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转变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转变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

庞海帆

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体育的发展与未来,必须更加注重学校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与社会的高度文明及素质教育相协调。转变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式,是值得广大体育工作者去重视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增强学生体质,改变心理状态以及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体育作为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结合部分,它所处的基础地位十分重要。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我国学校体育如何发展才能适应现代的飞速发展,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其中,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式是学校体育发展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各种发展要素的不同组合设计和制度安排,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对应着与其不同的发展方式,而学校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促进作为学校体育良性运行的最根本要求。

一、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面临的形式

1.国家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

长期以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我国青少年体育的发展,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特别是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对我国中小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上好体育课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落实阳光体育工作,在实施5年后,国务院发布了53号文件,要求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点。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学校体育改革提出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健康”的明确要求。这一系列重要文件表明了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学校体育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问题,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

2.青少年学生体质问题严峻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连续26年下滑,这个势头尚未停止。而2016年距离2020年中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只剩下不足4年。问题突出。从1985年开始,中国进行了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在2006年8月19日举行的“首届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出示了一组数据: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学生肥胖率迅速增加,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视的比例,初中生接近六成,高中生为七成六,大学生高达八成三。而在分析以上状况的原因时有两项原因就提到了学校体育:(1)体育教育不能按国家规定严格实施,导致学校体育课程不能开齐开足,学生正常体育活动时间被挤占;体育课程缺乏科学设计,脱离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大大削弱了锻炼效果。(2)体育教师数量不足和教学能力下降降低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学校体育安全保障制度的缺失以及场地器材的缺乏制约了学校体育的全面开展。如何解决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问题,如何更好的应对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的发展目标,这些都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二、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需要

影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因素是阻碍学校体育发展的根本问题。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的是强迫式发展,就是在“国家意志”的主导下,按照国家的需求去主导学校体育发展,忽略了学校体育发展主体——“学生”的内在兴趣和需求,再加上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学生无法从内部激发出参与体育的积极性。阳光体育、快乐体育,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去开心,去笑,应该是让他们快乐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看看我们如今的体育课,运动量远远达不到课程要求的标准,上课内容单一死板,学生根本就没有上体育课的欲望,有一项调查文问学生,你喜不喜欢体育课,他的回答是喜欢;再问你喜不喜欢上体育课,他的回答是否定的,这个回答不值得老师和学校去反思吗,是不是方式是存在问题,从根本上曲解了“快乐体育”的含义。

同时,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态度和重视极大地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及发展方向。当前学校领导最为关心的学校体育工作就是校运动队参加竞赛所取得的名次,其次就是体育升学的考试,反而最为重要的学生体质问题在他们看来却没有那么的重要。只有增强国民体质,增强青少年体质才是重要的,这个所谓少年强则国强。这就体现出了学校体育的重要意义更体现出了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三、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环境要求

学校体育发展的环境问题是指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指政策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国家的重视和政策已经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是各个地方和部门的执行力值得让我们深思,是否真的读懂了政策的要求,而不是一味的去为了完成“国家任务”。学生在学校的课余时间是有效的,而借课、占课已经成了一种常态,原因很简单——体育课不重要,数语外才是重点。观念的改变很重要,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学到再多也是无用的。

同时,社会、学校、家庭所形成的体育锻炼环境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学生想去踢足球、打篮球时,家长就会说不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就知道去玩有什么用不准去。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会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如何有效地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体育锻炼链接是实现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完全人格,首为体育”,缺少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教育的体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理念和目标应该是确立在育人的前提下,重点放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上,强调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上课不是在表演,公开课不是彩排好的微电影,学生觉得好的体育课,才是真正的好,不是学生笑了就是所谓的快乐体育了,要做到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全面提升。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转变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我们重担在肩,责任在身。

参考文献:

1、张正民.陈宁.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诉求与理论导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12.15;

2、郑锋.李果.黔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导刊(中旬刊),2012.10.15;

3、金承哲.金在龙.教育国际化视野下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12.15;

作者:庞海帆,男,汉族,河北省,(1990—),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