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与思考

李雯雯

李雯雯(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信息中心的图书馆、档案馆,如何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成为我们必须加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信息资源是指可供利用并产生效益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有关的各种文字、数字、音像、图表、语言等一切信息的总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平台,加上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台了许多有利政策,使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关注热点,各行各业都掀起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浪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信息中心的图书馆、档案馆,如何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成为我们必须加以研究的课题。

1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趋势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图书馆界开始尝试一定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本世纪初,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档案馆、科研情报院所等几个系统的共建共享迅速开展起来,同时开展了标准规范的前瞻性研究,以便在更大范围内更好地开展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2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长期以来,我国档案馆都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虽然改革开放以来这些观念正在逐步淡化,但影响仍然存在,并直接影响档案馆合作、协调的整体观念。

2.2自动化不普及,地区网络发展不平衡。目前,在我国众多档案馆中,仍有一些院校未使用计算机,许多档案馆在实现自动化过程中随意性大,在硬件、软件、数据库的建设上,自搞一套,造成系统不配套,浪费性大,在网络建设中过分依赖互联网,而忽视自身网络建设和数据库的甘特图维护。致使网上信息量减少甚至枯竭。

2.3资金投入有限。

2.4人员素质的制约。信息共享基础建设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人才和信息资源开发人才,而各种档案馆原有的工作人员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普遍缺乏,加之档案馆自身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弱,因此,如何解决人才的培训和开发是当前档案馆信息共享建设面临的大问题。

2.5面临知识产权纠纷和信息安全问题。

3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

3.1打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在档案馆信息共享的建设中提高档案馆人的认识,让他们站在档案馆事业的高度来正确理解“联合协作,资源共享”。

3.2统一标准,避免重复建设。标准化对信息资源的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和深度开发利用,对避免重复和资源浪费至关重要。

3.3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既保证全社会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享,又能保护知识产权并打击利用网络进行犯罪的集团和个人。

3.4加强档案馆人员培训。

4由于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念的理解认识还不够深入,出现了不少认识上的“误区”和实践中的种种问题。

4.1建设主体多元化的问题。建设主体多元化问题,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指宏观意义上的,指行业或部门建设主体;二是微观意义上的,指一个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内的众多成员的集合。

(1)宏观意义上的建设主体呈多元化态势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已经遍及社会各个部门和行业。(2)微观意义上的建设主体多元化中的层次和资质问题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基于共建的共享,共建的积极意义和作用无庸置疑,共建意味着建设主体多元化,但这个多元化是不是越多越好,控制在多高的层次,多大范围,什么样的参与单位可以成为建设主体,主体资格的评审和考核机制等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

4.2信息资源共享和机会均等的问题。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要信奉“信息共享,机会均等”的原则。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机会不一定完全均等。另一方面,就算是机会上均等了,但也并非结果上相同,这取决于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服务范围和功能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建设成功,实力雄厚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容易形成信息垄断,对体系内的成员完全开放,对体系外的个体或团体设置高门槛准入制度或者排斥制度。(2)在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内部,也有实力层次不同的成员,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贡献大的成员享受更多的信息利用优先权。(3)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客户也有重点和一般之分,在信息资源保障和服务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重点用户的信息需要。(4)尽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对所有人的权利完全一样,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和利用,但地域的差别,用户自身的信息素养程度不一,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和条件不同,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如贫穷落后地区的用户面对着网络上庞大的信息资源,可能没有信息意识和能力去获取。

4.3信息资源建设中的“重和轻”的问题。在信息共建共享的热潮中,已经出现了一些轻重不平衡问题,这使得一些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成了面子光鲜、功能低下、内容空乏、更新缓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主要问题有:

(1)重名轻利。信息化更多成了所谓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这种表面与“国际接轨”的发展模式已经形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有相当数量的政府、企业网站,长期在互联网上闲置无用,信息不更新,信息化的良好初衷被严重扭曲变形。(2)重建设轻整合。建设目标不够明确,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信息资源的组织和利用相对薄弱。目前,我国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大张旗鼓地搞信息资源基础工程的建设,大力推广局域网、无线技术以及宽带网络的接入,这很大程度上是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片面误解。殊不知,“共享”的内容是其中的信息资源,目前,所缺乏的就是对信息资源的有效的开发和整合,缺乏深层次的信息组织和挖掘。(3)重硬件轻软件。各单位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往往在前期投入比较大,用大量的资金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等相关设施,而对后期的维护,人员的培训,资源的管理协调等问题重视不够。为了解决“重硬轻软”这个老大难问题,国家甚至不得不明文规定,“利用财政资金建设的信息化工程,用于购买软件产品和服务的资金原则上不得低于总投资的30%,其中用于采购软件的资金不得低于50%。”(4)重内部管理轻对外服务。目前许多信息部门的基础设施都比较完善,有的还建立了特色的数据库,有优秀的信息管理人才,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程序。但这些部门仅仅做到的就是自己内部的科学规划,没有树立“共享的目的就是为了大家共同利用资源”,没有树立“好的管理就是为了更好的对外服务”的理念。也就等于是没有从根本上树立“共享”的理念。

4.4“信息孤岛”问题。“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各单位在开发或引进应用系统的时候,都是各自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进行,一般不会考虑到各单位和各系统之间的数据标准和信息共享问题,这种不从长远来考虑的发展模式是导致“信息孤岛”的不断产生的重要原因。

“信息孤岛”导致了各系统之间的信息不能互通共享,分离的信息和多个系统也使人们难以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了解相关的信息。另外,各个信息平台有可能发布了相同或相似的信息,这样人们在查找所需信息的时候,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信息孤岛”造成信息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已经成为信息资源共享的一大瓶颈。

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浪潮的冲击下,如何冷静下来,思考在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成为了未来共享工程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个伟大而又全新的工程,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各行各业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摸索着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