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的廉洁程度与成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之间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1

组织的廉洁程度与成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之间的关系

熊雪宁

熊雪宁(山东农业大学生科院山东泰安271018)

摘要:个组织的廉洁程度可能与与一个组织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存在某种联系,组织成员的社会地位过高而经济地位相对较低是产生腐败的原因之一。由此解决腐败问题有两种方法:一,是降低组织成员的社会地位;二,相应的增加成员的经济地位。

关键词:组织廉洁程度;企业腐败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316-01

本文认为一个组织的廉洁程度可能与与一个组织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存在某种联系,

组织成员的社会地位过高而经济地位相对较低是产生腐败的原因之一。

腐败问题在很多的组织当中都存在,且常常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是造成内部不团结和降低组织凝聚力破坏组织形象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在谴责一个组织腐败现象的时候也应深思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腐败现象呢,我们有有哪些方法可以阻止这种现象呢。在这里当然有个人道德的问题,但从一个群体一个团体组织来考虑,为什么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组织腐败程度不同甚至差别这么大呢。这里就有文化体制等原因,在这里本文从腐败产生的心理角度出发研究其社会原因。

人的心理需求有物质需求和精神的需求两种,本文将人的个体在社会生活当中的角色分为由社会地位和精神地位两部分组成。并且认为只有两者达到平衡的社会才是稳定的。如果两者的关系达不到一种平衡就会有一种动力驱使来使两者达到平衡。而这种动力往往是促使人们通过提高另一种地位来达到新平衡而人们往往不会通过降低自己已有的某方面的地位来达到新平衡。

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两者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二,经济地位高于社会地位;三,社会地位高于经济地位。下边分别对三种情况进行分析

第一种情况,由于组织成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处于一种平衡状态,组织处于一种平衡状态。组织的腐败情况会相对会较少。

第二种情况,组织成员的经济地位高于其社会地位,于是就会产生一种减少这种差距的动力来促使人们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但社会地位的提高往往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要主动改变很难。所以这种不平衡相对来要稳定一些。

第三种情况,组织成员的社会地位高于其经济地位,同样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一种驱动力来促使人们去提高其经济地位。但在提高自己经济地位的过程就会有很多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有正当的通过正规渠道获得的,但也有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比如产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社会地位或者权利来获得相应的经济地位,这就会产生腐败。

于是我们从以上三种情况分析得到一个组织的廉洁程度与成员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之间的关系。

假设一个组织的廉洁程度与成员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组织腐败的原因之一是其组织成员的社会地位高于经济地位的不平衡造成的,于是对于组织解决腐败问题有有一下两种方式。

一、降低组织成员的社会地位,这对组织来说就是要降低管理者的社会地位,比如企业提倡组织管理者与群众地位平等的文化,而对于其他组织如政府组织则需要相应的降低政府成员的社会地位和形象,倡导社会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使政府组织成为真正的服务于民的政府

二、相应的增加成员的经济地位,对企业来说相应的增加组织成员的待遇,使成员都得到与其社会地位相适宜的待遇,从而减少腐败的产生。