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诊断胃癌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X线诊断胃癌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于洪梅

黑龙江省鹤岗市妇幼保健院黑龙江鹤岗154101

摘要:目的:在胃癌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X线诊断,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探究中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42例疑似胃癌患者作为样本人群,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均分,2组患者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内患者例数是2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给予观察组患者X线诊断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癌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X线诊断可以提高患者疾病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胃癌;X线诊断;临床应用效果

【Abstract】objective:inthediagnosisofpatientswithgastriccancerintheprocessofapplicationofX-raydiagnosis,analysisofitseffectinclinicalapplication.Methods:theexplorationofthehospitalinApril2015toApril2016,42patientswithsuspectedgastriccancertreatedbyassamples,usingthemethodofthedrawwillpideallofthepatients,2patientsof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respectively,thenumberofcasesis21casesineachgrouppatients.Controlgrouppatients'laboratoryexamination,observationgrouppatients'X-raydiagnostictests.Results:detectionrateofobservationgrouppatientswasobviouslyhigherthanthatof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significant,P<0.05,thereis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inthediagnosisofpatientswithgastriccancerintheprocessofapplicationofX-raydiagnosiscanimprovethepatientsdiseasedetectionrate,worthyofclinicalpromotion.

【keywords】gastriccancer;X-raydiagnosis;Theclinicalapplicationeffectof

为了进一步探究在在胃癌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我院对42例患者进行了以下过程探究以及以下结果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探究对象需在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疑似胃癌患者中选取,患者例数是42例,组别是2组,分组方法是抽签法,对照组中患者例数是21例,男女患者比例是13:8,最大年龄是70岁,最小年龄是34岁,中位年龄为(50.58±4.54)岁;观察组中患者例数是21例,男女患者比例是12:9,最大年龄是69岁,最小年龄是33岁,中位年龄为(50.02±3.99)岁。通过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进行对比发现并不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组间数据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按照院内规范化实验室检查流程给予患者准确诊断;

给予观察组患者X线诊断检查:保证患者检查前空腹6h至12h并停用影响X线检查检出率的药物,服用产气剂并充分扩张患者的食管,产气量是350ml左右,在进行胃肠检查时利用X线给予左侧位患者准确检查,将患者与被检查床面之间保持倾斜45°然后快速向两侧翻转身体90°,待翻转6至8次后将检查床恢复原位,需要注意的是,患者需要处在左侧位同时需要将转体缓慢顺时针进行。由于患者气体具有一定的性质,因此可以根据气团的方向对患者胃底、胃窦以及胃体情况进行准确判断。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7.0软件分析本次参与探究的42例疑似胃癌患者所有临床数据,用率的形式表示2组患者的检出率对比结果,经X2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将2组患者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明显更高,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1。

3讨论

胃癌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致病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饮食习惯不良、饮酒以及遗传因素等[1],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胃癌患者在早期患病时其临床症状具有隐匿性,因自感不适从而发现几率较低,但是随着胃癌患者的病情不断发展,临床症状逐减表现出从而促使患者就诊,但此时一般已经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基本处在胃癌中期或者中晚期等,导致胃癌患者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目前临床上在治疗胃癌患者病情时一般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诊疗原则,根据大量临床经验证实,胃癌患者病情发现越早、治疗越早,则临床治疗效果越显著,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X线诊断给予患者病情早期诊断,临床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利用X线诊断胃癌患者可发现[2]:在食道黏膜上的皱襞紊乱存在局限性且具有较差连贯性,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食道黏膜皱襞中断的现象,典型患者会呈现出虚线状且在黏膜中心部位可见类似溃疡、盘状凹陷区,周围黏膜则会出现中断皱缩平滑等现象。给予胃癌患者X线诊断不仅可以在肉眼下对X线上患者发生病变的大小、形态以及形状等进行明确,还可以对有无溃疡形成和病变边缘具体情况进行明确诊断,可将其作为判断胃癌患者病变深度的有力临床参考依据。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是85.71%,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合以上理论可知,在胃癌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疾病检出率,可将其作为有效诊断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常广勇.胃癌临床X线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6):49-50.

[2]杨庆艳.X线诊断胃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