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腹泻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2

功能性腹泻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王永峰秦竞开陈其报

王永峰秦竞开陈其报

(河北省献县中医医院河北献县062250)

【摘要】功能性腹泻(FunctionalDiarrhea)属于功能性肠病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不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排松散便或水样便。随着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功能性腹泻发病率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影响着患者身心健康、工作和生活质量,并大大增加了健康保健开支。功能性腹泻的确切发病率仍不可知。但据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功能性腹泻约占健康体检人数的41.7%,且发病率性别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男性多于女性,对广州市民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结果功能性腹泻占4.1%。现将近年来的医学刊物中关于功能性腹泻的文献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关键词】功能性腹泻;脾胃;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R59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009-01

1病因病机

本病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病因多由外感六淫、疫毒、饮食失宜、情志失调、素体虚弱及痰饮、瘀血等病因、病理因素。病机关键脾虚湿盛,导致脾运化失司,水谷不化,清浊不分,并走大肠,混杂而下,而成泄泻。发病与脾、肝、肾三脏功能失调尤为密切,梁超教授等[1]认为脾胃虚弱是导致功能性腹泻的病机关键并贯穿疾病始终,脾胃虚弱则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升降失常,运化无权,则清浊不分,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潘佳蕾等[2]认为本病病机脾虚湿重,导致脏腑失调,失于运化,水谷不化精微,湿浊内生,湿邪下注,发为泄泻,病程中常夹杂寒凝、阴虚等,致使病情缠绵难愈。林德士等[3]认为本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外邪、脾胃虚弱、肝脾不和以及肾阳不足等,均可导致脾胃功能失常,而发生泄泻。病程漫长者可致虚实夹杂,阴阳亏虚,精血不足,气滞血瘀,寒热湿浊壅遏不化,导致肠腑既失温熙滋养,又加内蕴余邪侵扰,互为因果,胶着不化,终致腹泻长年不愈。潘光强等[4]总结前人经验,认为本病主要病机多为肝脾不调,每多及于肾。骆殊等[5]总结单兆伟教授的临证经验,认为本病病机以脾虚湿盛为本,所夹湿热为标,且久病不已,累及肝肾,进而导致肝木乘脾或脾虚及肾的病理变化。刘敏等[6]论述余绍源教授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认为脾胃虚弱、水湿不化是其病因病机核心。张杰等[7]介绍李德新从“脾”论治本病经验,认为在脾虚是导致本病的病机关键并贯穿疾病始终。

2辨证分型

陈氏[8]将功能性腹泻分为脾虚肝旺型、寒热夹杂型、脾胃虚弱型、脾肾阳虚型。周氏其归为寒湿困脾、肝郁脾虚、脾胃虚弱、脾肾阳虚四型。腹泻日久不愈,病机复杂,在临床上寒热虚实之间常互相兼挟或演变,颇难截然分开,对于顽固、疑难病例多有脾津亏虚、肾阳亏虚、痰饮、瘀血的特点。罗氏将功能性腹泻分为:寒湿困脾型、肝郁脾虚型、脾胃虚弱型、脾肾两虚型等。临床上本病虽然以脾胃虚弱型为多,但患者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加之精神刺激,郁怒伤肝,忧思郁结于脾,故无论那种证型都应涉及于肝,又久病穷及于肾,肾阳不足也不可忽视。

3辨证论治

3.1分型论治

罗祥忠将功能性腹泻分四型论治:(1)寒湿困脾型-胃苓汤加减;(2)肝郁脾虚型-四逆散加减;(3)脾胃虚弱型-参苓白术散加减;(4)脾肾两虚型-理中汤加四神丸加减,并指出本病总以运脾化湿为原则,配以燥湿健脾,疏肝健脾,益气补中,温补脾肾为辅。李树宝等将其分为湿热蕴结、脾虚湿盛、脾肾两虚3个证型,分别用白头翁汤加葛根苓连汤加味、四神丸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加味。余立功将之分为脾胃虚弱、肝脾不和及脾肾阳虚,各治以附子理中汤加减、痛泻要方加减及四神丸加减。陈贵华将之分为寒湿、湿热、食积、脾虚、肾泄及土败木贼6个证型,分别用胃苓汤合八柱散、葛根芩连汤合四苓汤、香砂平胃散合保和丸、益气健脾汤合参苓白术散、四神丸、痛泻要方化裁。范文斌将之分为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肝气犯脾及湿热留恋4型,分别用参苓白术散、理中汤合四神丸、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及葛根芩连汤加减。柯继雄认为脾胃虚弱型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加苍术、陈皮、肉蔻仁、扁豆花、厚朴等药;脾虚湿困型用胃苓汤加苍术、草蔻仁、川(厚)朴、藿香等芳香燥湿之品;肝脾不和型以痛泻要方为主;脾肾阳虚,以四神丸合理中汤为主方,酌加诃子、煨肉豆蔻、乌梅、山楂炭等收敛固涩之药。脾阴不足以参苓白术散加乌梅、木瓜、石斛、白芍、山楂、诃子等甘酸养阴收涩之品;肠虚滑泻选用真人养脏汤、桃花汤等,酌加石榴皮、乌梅炭、诃子等收敛药。杨帆将之分为脾虚湿困、气阴不足及脾肾阳虚3型,以健脾补肾止泻汤随证加减。功能性腹泻病位虽在肠腑,但与诸脏腑均有密切联系,临证多从脾、肝、肾论治。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分别施以运脾、疏肝,温肾等配合化湿来治疗。

3.2基本方加减治疗

临床上有许多医家根据多年来在临床上积累的丰富的临床经验,自拟方药,在功能性腹泻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李昆三健脾理气,渗湿止泻为主,方用资生丸加减:川黄连,藿香,白术,薏苡仁,白茯苓,山楂,陈皮,白扁豆,莲子肉,淮山药,砂仁,白豆蔻,炒芡实,麦芽,佛手,木香,甘草治疗慢性腹泻48例,总有效率77.08%。戴红惠以益火补土、涩肠止泻为法,方用益火扶土方:补骨脂,党参,焦白术,炒白芍,炮姜,肉豆蔻,炙甘草,煨木香,茯苓,诃子皮。治疗慢性腹泻26例,总有效率92.03%。刘利等以健脾疏肝,胜湿止泻为主,方用自拟煎剂:白术,白芍,陈皮,柴胡,防风,炮姜炭,煨葛根,泽泻,茯苓。治疗慢性腹泻70例,总有效率88.56%。冯娥等以六子固肠煎:制附子,五味子,五倍子,诃子,金樱子,车前子,苍术,茯苓,赤石脂,补骨脂。治疗慢性腹泻110例,总有效率91.08%。黎宗军用健脾止泻汤:黄芪,党参,山药,茯苓,白术,苡仁,赤石脂,甘草。加味治疗慢性腹泻56例,总有效率96.43%。杨振林采用健脾温肾镇静安神法,方用:党参,茯苓,白术,茯神,山药,柴胡,升麻,芦根,芡实,陈皮,钩藤,炒薏苡仁,补骨脂。治疗慢性腹泻30例,总有效率90%。

4中医药外治及针灸治疗

姚新用循经拔罐配合针刺法治疗慢性腹泻30例,总有效率96.7%。张桂芹报道用穴位敷贴配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腹泻患者68例,总有效率为91.0%。张信花用温针配合药物敷脐治疗慢性腹泻24例,总有效率95.83%。冯碧芳等用天灸敷药治疗慢性腹泻44例,总有效率为97.8%。王美蓉用七昧白术饮合热盐熨敷治疗慢性腹泻23例,总有效率为86.9%。任素玉等用健脾止泻散敷脐法治疗慢性腹泻40例,总有效率92.1%。刘秀华等用隔姜灸治疗慢性腹泻87例,总有效率90.8%。刘竹凤等用白头翁止泻汤肛门滴入治疗慢性腹泻126例,总有效率99.0%。

5问题与展望

虽然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腹泻临床经验报道有良好的疗效,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点,效果突出,但目前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以临床观察较多,实验研究少,辨证分型缺乏统一标准;在疗效评价上缺乏严格的对比性和统一标准,缺乏大样本、盲法、随机对照的观察实验;今后应立足中医理论的研究,进行本病的规范化、客观化研究,进一步探讨功能性腹泻的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制定好一套规范化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同时亦应制定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及科学客观地说明中药作用机理,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为征服功能性腹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梁超,王舒等.健脾除湿法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1);16-17

[2]潘佳蕾冯韵琴.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腹泻临床观察[J].江西中医药2005,36(5);40-41

[3]林德土黄春兰.中西医结合防治功能性腹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12(7);241-242

[4]潘光强,叶剑,陈颖异.陈颖异治疗慢性腹泻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30-1032.

[5]骆殊,沈洪,陆为民等.单兆伟治疗慢性腹泻的临证经验拾零[J].北京中医,2007,26(9):566-568.

[6]刘敏,林穗芳.余绍源教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经验[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6(3):308-314.

[7]张杰,谢映红李德新从脾论治慢性腹泻经验撷菁[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8):764.

[8]陈国玺.辨证治疗功能性腹泻68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9,1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