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为什么不愿教语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6-16
/ 1

语文教师为什么不愿教语文

熊志国

主题词:语文语文教师教学难当

语文教师不愿教语文,这是让局外人感到困惑不解的事。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语文教师越教语文对语文越没有兴趣

语文本来是众多学科中最具人文性的学科,这一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决定了要从事这一职业的人首先是喜欢这一学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自己必须对语文有热烈的兴趣。布鲁纳说:“教师不仅是传播者,而且还是模范,看不到语文妙处及其威力的教师,就不见得会促使别人感到这门学科的内在刺激力。”记得念大学时,我对文学十分感兴趣,常常几天就会赏读一部名著。如今,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好好读一本书了。每天,忙于应付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众多杂事,无时间亦无心情读书。语文教师不看书,对“读书”不感兴趣,又怎能让学生对读书感兴趣呢?

二.应付教学,让语文教师身心疲惫

语文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然而,我们上语文课,如工人做工一般机械;做语文教师,已成了一种谋生手段,其职责就是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即肢解一篇篇有价值无价值的文章,应付一次次乏味得令人窒息的考试。?课堂上已见不到“文”,至于“神韵”、“领悟”更是无从谈起。“名篇”不名已是不争的事实,多少名篇为一个个语段所代替,而对语段也不过是采用肢解的方法,抠这个词,辨那个句,左一个层次,右一个句序;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少了,师生沉浸在课文中创设的文情并茂的佳境少了。多少作家用心血凝结成的篇章,被讲得平平淡淡,毫无滋味,使之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绪破坏,语文失却魅力。无怪乎学生说不少文章我们自己去读倒很激动,可一经课堂上教师的分析,就提不起精神。这不是语文之故,而是我们做语文教师之错,因为我们进行的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真正的语文教学,做教师的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问题,更是将自己对文章的领悟、评判传达给学生,在愉悦之中接受语文的熏陶,从而培养语文能力。在现实教学成绩与真正的语文教学的选择中,语文教师的处境很无耐,应付教学,让他们身心疲惫。

三.越教作文,越不会写作

作文教学时,在学生面前似乎显得底气十足。我们常常是这样说,作文要怎样构思、怎样布局,要怎样琢磨、怎样结尾。这样说几乎没有讨价的余地,于是听话的学生会奉为圭臬。(我们这样一天天的“误尽苍生”。)评点起学生的作文时,显得无比的“大气”,空洞说教者有,隔靴骚痒者有,甚至错对颠倒者也有,把作文中许多精妙之处作为“劣质品”处理掉。教师会写、善写应该是份内之事,如同美术教师画画,音乐教师唱歌。语文教师能写是理所当然的事,一所学校,最会写的应该是语文教师,相比较而言这判断可能是对的。但事实又明摆着,发表文章最多的往往不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师中除有人偶尔发表过所谓的教学论文之外,又有几人在写散文或其他,这里只是说写,而不是发表。试想,每天从事如此机械的工作,语文教师的灵感怎不顿失,水平怎不渐减。其结果必然是越教作文越不会写作。

四.语文老师难当

语文老师难当。不仅是要语文老师喜爱语文、擅长语文(作文),还需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如果说前者表现为语文老师要“作家化”的话,那么,后者则要求语文老师要“学者化”。在中学各门学科中,语文是最具综合性的,它的知识内容涵盖极大。因此要求语文老师应该对各种知识进行广泛涉猎,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除具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外,应当有一定的相关知识。事实是许多语文教师没有美学、哲学、经济、社会、自然等学科的常识。《庄子》上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说明了知识之于教师的重要性。但说到底,语文教师要成为一个考试“专家”容易,而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杂家”实在困难。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应该采取怎样这样的对策。

第一.对未来的语文教师进行素质测试。为了让下一代能真正意义上接受语文教学,为了使素质教育顺利进行,为了使语文的人文性的地位得以确定,对语文教师进行素质方面的测试,而这测试不求复杂,让测试的教师当堂写一篇作文即可。

第二,语文教师要耐得失败。对学生的考试,语文不同于数理化或政史地等学科,即知识之间的衔接不是很严密,教学效果(主要指语文能力)也不可能是立竿见影,但教师的高素质一定能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有更多的耐得寂寞和牺牲精神,这不仅是对教学生而言,其实也是对我们语文教师自身素质提高而讲。

第三,作为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写一些文章,文学的学术的,长的短的,只要在写(当然最好发表),自身的文学水平就会与日俱增,理论修养也会蒸蒸日上。如此,语文教师的素质一定能得到充分保证。

第四,语文教师要培养自己对语文炽热的兴趣。如果一个教师终日以书为伴,这个书最好不是教参、教材和其他考试资料,而是一些所谓的“闲书”,即“三教九流”之类的,哲学、美学、社会等大部论著,抑或小说、杂谈、书评等短章残篇,那么,这个语文教师往往是很合格的。

“路慢慢其修远兮,吾见将上下而求索。”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且成果显著。语文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修炼,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从而达到自己愿教且能教好语文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