注射胃复安2ML,口服莫沙比利分散片。

(2)术后眩晕:多见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术后逐眼打开,先打开视力不好的眼睛,隔2日再打开另一眼的眼罩,鼓励患者多活动,多视物体,逐渐克服眩晕。

(3)术后复视:多见于合并斜视的患者,常见于异常视网膜反应,这种复视一般术后1-3周消失。

2讨论

手术后疼痛、疲劳、恐惧和忧虑均能抑制消化腺的分泌,使消化机能减退。所以术后要做病人的心理护理,给予必要的卫生常识指导,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术后不要马上进食,要在术后6小时进食。因手术牵拉眼肌而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增加导致呕吐,呕吐后胃内食物减少,胃酸增加,导致胃酸刺激胃黏膜引起反射性呕吐,如大量呕吐可引起水和电解质的紊乱,此时若给予低盐的流质饮食,可使胃酸减少,改变胃内环境而止吐。另外,低盐饮食可增加血液中钠的含量,钠增加可抑制生物电位作用,使迷走神经的动作电位从而降低,其兴奋性降低达止吐作用。

患者眼震的幅度越大,术后矫正的效果越欠佳,应当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免形成弱视,故学龄前儿童是手术最佳机会,并且应当加强儿童门诊弱视、斜视的卫生宣教。因为往往有斜视并眼震同时存在,必须在治疗斜视的同时治疗眼震,否则患儿的视力受到影响,再矫正视力,也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袁晨文.儿科护理学.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12-21

[2]向守志.实用眼科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401-407

[3]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5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