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有企业政工工作者出路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对国有企业政工工作者出路的探讨

娄勇

中铝中州铝业有限公司

摘要:政工干部是国有企业中具有特色的岗位设置,在国企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迫于市场和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精简和压缩党务部门,轻视或不重视党务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政工干部的地位尴尬而又无奈。笔者试就国企政工工作者的出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企;政工;党务工作

一、当前企业政工队伍的工作现状

不少政工干部都有同样的切身感触:常常身陷繁杂的事务不得喘息,忙得头晕眼花是家常便饭,但自己的工作却不被领导重视,难以得到同事的认可和理解;总是忙于各类活动的组织和困难员工的慰问救助,又常被认为工作清闲、无所事事;员工队伍思想有波动时毫无怨言冲上前线“救火”,企业发展平稳时又被排挤在管理核心的边缘……政工干部就常被这样的尴尬处境困扰。

政工部门是基层单位党务工作的办事机构,主要职责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员工队伍的思想稳定。2012年经济危机以来,迫于行业调整和竞争对手的双重压力,中州铝业精简机构、压缩人员进行转型发展。许多职能部门、岗位被裁撤、合并,本就处于边缘的党务部门未能幸免。多次改革重组中,受机构设置限制,中州铝业多数二级单位取消了党务部门设置,仅保留了1-2个政工岗位,不但其职能并入其他部门,而且内外宣传、企业文化建设、信访维稳、普法教育以及群众工作等等与企业生产经营联系不慎紧密的内容一股脑的全部纳入党务部门职责。这些工作因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往往也得不到领导、同事的重视、理解和支持。

每天8小时,政工人员忙于各种汇报、检查,各种会议越精简越多,频次越来越密。面对上级组织的各项工作安排,多则2-3人,少则“光杆司令”的二级单位党务部门只有疲于应付,根本就谈不上党务工作的改革创新。因此,不少员工认为政工干部的工作方法老套,没有为企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在他们眼中,党务部门就是给领导写写报告,到上级机关开开会,发个文件、传达一下精神,组织一些不痛不痒的会议和活动;在他们看来,政工干部爱“打官腔”、说空话、办虚事。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基层党务工作定位不够准确。党务部门是基层党组织的办事机构,本就与行政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现实工作中,由于企业更注重经营业绩,领导往往将主要的精力、人力、物力放在生产经营上,而留给党务部门可支配的“资源”极其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务工作的作用发挥。变向的对单位员工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导,大家错误地认为党务部门是辅助部门,工作不重要,党务工作迟一点完成或应付了事无碍大局;甚至个别基层管理者将党务工作看做是“包袱”,认为党务工作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催得紧了,就以生产任务多、时间紧迫为由对付;久而久之,有的政工干部也出现了认识偏差,自认为党务工作可有可无,从而轻视了本职工作,放松了自身素质提升,放宽了对工作的要求,放弃了理想和追求。

二是基层政工人员配置不合理。经历数次改革,中州铝业机关职能部门分分合合,机关党务部门细分为党群、工会、纪委、信访等多个职能部门,他们各自有独立的业务,直接领导着各基层单位的党务工作。在此模式下,基层单位高度精简的政工人员面对上级的多头管理,只能苦苦支撑。据了解,人员偏少、任务繁重、待遇偏低是基层党务工作的普遍现状。而这导致基层政工人员工作应付缺乏创新,这也是党务工作流于形式、令人反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是基层政工人员职业上升通道狭窄。实际工作中,政工人员的职位晋升和发展出路并不乐观,企业里政工人员与专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相比,其职位晋升的机会不均等,不但表现为企业的管理和技术职位设置比政工岗位多,而且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也大多是从业务技术人员中优先选拔;出于多重因素考虑,将调整下来的行政领导安排在政工系统担任高级职务也是很常见的做法。受制于此,不少政工人员无奈的选择转行,重新从工程技术岗位干起;也有人在政工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而得不到提拔,只能默默承受直至退休;还有一部分人会在企业改革时被无情转岗、裁撤或分流。这都让政工人员有所顾忌。

四是企业对基层政工人员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由于基层单位往往强调经营业绩的重要性,因此在业务培训、工作经费和评先评优等方面都全面倾斜到技术部门和主体生产单元,而党务部门各种政策激励保障却跟不上形势。工作中,党务部门业务相对单一、封闭,与其他业务部门交叉较少,再加上党务工作多是一些精神层面上的东西,让人摸不着、看不见,这就很难让大家实实在在看到党务工作的任务量多少,也感觉不到党务工作的费时费脑费心,自然就不会在绩效考核、增量奖励、评先评优、岗位晋升等方面多考虑政工人员。生产系统每年都会邀请专家授课、或组织外出脱产学习,而政工系统的培训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没有保证,走出去借鉴他山之石更是鲜见;职称评聘方面,生产系统和工程技术人员其日常工作的内容可直接拿来评聘职称,而政工人员每天干的事务工作不能“为我所用”,他们需要耗费自己的业余时间和精力去撰写论文、积累业绩,以满足职称晋升的条件;年终评优评先,种类繁多的奖项设置名额大都向生产或技术人员倾斜,政工系统的荣誉无论是名额设置还是奖金的多少,都比生产技术人员要逊色许多。

三、党务工作者的出路

十八大以来,随着党对国企领导地位的全面加强,笔者认为中州铝业应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党务工作者全面的保障;同时,作为政工人员,也要紧跟形势,多些作为,少些抱怨,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获得大家的认可,为自己赢得更广阔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一要找准定位,树立全局观念。现代企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经营任务不是任何一个部门和员工能独立完成的,这就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部门和员工就是机器上的部件,缺少任何一个部件企业都不能正常运转。对党务部门而言,要站在公司全局的高度,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化虚为实,变软指标为硬约束;要善于从生产经营管理中发现思想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方案加以解决,为员工、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

二要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政工干部要转变观念,树立为生产经营服务的意识,处理好经营管理与党务工作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要提高效率、转变作风,按照“三严三实”“两学一做”要求,主动工作,“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切实为员工服务;要主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找问题、挖潜力,为企业作出有益贡献。

三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政工干部要强化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主动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不但要有“能说会写”的本事,还要有意识培养自己懂经营、会管理的能力,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充实生产经营、人力资源、财务管理、法律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只有各方面知识都涉猎,才能与业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把话说到点儿上;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管理中拥有“话语权”和“发言权”,为自己赢得地位和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