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践及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3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践及经验

董晓霞

(湖北医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以湖北医药学院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生为对象,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开设“双盲实验方法鉴别未知药物”设计性课程,并评估实验结果和教学效果。统计显示,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效果总体令人满意,90.3%的学生愿意接受设计性实验教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性实验是适合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模式。通过对反馈意见的分析,我们将通过选题多样化,开放先进实验仪器设备及增加动物实验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药理学实验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药理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4-0374-03

药理学以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内容为基础,探讨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是沟通医学与药学的桥梁[1]。药理学实验性强,其理论建立在动物实验基础上,实验药理学成为近代药理学的基础。药理学的发展要以其他生命科学和化学为基础,以科学实验为手段,因此药理学既是理论科学,又是实践科学[2]。

药理学实验是药理学理论指导下的科学实践,对培养科学思维、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很好的训练,这些都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和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必须的。因此,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扩展,药理学实验教学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何改进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便成了药理学教育者目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完成的实验[3]。近年来,我校提出了加强实验性教学环节,培养创新人才的口号。在该改革思想的引导下,我们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开展了“双盲实验方法鉴别未知药物”药理学设计性实验教学。主要是由老师介绍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要求学生根据布置的课题查阅文献,独立完成课题设计[4],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新的教学模式的形成提供了科学依据。

1.教学方法设计

1.1研究对象

参加学生: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生,共72人。

实验分组:受开放实验室空间限制,分三个实验室。

实验教材:选用郑先科、李国华主编的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机能实验科学》。

1.2研究方法

从现有的实验条件和理论范围综合考虑,根据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的基础,选定实验题目“双盲实验方法鉴别未知药物”。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写出实验原理并设计实验方法。为确保每位同学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我们采取学生以4人一组为单位,要求每人都必须参与实验设计及动手操作。通过查阅《药理学》相关内容,对实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筛选,提出自己的设计性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可行性分析及注意事项[5]。实验方案提出后,教师认真审阅,对存在的问题与学生讨论,启发和点拨学生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实验方案确定后,由学生依照修改好的实验设计方案和操作步骤,仔细进行实验并记录好实验的原始数据。教师负责从旁指导,并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中所出现各种数据和现象进行客观记录。实验结束后,各实验小组分别对结果进行归纳和统计,提交一份内容详实、数据完整的报告,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实验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性建议。实验报告书写完成后,教师批阅,对实验质量做出评价,对实验中的关键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指导[6]。进一步以匿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反馈学生对设计性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意见(表1)。

1.3实验步骤及结果

标本制备:取禁食24h的豚鼠一只,击头致死,立即剖腹取回肠一段,放入盛有冷台氏液的培养皿中,冲洗干净,一段固定于标本板上,另一端连在肌力传感器的应变梁上,置于含台氏液的玻璃浴槽内。

仪器连接及实验要求:根据标本具体变化调节BL-420系统连接及参数设置。要求以乙酰胆碱为工具药,鉴别未知药物(生理盐水、阿托品、组胺、苯海拉明),根据设计的实验步骤给药,比较给药前后豚鼠回肠平滑肌张力的收缩幅度的变化情况,分析药物的作用,鉴别出未知药物。

2.评估实验教学的初步成果

2.1实验报告质量高,教学效果好

该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一共收到实验报告72份,实验报告提交率达100%,且报告内容较为充实,说明学生细心对待了此次实验报告的书写,而不是像以往实验报告多数是照搬课本内容。多数同学实验摘要部分的书写认真规范,能依次从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及实验结论四个方面仔细阐述,这能明显提高学生书写报告及论文的能力。实验过程中同学除了能认真讨论实验步骤,还能根据实验数据的变化及时调整实验方案。这些都要求同学不仅要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所以通过此次实验可显著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实验结果部分除了正确鉴别出四种未知药物,多数同学还熟练掌握了BL-420系统参数的调节和张力图形的剪切方法,掌握了更多的实验方法及提高了同学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因此这次实验教学的开展使同学们对于科研课题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系统而全面的锻炼,有助于学生科研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高。

2.2学生参与课题设计研究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

从实验设计到结果总结,学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都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自主思考,分析问题及动手解决问题,甚至还需要集思广益,展开思路,探究更深奥的实验原理。这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及提高团队合作能力。设计性实验教学还可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实验设计,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验步骤的设计就是学习如何把基础课程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也就提出了一个学习要求,那就是夯实基础知识。另外,在药理学实践上要灵活谨慎,活学活用。这次实验方法的设计中,呈现出方案的多样性特征,几乎每组学生都设计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案,有的同学以已知药乙酰胆碱为工具,分别跟四个未知药物反应先鉴别出拮抗剂;有的同学分别给四个未知药物先鉴别出激动药;有的同学采用随机给药的方式鉴别激动药等多种实验设计方案。随后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了评价。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大大提高。学生反馈意见认为,对实验原理进行资料查阅虽然花的时间较多,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更强,掌握得更牢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及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既能提高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3设计性教学颇受学生喜欢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72份,回收72份,回收率10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3%的学生愿意接受设计性实验教学;81.6%的学生认为设计性教学可以加强学习的主动性;83.3%的学生认为此法培养了团队意识与精神;94.4%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自学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90.3%的学生认为此法加强了其创新意识的培养;87.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其动手操作能力;88.9%的学生支持以后在其它课程中开展设计性实验教学。

3.讨论

多年来,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教学思维的干扰,很多教师以为实验教学仅仅只是课堂理论的补充与验证;实验教学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以往的药理学实验大多都是些验证性实验或操作性实验,只要求学生按部就班的通过实验来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主要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实验讲义完成实验,学生几乎完全依赖于教师的示教和详细的讲解而不去思虑更多的问题,学生的的创造性得不到发挥,知识面无法拓宽[7];另外还有很多学生认为实验课简单乏味、可有可无,对实验课缺乏积极性。所以,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使实验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是药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然趋势,这不仅能提高药理学的教学质量,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增加实验成功率,成就学生的成功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设计性实验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论证→开展实验研究→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审阅的方式,帮助学生经历一次较完整的科研训练。学生通过自选、自设、自做实验,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分析,对科研的认识更加深刻,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得以加强,为今后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8]。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落实,设计性实验教学已经成为了各个医学院校大力推崇的一项重点教学内容。设计性实验采取了更加科学的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科学的手段来对实验技术和方法进行重新设计,整个实验的探索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对学生自主研究、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9]。

这次设计性实验中,同学们的实验报告质量不仅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同学们还能提出一些宝贵的建设性意见。例如有学生指出,动物实验数量太少,应进一步增加;仪器设备损坏严重,应大规模更新等。最后调查结果也表明,学生对这次探索性实验的满意度较高,比以往的操作型实验更感兴趣,多数同学表示以后想增加设计性实验的课程。这些事实证明,探索性实验教学的开展能使同学们对于科研课题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得到了系统而全面的锻炼[10]。总体上来看,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基本能保证教学目标的贯彻和实施,该教学法具有必要性和可操作性[11]。

由于实验经费和实验条件的限制,设计性实验的选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使得该教学方法的深入和全面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由于实验学时较少,本次实验教学中没有开展综合性实验,前期资料的阅读积累和文献检索等内容几乎没有涉及到,不利于学生对药理学实验的充分了解。因此,如何使实验教学充分发挥作用、提高药理学实验教学质量,还需不断探索、总结和摸索。

【参考文献】

[1]杨宝峰,苏定冯.药理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

[2]辛玉艳,马晓晶.临床用药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210-211.

[3]郭靖.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新模式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86-87.

[4]李军,吴翀,陈晓红,周红.药理学实验教学的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5):796-797.

[5]关志宇,陈丽华,杨明,黄潇,曾文雪,刘婧,朱卫丰,徐欣欣,关云艳.设计性实验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实践[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28(1):87-89.

[6]沈力.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3):466-467.

[7]李睿,刘芳萍,张秀英,李继昌,盛尊来,高利.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体会[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4(3):18-19.

[8]骆新,陶义存,王烨,毛新民,李琳琳.设计性实验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6,6(4):203-205.

[9]白明,汪保英,苗明三.《药理学》实验教学中设计性实验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3):50-51.

[10]徐志立,张莹,张旭,陶小军.中药药理学综合性实验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生物技术世界,2015(9):220-220.

[11]余薇,吴基良,闵清,郭霜.药学专业药理学探索性实验教学的尝试和体会[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6):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