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铁应急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城市地铁应急管理研究

李岩

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地铁发展迅猛。截止2017年末,我国内地共有34个城市开通地铁,开通线路165条,运营里程5033公里。仅2017年,全国新增运营线路32条,880公里。在建线路多,新线投运速度快、强度大是这一轮建设热潮中的重要特征。如此高强度、大规模的新线投运,对管理、人员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而这些挑战最终将可能演变为安全风险。因此对当前我国地铁所处的快速发展阶段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应急管理安全研究。

关键词:城市;交通轨道;应急管理;突发事件;

引言

我国城市交通轨道基本运行平稳,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这得益于平时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保障机制。但是也发生过地铁停电造成游客恐慌的事件发生,尽管没有人员受伤,但是地铁在地下运行,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重大灾难。地下交通轨道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公共服务项目,因此必须严格管理各个环节,经营者必须要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应急管理机制。

1城市交通轨道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运营人员配备及培养培训不足

一般来讲,地铁每公里需配备员工50-70名,以一年新投运线路为100公里计,则需要新增员工5000-7000名,这对于一个城市的企业来讲,规模非常大。当有新线投运时,各地铁运营公司一般采用抽调其他线路的部分老员工至新线,与新员工一道参与新线运营,新老员工比例一般为1:1。当新线投入速度过快时,会较大程度摊薄地铁线网的熟练运营人员的数量。同时,新线投入速度过快也将压缩员工为提升业务能力所进行的培训,导致培养培训不充分。

1.2存在安全隐患

一些城市交通轨道安全隔离门建设,比如近日在南京南站一个强行翻越高铁列车轨道的男子被列车挤压身亡,虽然这不是铁路部门的责任,但是也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在高峰期拥挤和个别人自杀因素的影响下,城市交通轨道必须要着重防止这类事件发生。密封式屏蔽门的建设必须全部普及,完全隔离人群和列车,确保列车停稳之后再开门。我国城市交通压力逐渐增大,尤其是在早高峰和晚高峰时期,甚至出现乘客抢座出现的斗殴事件,这非常容易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此外因为地铁口在人员密集区域,甚至有个别流浪人员留宿在出入口,这都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虽然这方面我国比韩国等发达国家做得都要好,但是也是存在的。在监控系统和数据分析等方面,地铁员工还缺乏应急能力,对情报的获取和决策能力方面较差。

1.3客流组织复杂程度增加

快速发展使得成网速度加快,换乘站增速加快,换乘站客流组织工作较一般车站要复杂得多,部分换乘站甚至为三线,甚至四线换乘,客流组织工作复杂。同时,地铁网络通达性的提高,也使得客流预测和组织难度加大,成网之后客流的流向、流量等都会有较大的变化,突发大客流的几率增加。客流组织复杂是线网规模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新线投入速度过快,部分线路及车站的经验及管理制度等尚未来得及适应这种发展,将可能导致安全风险。

2城市地铁应急管理

2.1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应急管理是基于突发事件全过程的管理行为,应急预案的制定及应急演练是应急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两个内容。应急管理体系的制定应充分结合地铁当前发展阶段的特征,并对线网特征发生变化所导致的客流量、流向及社会环境等的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应根据线网特征的变化,及时更新应急管理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等工作。

2.2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的制度是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保障,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包括:

(1)建立科学的运营安全管理制度。使安全生产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

(2)健全监督检查机制。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检查。

(3)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在以上常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应充分结合地铁当前发展阶段的特征,从人员、车站设施设备运用、客流组织等入手,进一步完善运营安全管理制度。

2.3建设运营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运营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于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和事故的预防、救援、处理,是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有效途径。目前,已有部分城市轨道运营公司开展了此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例如天津地铁运营公司开发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涵盖日常安全管理、风险管控、安全宣教、职业健康卫生、安全资料管理、突发事件应对和事件调查分析七大模块,安全管理成效显著。

2.4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架构

为了达到“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置”的目的,应急架构必须权责明确,分工清晰,管理部门建立常态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和风险探测。建立风险预警机构来进行专业风险识别,将大数据和风险决策相结合,提前预测风险,避免重大事故。完善应急预案的编写,以简明扼要便于实施为原则,预案落实到各个单位,确保预案有严格执行性和根据实际情况的动态性。要推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演习,一方面在广大地铁员工中贯彻应急管理意识,定期组织员工、发动群众进行应急演练,另一方面地铁要利用乘车时间宣传自救知识和风险应对方案,避免因为突发事件造成的大规模恐慌。

2.5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应急管理机制

从地铁交通的安全、风险和可靠性进行分析,找出重点危险源,建立预警防范和事后管理机制。由于发达国家城市交通轨道建设历史悠久,有过许多血的教训,因此国内地铁交通应急管理部门应该收集这些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把握每一个经济环境下可能发生的事故,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具体来说,第一,建立国家、省和市的三级应急管理机制,根据事件危险级别,启动不同方案。比如发生因为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就要启动国家级救援和管理,确保快速响应。第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突发事件下地铁可以停运和限制客流的权力。要在法律层面对地铁交通公共安全和城市公共安全等重要安全层级进行立法。确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架构、职责;应具备的应急预案的制定、发布和实施;突发事故预警、处置、救援、善后等。明确城市地铁交通安全培训、教育、演练、信息披露和发布等相关内容。

2.6建立以事前防范为主的意识

应急管理要建立事前防范意识,把隐患消灭在未然之中。比如利用群众力量进行反恐预防,利用大数据进行风险排查,利用模拟演练提前甄别可能发生的危险。更为重要的是为全面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要在工程质量、通道安全、逃生途径、管理措施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比如建立工程质量严格监督机制,加强乘警警备力量和管理,对那些心怀不轨的分子加大威慑,严格确立责任人。一旦发生事件,这些日常管理负责人可以迅速指挥人们有序逃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地铁发展阶段可能带来的运营风险进行深入分析,从运营人员的配备及培养培训、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等、运营应急安全管理系统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基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应急安全对策。研究所做的工作对于充分认识地铁的发展阶段特征及存在的风险,探寻科学有效的运营管理安全理念及制度对于地铁行业发展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晓杰.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10):185-186.

[2]李志东.地铁运营安全的风险评估与管理[J].价值工程,2017,36(23):54-56.

[3]城市地铁交通2017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J].城市地铁交通,2018(04):6-25.

作者姓名:李岩

作者身份证号码:23230219910306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